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寒器 2018-01-20
【这些奇葩的日本影片,你看过几部?】
拍摄影片是日本统治伪满时期的常用手段,最早的纪录片是1937 年由小邱元隆邦拍摄的表现伪满洲国发展的影片《发展的国都》《开拓地风光》。
还有《煤与铁工业》《满洲盐产》《铁都》《满洲森林》《满洲棉花》等,都表现伪满洲国物种资源丰富,《开拓满蒙》《大谷拓相视察移民地》则表现日本对伪满洲的开发。
其受众显然主要是日本人。
伪满洲国在“满映”纪录片中被描绘成一个有着开采不完的矿产并且欣欣向荣,让人充满希望的发展迅速的国家。
这些与故事片中描绘的厚重的文化底蕴、美好的风土人情和等待被拯救的温柔的少女相结合,在日本掀起中国热。
向国内的日本人发出强烈信号,以实现向中国的“百万户移民计划”。
1939 年“满映”与日本东宝合的影片《白兰之歌》中,通过伪满洲的风土人情以及幻想中的中国人友善态度,同样表现出了伪满洲这块值得向往的土地。
影片描写了一个中国女孩爱上了在中国的日本满铁技师,在他听说游击队要袭击“满铁”工地时,跑到日本青年松村康吉处报告了这个消息,并陪他战死在工地。
东军大本营为两人竖起了纪念碑,号召伪满洲国民向他们学习,努力生产,支援前线。
在向伪满洲和日本人树立榜样的同时,影片中还出现许多与故事情节没有太多联系的风土人情:一望无际的原野,肥沃的土壤和辛勤劳作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们。
除此之外还会相当生硬的穿插一些中国各地名胜古迹的镜头,都美轮美奂、源远流长,以唤起日本青年对中国土地的向往。
而且,这一时期的影片中,去伪满洲移民都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根据彼得·海所著《帝国的银幕——十五年战争与日本电影》中介绍,与“满映”同一时期的日本电影中,对于开拓伪满洲的电影中,常出现日本国内当时还很稀罕的拖拉机,这引起了一种似乎当时伪满洲的农业比日本国内农业还先进的错觉。
为了鼓励日本国民向伪满洲移民拍摄的影片,似乎可以随心所欲表现日本的阴暗部分。
在丰田四郎1940年拍摄的《大日向村》中,得了肺结核的少女,为了能让母亲和哥哥无牵无挂的去伪满洲,留下遗言自杀,遗言里大致意思是听说去了伪满洲,就不用再钻进地狱一样黑暗的山里去了。
可见,为了鼓励日本青年移民伪满洲国,伪满洲国这片雄大的土地被无限美化,与此同时不惜丑化日本国内的生存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