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世纪西方现代派雕塑

 1618ren 2018-01-21

20世纪后,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在西方的艺术领域发生了大河改道式的巨大变革,雕塑艺术从观念到形式都逐渐远离了文艺复兴以来在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写实再现性造型体系,西方的雕塑家将目光投向东方艺术、遥远大陆上的原始艺术和科技文明的新成果,他们试图在雕塑——这门古老的三维空间中的造型艺术中,展示出他们横跨东西古今的广阔思绪和复杂情怀。

罗丹是传统雕塑向现代雕塑过渡中承上启下的人物。他强调在创造雕塑艺术品时要忠实于自己的视觉感觉和触觉感觉,重视对雕塑的体积和体量的感受。罗丹强调雕塑的形式因素,但他创作中的形式因素始终是为其人文主义理想服务的。罗丹在晚年曾就雕塑的造型原则向人们提出以下忠告:

以深度造型清楚地表明主要的面设想形体直接指向你;所有生命从中心点汹涌而来,由内向外地扩张。

在素描中,观察起伏,而不是外轮廓线。起伏决定外形。

最主要的事是去感动,去爱,去希望,去战栗,去生活。

在做艺术家之前先做一个人。

罗丹对现代雕塑的影响巨大,在他之后的现代雕塑可以以形式语言分为两类:一类继承了罗丹的传统,以体量感作为构思的基本要素来进行雕塑创作;而另一类则力求逃离罗丹的影响,放弃人文传统及其有机的准则,而创造出另外的“纯粹形式”的绝对价值。他们创作雕塑手法也不再局限于“雕”与“塑”,而将雕塑定义为三度空间中的艺术品,因此许多现代雕塑不是雕塑出来的而是建立起来的。继承罗丹传统的雕塑家主要有马约尔、布德尔,德斯皮欧等人,在上一章都给以介绍,而背离罗丹传统的雕塑家们的探索形成了现代派雕塑。

德加《小舞蹈家》现代派雕塑的起步首先是从一大批画家将绘画中的实验移植到雕塑中来开始的。视觉艺术中的现代主义的先行者是画家,而不是雕塑家。雕塑向现代主义的飞跃得益于绘画的启发,但并非是绘画成果的直接延伸和移植,绘画仅仅是促成了现代派雕塑确立起以几何形体的构成为基础的自身逻辑,尽管现代派雕塑仍然包含了对物体的感觉经验,但已经远离了对视觉表象的忠实记录。

印象派画家在绘画中极力推崇物体表面上的闪烁变幻的光线和丰富的色彩审美价值,喜欢在作品中表现那些转瞬即逝的表象。意大利雕塑家罗索首先将印象派画家所推崇的新的审美价值移入到雕塑中来,他喜欢蜡塑创作,因为蜡塑有丰富的色彩效果;他还在作品中表现那些富有变化的事物,他的雕塑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一些瞬间的视觉印象,其主要作品有《公园里的交谈》、《笑嘻嘻的女孩》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