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石明:生涯教育要崇尚品质 家长参与很重要

 快乐老人fnv6sk 2018-01-20

何石明
教育始于家庭,生涯教育更是如此,在强调立德树人的今天,家长激励孩子过着有梦想的生活,让生命有意义感,进行适当的生涯规划教育,意义重大,也迫在眉睫。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生涯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是否坚持发展特长?参不参加兴趣班的学习?初中毕业去一所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高中是学习文科还是理科?初中毕业去职业学校还是上普通高中?将来报考什么大学?学习什么专业?是否出国留学?什么时候出国留学?等等。这一系列与生涯相关的问题不单纯是学习问题,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都的切身的关系,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理解。


1生涯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的表现

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很多学校比较重视学生教育,2017年为丰台二中的“生涯教育年”,师生做了不少探索,但是,我们要防止出现与家庭教育脱节的现象:孩子热烈参与生涯规划,而家长一无所知;学校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职业指导与家长联系不紧密;家长只知道一门心思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少有认真研究孩子自身发展与将来职业、生涯规划之间关系等等。其实,家庭对于孩子个人生涯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生涯教育重视不够

现实生活中,把家庭教育省略为家教,又把家教等同于辅导孩子学业,很少家长重视孩子自我认识、青春期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生涯规划等,我调查发现,不到35%的家长,对孩子进行过职业指导。


殊不知,有些孩子成绩不高,学习习惯不佳,自制力较差,往往容易在“学海”中迷失方向,往往因为“想学习”的动力不足,缺少对未来的规划和设计,甚至放弃对自己的要求而随波逐流,很少从人生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学习,喜欢在最后关头寻找动力,缺少人生目标,缺少对梦想和成功的渴望。


在北京一所著名中学,近一半的高中家长就希望或要求孩子考上清华北大,而孩子将来学习什么专业就不关心了。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对激励孩子的人生理想、帮助孩子生涯规划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设计成功的重要性。

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生涯规划

有的家长没有做客观的分析判断,把自己以前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而父母并不能完全了解到孩子的一些想法、一些兴趣点,虽然家长选择的专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但孩子并不喜欢。


调查表明,有13%的家长希望孩子从事与父母工作相似的工作,18%的孩子希望从事与父母一样的工作。

2家长如何参与孩子的生涯教育

重视生涯规划,真正成为孩子人生的榜样

生涯规划的效果必将影响孩子的每一步选择:生活质量目标、职业发展目标、对外界影响力目标、人际环境等社会目标……,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


科学指导孩子的生涯规划是家庭教育重要内容,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家长有必要参与开发学校的生涯规划课程,激励孩子的理想,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的道路。


父母是温暖孩子一生的烛光,没有父母参与的生涯规划是不完整的。其实也简单,父母是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在单位是个好员工,在小区是个好居民,在路上是个好司机、好行人,您的孩子就享受了好的家庭教育,您孩子的人生不会差到哪儿去。

让孩子了解自己激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必须是在充分而正确认识自身条件、家庭、周围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越能做出好的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不只是协助你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成为最好的自己。


首先,兴趣不等于特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父母寻找各种机会培养孩子的特长,以增加孩子未来应对激烈竞争的筹码。如有的同学擅长钢琴,有的同学在奥数方面初现天赋,有的同学长于运动等,但是这些不一定是孩子的兴趣。为了找到真正的兴趣和激情,请孩子自己扪心自问:对于某件事,是否十分渴望重复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是否总能很快地学习它?你的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关系?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祝贺你,你找到了你生涯发展中的原动力。


其次,家长要让孩子主动寻找自己的兴趣。找到兴趣的最佳方法是去开拓自己的视野,尽可能接触众多的领域。如果孩子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讲座、朋友交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等方式接触不同领域的专家或者朋友,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许,在尝试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遭遇失败的挫折,但是,并不是绝对的失败者。因为任何失败都有成长的意义,孩子已经从中得到了收获,而且也会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最后,让孩子自己培养自己的兴趣。或许有的孩子对学校的功课不感兴趣,但是,作为中学生,目前最重要、最急迫的事情是把功课学好,这样孩子才能拥有一个更大更广的平台,即在大学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和方向。有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期待,会激发你对学校功课的间接兴趣。让兴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发动机,成为未来职业发展的助动力。

3与学校结合,共同开发学校生涯教育课程

家庭与学校教育良性合作,促进孩子的生涯意识发展,是提高生涯成熟度的关键一步。

父母成为孩子的生涯访谈对象

孩子详细了解自己父母的职业是生涯教育很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应向其家长做一个初级的生涯人物访谈,访谈提纲如下:


问题1:您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


问题2:目前,行业内要求从事这份工作的人应该具备什么养的教育和培训背景?


问题3:您认为做好这份工作应该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经验?


问题4:您认为什么样的个人品质、性格和能力对做好这份工作来讲是重要的?


问题5:这项工作需要的个人品质、性格和能力同别的工作要求有什么不同吗?


问题6:行业内,单位对刚进入该领域工作的与昂一般会提供哪些培训?


问题7:在行业内,先从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做起,能学到最多的知识,最有益于发展?


问题8:据您所知,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在单位或者行业内发展的前景怎样?


问题9:最近这个行业和工作因为科技进步、经济的全球化发生变化了吗?


问题10:您如何看待单位的组织文化和该领域的工作方式在将来的变化趋势?


问题11:男、女工作者在这份工作上机会均等吗?


问题12:平常在工作方面,您每天都做些什么?


问题13:您在做这份工作时,什么是最成功的,什么最有挑战性?


问题14:就您的工作而言,您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


问题15:从事这份工作实现了您的人生价值吗?家庭对您现在的工作满意吗?


问题16:在您的工作领域里初级职位和略高级别职位的薪水一般是什么水平?


问题17:据您所知,有什么职业杂志、行业网站或者其他渠道能帮助我深入了解这个领域?


问题18:您的熟人中有谁能够成为我下次采访的对象吗?可以说是您介绍的吗?


学生在访谈中所获得的关于某类职业的资讯,相比其原来懵懂的猜测和大致的了解,可能存在极大的反差。每一份职业的艰辛和满足感都不尽相同,每一份职业中所需的技能也大不一样,每一份职业所需要的前期的生涯准备同样是别人所不了解。在课堂上,同学们将自己访谈内容进行分享,可以了解更多的职业,也可以对比两个相同职业所得的的不同答案。这是学生对于职业世界的初步探索,也是他们去思考自己的目标职业,以及目前自身条件与该职业之间差距的良好时机。

走进学校,与孩子的同班学生分享人生经历

家长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尤其是职业历程,包括讲述自己青年时代如何萌发从事该职业的意念,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获得该职业;分析教育在自己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因教育程度而起的所得或所失;介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体的日常工作情况、工作中人际关系情况,以及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等。


生涯教育中一大重要内容即是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学校所能为学生提供的资源除了教师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以及鼓励学生自觉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相关讯息之外,再无更好的“现身说法”时机。学生家长就是学校生涯教育在职业方面拥有的潜在的资源库,家长关心学生的发展和教育问题,也希望自身经历能帮助在校高中生获得间接学习的机会,增强奋斗前进的动力。家长进校园是家校合作教育学生的三赢之举。

请孩子到父母的工作单位去,开展假期职业体验活动

让孩子走进某一类职业中去亲身参与——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更多感悟,获得更为直接的经历和触动。利用假期作业的布置,要求学生抽出一至两天到父母或其中一方的工作单位中“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当注意搜集有关该职业的相关信息,并整理材料完成体验报告。


学生在体验父母职业的过程中完全投入到当时当地的实际体验活动中,并且在实习之后注重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实际体验活动和经历,通过观察与思考,获得关于该职业乃至该类型职业的详细讯息,并结合本人实际去思考自身的目标职业取向和为目标职业所必须准备的知识、技能,这将是学生在职业世界的探索之路上迈出的一大步。

帮助孩子找到来自家庭的奋斗动力

在生涯规划中,关于家庭的设计是学校使家长资源融入到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一个尝试。通过排列自己的原生家庭系统,使孩子体会到自己置身家庭之中的感受,并借此体会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或者力量,并反思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并为之作出努力,为自己的生涯发展积淀更厚重的力量。


每个人所成长起来的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等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能力、职业兴趣、价值取向,甚至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生涯发展。因此,在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中纳入关于原生家庭的相关内容是为了使学生在反思自己所在的原生家庭家庭结构的过程中审视过去,明白自己的成长经历是生涯发展的一部分,从反思生命历程和家庭结构中找到影响其性格、价值观形成的“历史”因素,并能帮助其更好地认识自我,更包容自我,并懂得更好的为自己负责。

4与孩子合作制定务实的规划,科学参与孩子未来职业选择

培养孩子,就好比盖大楼,在没盖楼之前,需要有一张设计蓝图,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共同为孩子设计未来,因此,孩子成才不仅需要家长关心、孩子自己努力,还需要家庭成员共同设计。

学会了解自己的孩子

第一,了解孩子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对一件事情兴趣盎然,就会乐此不疲,创新不断。例如,有的人很喜欢跟人打交道,喜欢组织、管理性质的活动,有的人就喜欢操作一些模型,做一些动手的活动。每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直接影响了他们将来上大学对所学的专业的兴趣。


第二,了解孩子的性格。一个人的性格与职业的适应性有很密切的关系,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所谓“360行,行行出状元”,一般来说,外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行动能力和积极性的专业,例如,管理、法律、经济、市场营销等,内向的人更适合选择能够发挥自己的计划性、敏感性、逻辑性的职业,例如,研发人员,会计,技术人员等。


第三,了解孩子的潜能和优势。中学生的潜能已经初现端倪,有点人擅长逻辑推理,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有的人对数字非常的敏感,有的人有很好的文笔,这些潜在的能力和优势如果能够在专业上得到发挥,那会事半功倍,轻松的完成学业,轻松的取得成功。

帮助孩子了解专业和学校的信息

事实上,很多学生上了大学才发现,学习的专业跟自己当初想的并不一样,很多学生发出感叹:“原来是学这个的啊”“学这个专业的怎么还要做实验啊,我最讨厌做实验了”,因此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最好对所有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有一个完整,清楚的了解,不能盲目的去报,不能“听名字不错”就胡乱填报了。这方面的信息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学校的地理位置、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重点实验室、所在省的招生分数,招生指标等等。 

有的学生高考完了一脸茫然,找家长“请你帮我填个志愿”,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专家觉得现在一些家长培养孩子有些盲目,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盲从。看到别的家庭怎么培养自己也怎么培养,让孩子从小学琴、学画。应该说早期培养孩子不错,关键是你的孩子在这方面是否有潜质。二是迷信名牌。从小学到大学,就是希望进一流的学校,而较少考虑孩子是否适应。有的孩子不喜欢太激烈的竞争,这种孩子送到相对低一点层次的学校就更好。而有的孩子某方面有特长,那应该送到能发挥特长的学校。三是只顾耕耘,不管方向。家长只是让孩子拼命学习,可是学习了到底往哪个方向去,家长不明确,孩子更不明确。结果到头来,孩子学习就会动力不足。


家长让孩子综合分析自己和外部环境,初步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完成孩子的生涯规划书。


有家长的参与,生涯教育会更加充实饱满,更为立体和多样化,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学生受益、家长喜欢。

(来源:“何石明的个人主页”公众号,作者:北京丰台二中校长何石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