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的小故事之浴血锦州配水池

 书楼寻踪馆 2018-01-21

    1948年10月9日锦州外围战斗打响,东北野战军炮兵1团奉命参加了战斗,4天父亲参加了五次战斗,至12日通讯员又来传达团部命令:让父亲火速赶到团部有新的战斗任务。

    黄登堡团长开门见山说:“你带两个山炮连参加配水池战斗,务必于13日中午前结束战斗。”......梁冰政委接着说:“3纵7师20团1营、7师炮兵营进攻配水池受挫,伤亡很大,7师的增援部队已经上去了。你增援上去后,必须克服困难,压制敌人火力,掩护步兵拿下配水池。为总攻锦州扫清障碍。形势严峻呀,拿不下配水池,总攻锦州战斗无法准时打响,总部一、二号首长都已来电询问战况了。”我可以走了吗?黄登堡团长挥了挥手,梁冰政委上前一步拍了父亲一把,给我活着回来!

    父亲离开团部,于12日中午赶到配水池。一路上父亲在思考,大口径的重炮已全部备战总攻锦州,自己手里只有日军75毫米41式山炮,这原是日军联队编制装备的火炮,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主战用炮。它对混凝土构筑的坚固防御工事,破坏性极小,不能采取破坏性炮击,只能压制射击,最有效的压制射击为抵近配水池,像狙击步枪一样,把75毫米直径的炮弹准确的,射进敌人火力点的射击孔,在碉堡内爆炸。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有这种精确打击的能力吗?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时期,为了提高城市攻坚能力,朱瑞校长提倡大炮拼刺刀,抵近射击,精确射击,东野总部炮兵进行了严格训练,父亲特意带上了1团1营1连他亲手训练的部队。

    3纵7师20团1营教导员房干领父亲来到前沿阵地(那时叫红房子),这里距国军配水池防御圈约100米,战斗暂时停了下来。在这100米的冲锋道路上,躺着400余名烈士,防步兵壕已被烈士遗体填满,战斗之惨烈难以形容,(几十年后父亲再提配水池只讲了几句,就停下来了......)父亲举起望远镜观察弹着点,炮弹打在敌防御工事上,只削掉一层皮,远远看去像是一个白点。

    房干开始介绍敌明暗火力点的位置,7师的师属炮兵战斗情况。随后父亲举起望远镜仔细的观察,发现敌人的射击孔开得很大,视野开阔,防御层很厚

(战斗结束后发现竟达一米),接着把射击诸元、抵近直瞄敌射击孔的火炮阵地位置逐一确定。完事,父亲说:“该走了,”无反应。又伸手拍了一下房干,感觉不对,扭头一看房干已经牺牲,这么近连一点声音也没有听到。子弹击中了头部,是贯通伤,很显然是狙击步枪居高临下打的。

    父亲喊了一声通讯员,房干带来的通讯员跑来,快去看房教导员!就赶回部队布置作战任务,身后传来了痛哭声......

    山炮被分解后,用人力通过交通壕运进距敌约100米的阵地,组装与隐蔽好后。父亲去参加7师20团作战会议,解决步炮协同,并确定了12日下午黄昏战斗打响。等天黑炮兵可以看到敌人射击孔非常清晰的曳光,有利于瞄准;黄昏时分只能看到不清晰的曳光,父亲没有提出困难,战斗如期开始。

    1948年10月12日17点30分,3纵7师20团3营开始仰攻配水池,引诱敌人各明暗火力点冒出形同火球曳光,父亲下达了战斗命令:“装填榴弹、每分钟3发、射击!两个炮兵连12门75毫米口径的山炮瞄准齐射,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显然钻进碉堡射击孔爆炸的炮弹,引爆了敌人存放的弹药。经过10分钟压制射击,摧毁了主攻方向的大部分火力点,随即步兵发起总攻。这时锦州方向敌人援兵并四辆坦克赶来,父亲判断配水池之敌快撑不住了,随即命令(东野炮兵1团1营)2连先对敌援军之步兵拦截射击,切断步兵与坦克联系,1营1连将山炮拖出掩体,在平地直瞄坦克,放近了再打。“装填榴散弹(它在空中爆炸,弹片向地面散射,有效地杀伤步兵)每分钟六发,距离1000米,射击!”报告:敌坦克距离600米。“装填穿甲弹,每分钟10发,距离500米,预备,报告:500米,放!轰、轰......四辆坦克先后冒起浓烟,再燃起大火。敌援军之步兵遭我炮兵拦截,又见坦克被击毁,在原地直打转转,显然没接到撤退的命令。父亲随即命令装填榴散弹,每分钟10发,覆盖射击!3纵师属炮兵营也参加了战斗。残敌全速逃回锦州城。

    韩先楚纵队被廖耀相称为旋风纵队,名不虚传。3纵7师20团3营于12日17点30分开始攻击,至12日18点结束战斗,拿下了配水池。至此锦州门户大开!

    四十年后父亲告诉我:“守配水池的国民党兵都是挑选的有8年以上战斗经验的老兵、班长、狙击手。

(右图1)锦州配水池旧址,65年过去了,后人修缮过了,但还是原来的轮廓。拿不下配水池,锦州总攻将无法开始,国共两军曾在这里惨烈的拼杀。






(右图2)65年过去了,配水池依稀还能见到当年的弹孔,炮弹钻进配水池爆炸的情景仿佛浮现在眼前。

   “配水池是第二凡尔登”这条国军65年前的标语,还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凡尔登战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残酷、最血腥的,被称为“绞肉机”。

(右图3)配水池墙上的另一幅标语,也是国军在65年前留下的,“守备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子”。

    我是这场战斗亲历者、幸存者的后代,我会告诉后人,我父亲叫封润民,他是铁匠,打铁的!
​(本文作者:书楼寻踪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