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我的百年南北朝》87.天子刘准的势力

 金色年华554 2018-01-21


《宋书》对刘准这个皇帝应该是表达了同情的,虽然他出镜不高。

刘准人生的年华没过二十,在正史台词不超过十句,但是,在《宋书·本纪》末,对其圣王之称,可见其抬举的味道。

《南史》形容刘准是,“姿貌端华,眉目如画,见者以为神人”,为什么要有如此描述。这估计和历来文人对夕阳的赞叹有关,此外,这种舆论和当时有些想成为匡扶社稷之臣的文人很有关,他们对皇帝的记载成为本来为数不多的信史留了下来。

天子或者亲王,在东宫,府上期间是有师,辅,友等亲近人员的,如史书记载曹丕四友“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孙登四友“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这些人在帝王掌权后,自然大部分也会成为其信任对象。

刘准也是被安排了四位代表为友,他们在刘准登基后,被称为“顺帝四友”。

顺帝四友是传统世族,和其他大姓世族关系也是盘根错节。此时,虽然萧道成勉强被称为新四贵,但是在当时姓氏决定地位的时代,他与一直所谓的世族标准还有距离,尤其是萧道成想要跻身到帝国的顶端,诸多本身占据上层空间的世族早就眼红到脖子粗,准备对其开展螳臂当车,顺帝四友当然也是萧道成的反对力量之一。

同时,四友本身有才干,有抱负,他们本来想在刘准得势之后大展身手的,可如今萧道成成了拦路虎和绊脚石,他们心中也是不愿的。这四位,利用自己的才华,为刘准细心分析情况、指导皇帝具体行为,为他提供了很好的绝境生存教育,刘准一概接受,同时,这就是为什么刘准年不过十岁,却有聪慧别于他人的感觉。

四友的名字分别是褚炫、刘俣、谢朏、江斅。先看看四人履历,他们都在升明初期被袁粲提拔为殿中的文书,袁粲是忠臣,自然也知道这些读书人骨子里的清高,可以起到保卫皇帝的作用。

再看四人身世,褚炫和褚渊是从兄弟,刘俣是刘秉的儿子,谢朏是谢安后人、谢庄之子,江斅是文帝外甥、备受袁粲、褚渊的夸赞。此外,在社交关系中,四人还有一个共同的朋友—陶弘景,此人是天师道的集大成者,即将成为宗师级别的人物。

这个时候,这几位意欲为皇帝出头,在萧道成光芒四射的时候,虽然他们的一些工作并没有效果,不过从长远来看,他们是在造舆论、养明君,会对萧道成有威胁的。

袁粲占据石头,他们五人作为机要人员,曾随着刘秉也一路颠簸到了石头城里面。袁粲失败,他们则相继逃亡,如刘俣、陶弘景化身沙门逃亡人间。但是,鉴于他们的身世和影响力,萧道成并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反而使劲浑身解数拉拢他们(除了刘俣)。

谢朏、褚炫得到了恩惠免死,但是他们似乎记不得萧道成的恩德,依然在现实中讽刺,文章中的隐喻,对萧道成、褚渊等人毫不客气。萧道成性格大度有魅力,也就把这些攻击当做人生历练一般,随着他们,尤其是对谢朏,因为他是谢安的孙子,萧道成一直对他采取温暖人心的政策,甚至还有意对其说出他自己成龙成王的心声,在吃到闭门羹后,萧道成也只是悻悻然地笑笑而去,这忍耐。

王、谢两个老世族盘踞了建康城半边江山,在朝廷很有影响力,因此萧道成是很有诚意去争取王、谢的,王家目前已经基本搞定,就只有谢家需要谋和。搞定不了大谢,还有小谢,史书记载,萧道成经过毕恭毕敬的努力,搞定了谢灵运的孙子—谢超宗,这个人恃才傲物,萧道成对他也是做了不少工作的。在萧道成做大事前,有一段记载是,萧道成在东府大堂顶着寒风约谢超宗过来,并说,“只要他出现了,我不穿衣也会觉得暖和。”而后萧道成在立萧氏天子七庙的时候,这家伙写了一篇好赞歌。

上述四友等一类人,鉴于一,大世族背景、二,文才、三,犯的都是思想错误而已,不需以兵刀相对,所以,萧道成拿出了和杀敌不一样的手段,想获得他们的支持。

但是,此时的萧道成还是没有了解到,这些人当时的做法在百年之后对萧道成的评价在文人之中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萧道成既不想背负篡位的骂名,他就必须按照魏晋以来的步骤,一步步来。而关于礼节这些,本就是读书人所筹划的事情,所以,在萧道成得势时代,有像四友那样宁为健壮牛尾,不肯合作的人,也有想做美丽鸡头,为萧道成做马前卒的人。而在当时,朝廷比四友有头有脸的文人多了去了,萧道成的宽大为怀,毕竟还是感动了一些人的,况且萧道成的族群属性毕竟不是很坏,属于疏远的帝后一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