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内疚式教育”

 安安爸爸 2022-08-03 发布于江苏

Image

生活中我们或许

多多少少都听到过这些

内疚式 教育的语言

“要不是因为生你,

我早就已经是个领导了”

“我自己舍不得的都给你了,

你的各种费用,

我得日日夜夜才能给你赚到”

……

Image

这些话无一不在传递着

“看,因为你,我多不易啊”

家长总把 为了你 放在嘴边

经常强调自己的付出和牺牲

孩子没有选择地被迫成为了一个 亏欠者

心理上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负担

Image

也许父母总在等我们的一句感恩

但我们也总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最好的结果是双向奔赴

但更多的结果是将感恩教育

变成了可怕的内疚式

Image

父母用自己的言语等行为

让孩子产生内疚的心理

它不像棍棒式教育一样

会直接打骂孩子

而是通过非暴力手段让孩子屈服

Image

内疚式教育在心理学上

对应的一个概念便是

愧疚引导

它是指关系中通过让对方感到愧疚

使得对方服从自己的意愿

Image

1.因为负罪感而“不敢快乐”

觉得自己是家庭最大的问题,把对父母听话最为补偿,形成讨好型人格,失去自我价值认知,一辈子为别人而活。

当“负罪感”成为生活的底色,一个人就很难感受到心安理得的快乐。

2.丧失自信

给孩子极大心理压力,产生忧伤自卑等情绪,缺乏自信,成长过程中很难有担当。

Image

3.自我惩罚

心理学上叫“多比效应”,

《哈利波特》里的小精灵多比:每次感到违背主人意愿的时候,它就会惩罚自己。

4.对父母产生不满和情感回避

影响亲子关系,变得叛逆,无法和父母建立亲密关系和有效沟通,也很容易在自己以后的婚恋家庭关系中出现问题.

Image
Image

1.树立正确的感恩教育

可以让孩子分担家务活、让孩子适当了解父母的工作,从而知道父母的辛苦;

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各个行业,去体会感恩的含义。

2.尊重孩子

有本书叫《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放下父母权威的架子,给予孩子爱和平等,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你身边的“小大人”。

当心的距离被拉近之后,你说的话他就愿意听了。

Image

3.展现父母乐观积极的一面

乐观积极的父母一定会有乐观积极的孩子,你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成为孩子的教科书;

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成为孩子前行的方向。

4.学会爱自己

不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和家庭里,多去做爱自己的事情,

舒缓情绪,当你变轻松之后,才不会有那么多窒息的语言,才能教出昂首前行的孩子

Image
Image

纪伯伦说过

你的孩子

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这个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通过内疚感的操控本质上是一种自私的情感支配

这样的隐性攻击

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

试图用羞耻和愧疚来操纵自己的孩子

更是一种慢性自杀的 教育手段

界限感与平等尊重才是良好交流的重中之重

要始终记住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而绝非他们自由而烂漫的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