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小寒:老子没空

 为什么73 2018-01-22


匡笑余


匡叔|风雨 来自腔调中医 05:59



一書歸正傳

前兩天在我的小酒館,一個女客人正要點單,突然抬起頭看著我問,你是道教的嗎?短暫的猶豫後我只好無奈地回答,反正不是和尚家的吧。

 

之所以有短暫猶豫,是因為人家好端端地只想喝酒,突然我跟人家掰扯起「道教、道家、道門、道統」的話,會很耽誤人家喝酒並且影響生意,這樣就非常不好了。一個人如果總是處於一種解釋的狀態,那他的活法一定有些問題。所以沒什麼解釋的,書歸正傳。

 

開書至今,已絮筆了十七個節氣,剩下的節氣已然不多,我想回到當初主編約稿的初衷來,隨筆一些道家和音樂的關係。

 

「距今四十六天前的下午,濱哥(就是芃瀾中醫本尊)突然跟我約稿,並且號稱是個專欄,要一直寫下去。我說濱哥中醫我不專業啊!要寫的話只能以患者身份寫,但我又很少害病。濱哥說不是寫中醫,他希望我寫音樂和道家的關係。這當然是個很好的題目,但我想了想,覺得這個題目其實是讓我把這些年做音樂的心得體會總結成理論。一來很怕理論的東西,二來並沒覺得自己到了需要總結自己並公諸於眾的時候。於是拖到今天。」

——摘自《一年/穀雨》

 

「夫輕諾必寡信。」

信義落於草莽,而成江湖。歸於道門,則全五德。

可以久不應諾,但不可終不應諾。所以餘下數篇,就是應諾來的。

 

 1.    貓與琴

酒館的大貓,演出時候總是不管不顧在舞台只是睡自己的覺。

可謂:耳聽為虛,腹有雷音。


二老子沒空

說道家與音樂,若不談「大音希聲」四字,恐怕不好往下說起。

「大音希聲」本來說的不是音樂,但圉於後人曲解,沒有關係本身也就成了一種關係。

 

人們以為這是道祖老子對音樂的態度,並且不少人還會想當然解釋為「沒有人聲只有器樂的音樂才是好的」,甚至是「真正美的音樂沒有聲音」。

這樣的解釋當然和道家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老子沒空,他才不想做音樂老師呢。

老子五千言,陰符三百字,講的是天地之秘。世間百藝自然可以從中得到自己的指引,但指引要正確,否則就會岔氣走火。你看人家太極拳就從五千言裡得了不少真知好處,包括行軍打仗甚至面南之術,都各有所得。獨獨是這做音樂的倒把自己整得手不敢彈口不敢唱,實非老子過也。

 

道家的本義在「修煉」,一切離了道家本義而註道書的都是浮雲。

關於「修煉」,歷代有很多名稱:「修道、修真、修仙、修身、修行、攝養、煉養、修持、攝生、養生,甚至「衛生」這個詞本來也是講道家修煉的。

上承黃老,下啟道教,性命雙修,形神俱妙,真修實證,不尚空談,知行合一,理法統攝,這是我理解並認可的道家。華夏之初,民族之先,上古之時,此門已開。

 

世間五大宗教,不論何宗何派,哪教哪門,立教之祖必是大修行人,如莊子所謂之「大宗師」。不把人家當大宗師,而僅僅作哲學家思想家對待——您且看西方那些正牌哲學家的命途,哪怕只是將哲學家與修行人做簡單對照,基本也可見端的。

 

老子在另外篇章留了一句話,以作警醒——大道甚夷,民甚好解。

愛樂是孔子所好,「大音希聲」所指,並非音樂。若聯繫後文「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抿之弗得」,孰幾近矣。

清黃元吉註說:「道本希言自然,恍惚為狀,我能虛極靜篤,則無音而大音出矣。」常人外聽於耳,道人內證於心,消息來潮時的那一點自知之明,才是真正的「大音希聲」。

 

看道經讀道書,往內裏尋才得真東西。向外是用,是術,一知半解即可——但其實大家又都特別愛圉於這一知半解。

 

道家充滿了生命的活潑,因了這份活潑,就不會有太多拘束限制。比如「五音使人耳聾」,就不會是宮商角徵羽讓人得不償失甚至傷生害命要大眾捂著耳朵遠遠規避的意思。

 

曾經有個一起玩音樂做樂隊的朋友,他後來在西藏出了家。回來的時候把以前他收藏的幾個骨笛轉送給我以做留念,我和內子拿起來高高興興就吹,他就像孫悟空一樣馬上捂住了耳朵可勁兒搖頭說「師父莫念師父莫念」⋯⋯哦不對是「老匡別吹老匡別吹」,當時就把我嚇著了,以為壞了人家的修行。這讓我想起另一個朋友,當年他來廣州暨大進修,業餘就買了不少情色片兒自娛,結束學習要回家時擔心自己老婆問難,就裹在一堆DVD裡鄭重地送給我,似乎他們都很有點栽贓陷害的嫌疑啊。

 

「火發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萬物兼備陰陽,於是動靜相依禍福相倚。只是「禍莫大於無適」,故此道祖留一句點撥警醒,「樂與餌,過格止」,以免「無適近亡吾寶矣」。

 

況且,若這「五音使人耳聾」是讓人視音樂如洪水猛獸的意思,則道門八仙恐怕就會只剩下五仙——因為張果唱道情,采和踏歌,韓湘吹笛(其實還有半個曹國舅,他的陰陽板一樣有仙板神鳴萬籟無聲的妙用),都是以樂顯世;也不會有如今大家熟知之古琴《流水》,只因子期伯牙之後,《流水》早已不得全貌,今之七十二滾拂《流水》之整理和傳譜者,正是蜀中琴派代表人物、清代青城山下二王廟道士張孔山;亦不會有著名的二胡經典《二泉映月》,因為《二泉映月》的作者瞎子阿炳,本身也是無錫雷尊殿有家傳的正一道人;而後世道教音樂之南北輝映三山齊鳴,則更代表了一教宗門對音樂的態度。正是:莫怪瑤池消息稀,只緣塵事隔天機。

 

五千言裡對音樂的說辭並沒兩句,倒是老子所言之道對後來的琴棋書畫有莫大的影響與指引。比如後人愛用陶淵明醉彈素琴的典故來解釋「大音希聲」,陶公當年未必有此心跡,倒是鼓素琴而彈的這番行跡讓我聯想到莊子之「無用之用」。「大音希聲」是心血來潮時的一點自知,「無用之用」則是顯化行世的那點用法。現在的音樂創作早已把「心血」置於可有可無之間,「大音希聲」的妙旨自然也不必談起。而「無用之用」的前提當然還有「有用之用」,「有用」與「無用」的關係,其實才談得及道家與音樂的關係。究竟如何?下回分解。

 

1.    清/銅胎畫琺琅暗八仙如意

「暗八仙」者,指八仙所用的八件法器,多見於宮觀裝飾圖案。

此圖上有張果之漁鼓簡板、韓湘的笛、曹國舅的陰陽板,藍采和的花籃。

南唐沈玢《續仙傳》說藍采和:

        每行歌於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長三尺餘,常醉踏歌。今北方道情藝人猶尊老子為祖師爺,奉八仙為師。山西河東的道情班,亦俗稱八仙班。為將八仙區分清楚,更對應了八種道情樂器:一洞神仙漢鍾離——四弦,二洞神仙呂洞賓——二胡,三洞神仙張果老——漁鼓簡板,四洞神仙曹國舅——笛子,五洞神仙藍采和——三才板,六洞神仙鐵拐李——木魚,七洞神仙何仙姑——分子,八洞神仙韓湘子——三弦。

 

三歌

風雨

原詩:《詩經/鄭風》

曲/吉他/唱:匡笑余

 

風雨凄凄,雞鳴喈喈。

既見君子,云胡不夷?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

既見君子,云胡不瘳?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1.    唱道閒情

自己樂隊「秘密後院」新專輯《道情/丙申卷》封面體字。

羅浮山黃龍古觀甘泉子道長題。




一年|栏主:匡叔|居江湖边观人间世唱道情


一年专栏

一年|芒種搬家記

一年|小满三得

一年|穀雨

一年|立夏

一年|夏至的記憶

一年|大暑之行

一年|小暑囈語

一年|立秋省身

一年|匆匆處暑

一年 |  白露無事

一年 |   秋分流水

一年|一滴寒露

一年|霜降之下

一年|森森立冬

一年|一捧小雪

一年|大雪飛焉

一年|冬至说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