分享

日本(五):室町幕府后期,战国前夜

 陆一2 2018-01-20





足利高氏给镰仓幕府敲响了丧钟,这个起源于足利庄的河内源氏一支开始崛起,走上将军之路。

将军足利义满在京都室町修建了豪华府邸,因此足利幕府也被成为室町幕府。


-01-

幕府危机

几代将军之后,室町幕府内部面临深刻危机,将军无力维持政治力量的平衡:在中央,重要官职被贵族化的七大家族把持;在地方,由于各国守护长期羁留在京都,守护权力被架空,守护代(一种官职,代理守护施行统治地方)篡取领地控制权,新势力冲击旧社会架构。

由于各地守护大名都身兼幕府要职,平时留在京都,导致家臣,乡民们更加信赖和留在当地的守护代。所以后来家臣以下克上是有其群众基础的。

可以把守护大名类比为县委书记,守护代类比为县长,守护代下面的家臣是地方豪强,土豪劣绅。后来的战国大名基本都是守护和守护代两个来源

将军之位传至五代足利义量时,五代的早逝,四代将军足利义持只好重新执政。

政权的交接最容易引发动荡,今日世界政治依旧如此。

统治关东、东北地区的镰仓公方足利持氏的觊觎将军之位,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足利持氏毛遂自荐请求继承六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持拒绝了这一请求。

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三年,终于等到足利义持病危,事情似乎迎来了转折点。

结果在继嗣问题上,重臣们商讨,通过抓阄决定了第六代的人选——足利义教。

镰仓公方足利持氏大怒不已,整军备战,准备直取京都,大战一触即发。

足利持氏的家臣上杉宪实从中调停,虽然暂时缓解了局势,但实际上只不过把战争往后推迟了而已,即后来的永亨之乱嘉吉之乱

-02-

追根溯源

其实从第三代将军开始,中央的权力就被架空了。

足利义教继位后,就开始对分权体制进行整饬,受到压制的主要势力就是最跳的镰仓公方足利持氏。

▲足利义教

作为镰仓的分支机构筱川夹在京都和镰仓之间,筱川公方足利满直站在了中央一边,率领东北地区防备镰仓方面的进攻。

当然足利满直也非忠心不二之臣,协助中央备战主要还是为了击垮足利持氏然后获得关东、东北地区的统治权。

将军足利义教自然不允许哪一方被单独消灭,中央的目的是采取均衡政策,制衡地方,同时收服两股势力,关东政治陷入僵持。

-03-

骏河危机

骏河国,连接近畿与关东地区的交通枢纽。

自古以来夹在中间的势力都面临四面受敌的地缘格局。和平时期得依附一方,一旦开战就成为多方战场,为四战之地。

▲骏河位处关东与近畿之间

权力的继承者又决定着日后该国是亲是离以及政策走向,这也是当今世界大国都关心其它大国大选的原因之一。

终于,骏河国守护今川范政迫于足利义教(6代)的压力,立今川范忠为继承人,而另一继承人千代秋丸则在继承争夺中落败。

千代秋丸的母亲为关东地区上杉家族。这次立嗣,说明骏河国以后站在将军一方了。

僧兵作为一股重要势力,延庆寺则站在了镰仓一边,设坛诅咒足利义教,足利义教决定进攻延历寺。

由于寡不敌众,寺僧申请议和,幕府将调停延历寺与幕府关系的使节全部斩首,寺僧只能将延历寺焚毁,足利义教激进的举动暂时让他收回了权力,但失去了人心。(将军在收权的道路上太急功近利了

-04-

加贺内乱

上层农民领导了士民联盟,在天皇和将军换届之时起义闹事,50年间爆发了6次农民起义,这让幕府头疼无比。

上层农民与守护等武士结盟,获得武士身份,成为“地侍”,从而加入地主行列。所以,士民联盟其实是新兴地主阶级,他们的出现对旧地主阶级的产生很大冲击。

另外,佛教传入日本快速发展,其中一支净土真宗经过磕磕碰碰的发展,到此时开始了世俗化的过程,即本愿寺宣称无论高低贵贱都可信仰此派。要知道以前佛教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信奉,本愿寺的变革吸引了很多底层民众。

这时,加贺国的富樫家族的内乱给本愿寺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加贺国所在

加贺国守护富樫满春去世,长子富樫持春继任后早逝,家族便陷入了内乱。

继位的次子富樫教家违反足利义教命令被逐,三子富樫泰高成为新的家督。不过仅仅5天后足利义教就被赤松家刺杀,馆领细川持之宣布被足利义教处罚过的大名都予以赦免。富樫教家重新回来,家族内乱正式开始。

▲加贺富樫家族的斗争其实是朝廷权臣斗争的缩影

富樫泰高受到细川家族支持,富樫教家则有畠山家族在后站台,家族内斗其实早已卷入京都幕府的权臣争斗中了,双方实力随着京都权臣的实力变化多次出现戏剧性的反转。

邻国斯波家族觊觎加贺国,使得事态复杂化。最终,加贺国分成南北加贺国,分别由富樫教家和富樫泰高管辖。

直到应仁之乱,富樫政亲加入东军,富樫幸千代则支持西军,趁着外部局势混乱,内乱再起。本愿寺则被富樫政亲邀请作为援军,从而进入了加贺国。本愿寺逐渐建成了以京都为中心,纪伊为后方,北陆为前哨的势力网。

在富樫政亲加入第九代将军足利义尚的讨伐近江守护大军时,本愿寺僧兵便在越前,加贺发动叛乱,富樫政亲回头平叛失败,切腹自杀。本愿寺作为宗教势力,正式介入了世俗争斗。

应仁之乱后近畿地区长期处于战乱,这促使了本愿寺的世俗化和军事化。不过本愿寺也有严重的劣势,其与士民联盟仅仅是合作关系而非从属关系,这极大地影响了行动力和战斗力,而且本愿寺影响力局限于近畿地区,无法形成全国性的势力,所以只能在大名后方叛乱,但军事实力无法与战国大名相提并论。

-05-

大乱初显

1438年,镰仓的足利持氏首先挑起战端,首先进攻家臣上杉宪实(上杉宪实曾劝阻他不要攻打京都),终于引发了永亨之乱,结果足利持氏战败自焚。

▲讲述应仁之乱的大河剧《花之乱》

关东首领没了,这是筱川趁机夺得关东的大好机会。

幕府不想镰仓落入筱川之手,计划将自己的儿子管辖关东,这引起了下总国结城氏朝对幕府的挑战,战争再次打响。

斯波持种、长尾实景、小笠原政康、今川范忠、上杉宪实围攻结城城。1441年,攻破城池,守将全部阵亡。

随着将军把政权逐步集中,高居权力顶端的三管领(斯波家族,畠山家族,细川家族)都受到惩罚,一时间百官人心惶惶。

京都贵族们为祝贺将军结城之战,表面上纷纷表示祝贺,暗中准备政变。

导火索是赤松贞村的女儿嫁给了足利义教,而赤松贞村是赤松家族的庶族,而传言贞村即将继承赤松家督之位,这让嫡族的赤松满佑和赤松教康感到危机,抢先发动政变。

赤松教康则在宴会上刺杀足利义教,一同被杀还有山名熙贵。细川持之则侥幸逃脱。

马上,山名、细川家族的复仇军队就杀向赤松家族的播磨国,赤松家族城破人亡,是为嘉吉之变


足利义教被刺身亡第二天,细川持之赶紧召集众大名商讨对策,确定由嫡长子足利义胜继承,但在他有能力之前,由细川持之代为掌握大权。

好了,这种在历史上经常出现的主少国疑,权力不可避免地落入权臣管领手中,往往就是乱世的开始。

-06-

继位之争

刚代行权力的管领为了短期内聚拢足够的人心,赦免了之前被足利义教贬斥的家臣。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大家族的旧家督的回归,势必与新家督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一场大动荡的导火索在各大家族已经点燃。

 

嘉吉之变后第二年(1442年),细川持之去世,13岁的细川胜元继任家督,由其叔叔辅佐政务,而畠山持国趁细川家族青黄不接之际,开始争夺管领之位。

此时,将军之位也没有安宁,小将军足利义胜(7代)因痢疾去世,众大名只好推其弟弟足利义政上位,是为第八代。后来正是在这任将军手上引发了应仁、文明之乱。

两任将军的相继去世给幕府政权造成巨大冲击,就在足利义政接任第八任将军之际,镰仓公方足利持氏的幼子——永寿王丸也在寻求支持力量,试图重回镰仓公方位置,成为第五代镰仓公方,改名足利成氏。


位于京都和镰仓之间的上杉宪实决定退位出家,上杉宪忠继任家督。

这样,京都和镰仓都面临着内部危机,在京都是细川、畠山两大家族争权,在镰仓则是足利成氏和上杉宪忠的争夺。

-07-

东西对峙

细川胜元对镰仓采取强硬态度,作为竞争对手的畠山持国则对镰仓方面采取友好态度。细川胜元对足利成氏极为冷淡,对上杉宪忠非常热情,这使关东再次动荡起来。

第二年,足利成氏在新年酒宴上斩杀上杉宪忠(还是嘉吉之变同样的套路),幕府再次纠集起今川家、小笠原家围攻关东。

但足利成氏依旧掌握军事优势,在关东形成对峙状态。

足利成氏掌控下野、常陆、下总、上总、安房5国,上杉家族控制上野、武藏、相模、伊豆4国。

▲关东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1457年,幕府准备再次进攻足利成氏。守卫近畿、关东要道远江国的斯波义敏是三管领的首领,属于幕府军的主力(20年前的永亨之乱正是其父亲斯波持种平定的


此时斯波家族也陷入了内乱之中,甲斐家族虽然名义上是斯波家臣,但将军为了限制斯波家,开始拉拢甲斐家,此时的甲斐家族已经拥有了越前国,与斯波家族实力相当。

所以,主力斯波义敏按兵不动,幕府军在足利政知、涉川义镜的领导下,出师不利。

斯波家族在后方与甲斐家族展开越前争夺战,斯波义敏败退。足利义政改立涉川义镜之子为斯波家督,更名为斯波义廉。足利义政此举,也是为了夺取斯波家的权力,将之收归将军手中。

此时关东前线两位主帅上杉持朝和足利政知关于兵粮问题发生争执,这样,关东战局陷入僵持状态。此后东西分立,独立的关东战场逐渐成型,直到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才宣告结束。


-08-

文明之终

畠山持国与细川胜元的争斗由来已久,畠山持国去世后,在细川家族的支持下,畠山持国的长子畠山政久和弟弟畠山义出现了内讧。

这场家督争斗以畠山政久的离开而结束,但不久畠山义就又因为假传圣旨被足利义政剥夺家督,家督之位畠山政久的弟弟畠山政长接任。经过这番折腾,畠山家族已无力与细川家族硬拼,双方由对立转向合作。

畠山家督之争只是全国范围内家督之争的一个缩影,斯波家族、河野家族、小笠原家族都出现大规模的家督之争,这些争斗使应仁之乱从京都迅速波及全国。

1463年,足利义政母亲去世,将军大赦天下,畠山义就、斯波义敏、大内教弘等人终于获得赦免。

斯波义敏的赦免使斯波义廉感到危机,因其出身涉川家,于是与山名家结盟(山名家族是其母亲家族),并联结畠山义就,共同针对畠山政长和细川胜元。

山名宗全的养女嫁给了细川胜元,儿子也过继给细川胜元为养子,所以山名宗全本来与细川胜元是同盟关系只不过在畠山家族内乱之后,细川家族支持了畠山政长,山名家族则和斯波义廉、畠山义就结成同盟,两家矛盾才开始展开。


足利义视是将军足利义政(8代)的弟弟,因将军无嗣,傀儡将军当的也很憋屈,就说服弟弟接受成为次任将军候选人。(相当于立了下一任继承人)

但就在足利义视成为候选人的第二年,将军居然生出了儿子,即足利义尚。(太子出现了)

▲足利将军家族(数字代表其为第几代领导人)

这样,山名宗全、斯波义廉、畠山义就的联盟稳固起来,支持足利义尚,而细川家族则支持足利义视。

权臣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可能继承人,这种拿上家族兴衰个人生命做赌注的博弈,一旦站错队,就是身败名裂的下场,所以历史上这个时候,权臣之间的明争暗斗往往非常激烈,作为继承者们的将军家族的人也不得不裹挟其中。(也许他们本不想手足相残,叔侄相争,不过这就是权力的代价)

斯波义敏回到京都直接点燃了导火索,斯波义廉直接在府邸集结家臣,防止幕府军来袭。细川家、山名家的军队也进入京都,大战一触即发。

足利义政想来想去,还是想将位置传给儿子,而非弟弟。

可当初自己明明把弟弟定为继承者,君无戏言,想让儿子当将军就必须除掉弟弟,伊势贞亲则成了将军铲除足利义视的白手套。

这反而促成了原本敌视细川家和山名家的暂时联合,暂时避免了大战的爆发。

首先足利义视是双方共同的盟友,其次斯波义敏的回归会促使其带领关东主力权倾朝野,这是细川家和山名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两家暂时结盟,缴灭伊势贞亲势力。

趁着这次政变,畠山义就率军接近京都,畠山义就与畠山政长再次展开家督争夺战。

将军足利义政为防止事态扩大化,命令细川家和山名家不许插手畠山家族内斗。

不过傀儡将军之话,谁都没有在意,山名宗全和斯波义廉还是派兵支持畠山义就,畠山政长败逃入细川胜元家中。

这坚定了细川胜元出兵的决心,细川家族在四国岛的军队开始向京都集结,形成了16万人的东军势力。

应仁元年(1467年),大乱爆发,东军二十四国组成十六万大军,与西军二十国组成的十一万大军对峙。

将军足利义政持中立态度,下令双方停战。在室町幕府时代,将军管辖近畿地区,幕府七大家族基本都在都城地区,一旦这些势力发生争斗,将军处于弱势之时,想保持中立几乎不可能。

此时,被赶出京都的伊势贞亲也率军趁乱摸了回来,局势一度混乱无比。

细川胜元凭借兵力优势,包围日野胜光,逼迫将军足利义政将象征着大义名分的牙旗授予细川的东军,这样占有了名义和实力优势的东军取得上风,西军提交议和申请。

不过细川家族提的要求又太苛刻,双方陷入僵持,这给了西军集结时间。河内、纪伊、安艺、石见、备前、丹波、备后、播磨、周防、长门、筑前、筑后、丰前、伊予等领国军队相继进京,声势浩大。

西军压倒东军,开始反攻,一路烧杀。京都大乱都惊动了早就不掌权的天皇,后花园天皇下令惩罚山名宗全的院宣,不管天皇有权无权,名义上还是最高领导者,这样天皇都倒向了东军。

应仁之乱波及全国,本来幕府虽然是将军掌权,但好歹还能以中央统领并制衡地方。

战乱之后地方势力崛起,中央只不过是占有首都的一个小地方政权而已。守护领国制度也开始转为大名领国制度。


-09-

实力为上

长期以来,日本的战争都较为原始,大多是以武士为主力的个人战,而非大规模兵团的冲锋战。

应仁之乱导致对兵员的需求,农民成为新兵征调对象。这造成了维系旧庄园制度的农民渐渐消失,以地域为基础的农民集团出现。

足利义视的到来让西军如获至宝,很快被推为西幕府将军,斯波义廉为西幕府管领,伊势贞藤为政所执事,而他的哥哥伊势贞亲则是东军执事。

很多家族分成两派,分别支持东西两军,比如山名宗全与山名是丰,伊势贞藤与伊势贞亲,足利义政与足利义视等等。

这样的好处是,不管那方赢了,都能保证自己家族能保存下去。之前的源平之战如此,之后的关原会战也将如此。

东西幕府对峙局面形成,东幕府足利义政开始分化西军的中劳师远征的大内家族,西军不断有人叛投东军。

此时,关东变乱再起。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关东足利成氏是将军足利义政死敌,自然与西幕府足利义视是战略伙伴关系。

不过足利成氏被上杉家族家臣长尾景信击溃,这个坏消息导致了西军重臣朝仓孝景的叛乱,一方面是局势对东军有利,一方面传言朝仓孝景传言越来越多,最终孝景不得不对越前发动进攻,打败越前守护甲斐敏光。

朝仓孝景开启了以下克上的先例,此后战国时代,不管什么上级下级,实力才是一切,有实力便可以下克上,取而代之。

关东失利加上朝仓孝景的叛变给了西军沉重打击,1473年,伊势贞亲、山名宗全、细川胜元相继去世,长期的战争消耗不仅把京都打地一片焦土,士兵厌战情绪严重。

在接任者山名政丰与细川政元主导下,东西双方开始和谈。大内政弘与足利义政达成和解退兵而去,持续11年的应仁文明之乱终于结束。

近畿地区重归和平,关东地区战事也尘埃落定。

足利成氏名义上拥有9国领土,但甲斐国其实被武田家掌握,上野国、相模国、武藏国则被山内上杉家族和扇谷上杉家族控制着,这两大上杉家族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暂时安定的表面下暗流涌动。


-10-

乱世开始

足利成氏因厌战偃旗息鼓,但关东战局并没有因此安定下来,因为山内的上杉家族和扇谷的上杉家族又展开了内斗。

上杉家族源于初代将军足利尊氏母亲的娘家,世代管领关东,有山内、扇谷、宅间、大悬、越后等分支,其中山内,扇谷势力最大,山内的家督为上杉显定,扇谷的家督为上杉定正。

矛盾引爆点即长尾景春之乱,长尾景春是山内上杉家臣,却被扇谷上杉家族的家臣太田道灌平定。

山内的上杉显定很是不满,开始分化扇谷上杉家君臣。上杉定正中计,除掉了功高盖主的太田道灌。(人各有命,同样雄才大略,与太田道灌同岁的新九郎的人生征途才刚刚开始,开创了战国第一大名北条家族。也许老男人有阅历,成熟稳重,非常注重天时地利人和,不会像年轻人因冲动犯大错,这点很像后来的德川家

太田道灌的长子太田资康迅速投奔了上杉显定,扇谷上杉家失去了优势。但扇谷上杉家族有足利成氏的背后支持,实力差距不大,双方陷入僵持。

就在上杉家族内乱僵持之时,京都传来消息,管领细川政元废黜了第十代将军足利义稙,史称明应之变。

这次政变要追溯到第九代将军足利义尚的出征,征近江守护的计划遭到了各大名的反感,果然足利义尚出师未捷身先死,关于将军的继承人再次出现问题。

这个消息的震动无异于一场大地震,原本各地方大族内乱争来争去,将军还是名义上的中央,但是管领废黜将军,这可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就像权臣想当皇上,哪怕取得绝对优势时,也要装模作样搞个禅让,以显示自己继承之合法性。


管领废黜将军,终于撕掉贴在身上最后一块遮羞布,好吧,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正式开启了。

本期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