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家庭】我们都是链条上的环

 咨询师曹丽君 2018-01-21




1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是属于“修齐治平”进阶系列的一个层级的,“齐”意味着秩序、规则、排序是否正确是极为重要的,身修而家齐,而后才有可能实现更宏大的抱负与功业。


核心家庭的形式(即一对夫妻与孩子共同生活),并不是中国意义上的典型家庭模式,在小一些的城市,与父母(主要是男方父母)共同生活,三代同堂依然被视为很“圆满”的一件事。


大家庭中父母,关注点很少在自己的生活品质与自我成长上面,下一代以及下下一代的生活充斥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共生与过度的融合有效的消解了因年龄增长不可避免的焦虑与孤独感,同时,边界的突破也成为常态,我的就是你(你们)的,而你(你们)的也是属于我的。

心视界许愿树

       1.心理顾问 

       2.心理家教 

       3.家庭咨询 

       4.员工EAP 



2

2


武志红老师用了很多篇幅与笔墨,阐释中国“孝道”背后的劣根性,我相信武老师真的并不是反对人伦亲情,而只是用“矫枉需过正'的姿态来让我们看到“孝道”外衣下的轮回与强迫。


轮回与强迫的锁链是如何环环相扣?在此类大家庭生态中,家长(大父母)一般很难通过对方即自己的亲密关系方获得情感的滋养与满足,用武老师的语言,“抓儿子”(心理意义上的)便成了双方共同的默契与共识,夫妻自身关系越是不好的反而在这个维度上越能达成神奇的高度一致,借由儿子的“心依然在我们一边”重温早年短暂的共生感。


这样家庭背景中的女性,往往会有难以言说的怨恨与被隔离感,但又无从表达与诉说,因为一切皆合逻辑,只是感觉与感受不好。感觉与感受?呵呵,恐怕自己都觉得心虚,我们何曾认真对待过自己的感觉与感受?


人所憎恶的,恰恰为成为未来自己的样子,所以难言的、压抑的、无法浮出水面的缺失与需求,终将通过复制与轮回来呈现给我们。


一个孩子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成长为当年的自己的时候,往往自己已经慢慢变成了自己不喜欢的自己父母的样子。



3



在海灵格关于家庭序位的阐述中,用直接而平实的语句说:家庭中真实的规则早已存在,我们只需要明了。你与妻子(丈夫)的关系是第一位的,它决定你与父母的关系,你与孩子的关系。


有多少人弄混甚至弄反了家庭的位序?让轮回的链条在魔咒般的轮回中延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