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时期的第一场斩首大战——石门之战

 金色年华554 2018-01-21

公元前366年,魏国在武都(今陕西华县东)筑城,为秦所败。前365年,秦打败韩魏联军于洛阴(今陕西大荔东南)。公元前364年秦在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大败魏军,斩首六万级。周显王为此向秦祝贺,秦献公有了'伯'的称号。前362年,秦攻魏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魏将公叔痤为秦所俘,但秦献公也身中箭而重伤,不得不撤军。秦此时还不是魏国对手,所以秦国归还公叔痤,撤出了所占之河西地,秦国仍处于弱势之中。

战国时期的第一场斩首大战——石门之战

大秦帝国中公叔痤

秦魏河西之争历时已久。前419年至前408年,魏文侯通过近十年的战争,从秦国手中夺过河西,名将吴起在此过程中立下大功,并被任命为河西郡守。之后秦有过几次反攻。公元前391年,秦伐韩宜阳;前390年,秦、晋战于武城;前389年,秦侵魏之阴晋,吴起大败之。前387年,魏伐秦,败于武下。 有可能吴起于公元前387年已离开魏国,到了楚国,所以秦国在这一年有一次反攻,占领武下。之后秦国发生权力交替,前387年,秦惠公去世,秦出子即位,流亡魏国的秦献公于前385年回到秦国,夺得君位。之后秦国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进入了近二十年的沉寂期,一直没有战争,直到前366年,突然对魏发动猛攻。这二十多年的沉寂可能是由于秦献公长年流亡于魏国,其回国之时魏武侯多有关照。而前370年,魏武侯去世,魏惠王即位,秦献公再没有什么顾忌。所以展开了对魏国的大规模进攻。

战国时期的第一场斩首大战——石门之战

大秦帝国中秦献公(中)

在公元前366年到公元前362年连续五年的战争中,石门之战让人不得不关注,这是春秋战国以来第一场斩首战,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斩首战,这一点人们关注的不够。在公元前364年石门之战之前,史书没有关于大规模斩首的记载。为什么秦国在与东方沉寂了二十年之后,突然开始“斩首”了呢?这二十年,秦很有可能是西击戎狄、扩大后方领土去了。从秦国灭蜀、灭巴来看,再结合秦穆公霸西戎的历史,秦一直有西扩的传统。秦献公在西扩成功之后,后方巩固了,于是于公元前373年县栎阳(今陕西省今西安市阎良区),并在蒲、蓝田(今陕西蓝田西)等地设县,实际是迁都于现在西安附近,准备与魏大战。魏国可是当时的霸主,秦国敢单挑魏国并斩首六万,可见献公之骁勇。

反观商鞅至秦之后,从公元前361年到公元前338年,史书并没有秦军斩首敌军多少的记载。其间秦国两次与魏国大战,一次是前354年,魏伐邯郸和魏齐桂陵之战时;另一次是公元前341年,魏齐马陵之战时,秦国都在与魏大战,但没有斩首记载。而在商鞅去世以后,秦国又开始了斩首敌军,于公元前331年斩首魏军八万人,之后更一发不可收拾,至统一六国,大概共斩首二百多万人。正是靠斩首敌军,秦统一了六国。而东方六国一直没有出现斩首敌军的战法,秦之这一作法在当时是为天下人谴责的。这也能说明斩首之法不是来源于中原文明,而商鞅变法是中原文明在秦之推广,是不是商鞅被杀之后,秦人又恢复了这个见效最快的做法呢?那秦国的这个斩首敌军的做法来自于哪里呢?

战国时期的第一场斩首大战——石门之战

在中国古代,西域有一个民族为塞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他们'随畜逐水草'而到处迁徙,距今3000多年前,塞种人迁徙到了葱岭、天山及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区。在现在新疆阿拉尔发现的昆岗古墓群据国际人类学权威机构鉴定,该古墓群距今最远时期已有4600年的历史,有上下三层六个系列,分别距今4600年、4300年、3800年、2600年、1200年和900余年。并且从人种的遗骨看,有一架两米三以上的高大尸骨,随葬出土的棺木长达两米八。类似规格的棺木在当地还发现了多处。这与塔里木盆地远古有巨人部落的传说相对应,这些尸首头发金黄、颧骨高耸、脸庞狭长、腿骨粗壮,整体呈现欧罗巴人种特征。与现代人不同的是他们不少人下门牙不是像我们现代人那样横着长,而是侧过来长,也就是竖着长。而这个塞族,就有着屠军的传统。他们作战取胜后,分战利品的凭证就是敌人的首级,这与秦人很相似。首级越多,分得的战利品越多。同时还把敌人的头颅用来作饮器(看到这里就想起秦王同宗赵襄子把知伯的头制成酒器),把首级眉毛以下的部分锯去,并把剩下的部分掏干浄,外部包上牛皮,里面镀上金,把它当做杯子来使用。除了头盖骨被当成杯子,他们还把头皮当成手纸。他们沿着两只耳朵把头盖骨取下之后,用刀把头皮剃下来,用手把头皮揉软,当作手巾把它吊在马勒上以方便使用,同时也作为战功夸耀,手巾越多的人表明杀人越多。

战国时期的第一场斩首大战——石门之战

昆岗古人之牙

塞族人在西域活动的时间很长,距今900年到4600年之间,据《汉书·西域传》记载:乌孙国的东边与匈奴相连,西北面是康居,西邻大宛,南面有塞人居住,大月氏向西方迁移时,打败了塞王,塞王向南过悬度,进入了克什米尔,大月氏便占领了原塞王的辖地。大家都知道,塞族人后来入主印度。我们从塞种人在中国活的时间段可以看出,秦国在西域有一个敌人就是塞种人。

笔者推测,秦献公从公元前385年到公元前366年二十间,可能是向西发展去了,并且很有成效,二十多年的战争,让秦军学会了残忍的屠军政策。这个政策对游牧民族是十分有效的方式。秦人后来将之用于了对东方六国的作战之中,但这决对不是商鞅首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