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虚”为何物,我来告诉你

 愚公移山之志 2018-01-22

临床上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都是气虚的表现。与现代医学概念“亚健康”相类似,在调治上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五脏的调理,使机体有规律的自我更新、自我复制,逐渐恢复元气,也就把亚健康状态转化为健康状态。

西医学的气和中医学的气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要弄混了哦!这里要说的气是指呼吸之气,机体与外环境气体交换的过程。机体通过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吸入外环境的空气和排出体内的废气。气体进入肺内与肺部毛细血管内的静脉血之间不断进行交换,气体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结合通过血液运输至全身。这里需要提到一个西医名词血氧分压PaO2,是指血浆内的氧分子产生张力(压力),可以说是血液中氧分子的含量值,动脉血氧分压约为13.3kPa(100mmHg),静脉血氧分压约为5.32 kPa(40mmHg)。体内氧分子的含量可反映肺、心、脑、中枢神经等功能是否异常。

中医学里讲到的气与哲学、抽象概念混称。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体内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的极其细微、肉眼难以看到的精微物质。“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肾为元气之根”,从这三句话可以看出脾、肺、肾与气的关系。

中医的辩证体系有很多种,这里说一下容易接受了解的脏腑辨证。

肺气亏虚:中医认为肺与气相关的功能有,肺主一身之气,为生气之源,与人体元气的生成密切相关。肺司呼吸,开窍于鼻。肺为宗气出入之所,气机升降之枢,吸入清气,呼出浊气。肺主一身之表,调节卫气,输布阳气于体表皮毛,煦泽肌肤以卫外。肺气如果亏虚则可出现咳嗽气短,痰涎清晰,怠倦懒言,声低气怯,面色?白,自汗畏风。治法:补肺益气。常用药有黄芪,党参,五味子,熟地黄,桑皮,紫苑等。

图为黄芪。

心气虚:心主血脉,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脉为血液循环的隧道,营血行于脉道之中,全赖心气心阳的推动,使之周流全身,濡养机体。“五脏化五液,心为汗。”汗液的生成源于津液,且与血液的蒸化有关。故汗出过多,易耗伤心的营血。心气虚的症状有心悸气短,动则为甚,自汗,面色恍白,神疲乏力,胸部闷痛。常用药有黄芪,党参,茯苓,炙甘草,当归,丹参,红花,川芎等。

图为茯苓块。

脾气不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医认为脾有个功能是主升清,所谓“升清”,是指脾能将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吸收后上输心肺,濡养脏腑经脉、四肢百骸。脾气不足则有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纳少便溏,久泻脱肛,四肢乏力,肌肉痿瘦,脘腹腰胯坠胀,或齿衄,吐血,便血,妇女月经过多,白带清稀,小便淋漓不尽等。常用药有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

图为白术。

肾气虚:肾主纳气,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呼吸虽然属肺所司,但肾有助肺纳气的功能,肺吸入的清气,必须下纳于肾,使呼吸均匀,以保证体内外清浊气体的正常交换。肾气虚可有腰膝酸软,耳鸣重听,眩晕健忘,小便频数或失禁,遗精,女子带下稀白,面色恍白,气短乏力。常用药人参,山药,杜仲,杞子,山萸肉,白术,茯苓,黄芪等。

图为杜仲。

以上治法为了解内容,切不可自己乱吃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轻微的气虚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食疗、运动等预防和防治。凡是气虚之人,宜吃性平味甘(甜)或甘温之物,营养丰富而易消化之物。忌食生冷、油腻厚味、辛辣食物。

吃货福利时间啦!

大枣:补气养血,健脾安神。可生吃可泡水,或煮粥时加枣煨烂服食为佳。

鲢鱼:不仅有补气作用,还有暖胃,美肤的功效。

豆浆:补虚,清火还有化痰作用呢。

刘桂宇,我的老师,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是少有的中医、西医全面的全科医生,治病求本,辨证施治,善以平淡之方而收奇特之效,治愈患者上万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