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征服了最智慧的男人们, 却从来不属于任何人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8-01-22



这是一个女人的史诗,

在一个结婚生子嫁豪门的年代,

她的故事如此另类,

颠覆我们对生活本来的看法

原来女人的一生,

还可以这么度过?

好看的皮囊加上强大独立的灵魂,

这才是真正的女神!



1

1878年,俄罗斯彼得堡涅瓦大街,一个17岁的女孩漫无目的地在散步,当她走到一所教堂门前时,一个声音从远处的布道坛上传来,那仿佛是来自天国的声音正在召唤她:

“这就是我要寻找的人,我的孤独终于有了尽头。我相信这个人可以把我从孤独中拯救出来。”

 

这声音来自荷兰传教士基洛特,在当时的俄罗斯,思想前卫、博览群书、阅历广泛的他,颇受上流社会的尊重。

 

这位名叫莎乐美的女孩,作为一名将军的女儿,沙皇曾为她的诞生写来贺信,一出生就头顶贵族头衔的她,此时却处在煎熬中。

莎乐美


她刚刚失去了最宠爱她的父亲,而且,思想萌芽的她,因感到上帝的形象在内心衰微而勇敢地退出了原先的教会,这对当时的俄罗斯贵族家庭来说,简直是有辱门风的行为。

 

爱和信仰皆处在迷茫、痛苦中的她,希望能得到他的开导。

 

这像是一个中年大叔和青涩少女情感故事的俗套开端,但它开启的绝不仅仅是一段恋情,更有莎乐美那传奇、非凡的一生。

 

2

基洛特教给她的不是呆板的神学教义、世俗教条,而是哲学、文学和历史,莎乐美对此很感兴趣,尤其是哲学,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因为,很多人在其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基洛特带她进入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莎乐美沉浸其中,甚至有一次思考一个哲学问题时突然晕了过去。

 

莎乐美一方面享受着基洛特父亲般的关怀,一方面吸取着知识的营养。

 

“她会有前途的,基洛特非常看好莎乐美,而她,渐渐地发现自己爱上了他。

莎乐美


关于他们的各种消息被添油加醋地在城里流传。直到基洛特瞒着莎乐美去见了她的母亲,表示自己可以放弃家庭,放弃过去,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只想向莎乐美求婚。

 

但这只会惹怒老太太:自己那出身贵族的女儿,怎么可能嫁给一个43岁的已婚男人?

 

“嫁给我吧,我爱你”,当他真的说出这句话时,莎乐美感觉自己由天上掉到了地上,基洛特头顶的光环也消失了。虽然在这场精神之爱中,他的智慧帮她找到了内在的自由,但她还没想把自己嫁给任何一个男人,哪怕是很爱的男人

 

这场求婚打乱了一切,莎乐美不再跟随基洛特学习。但她也未能潇洒转身,她甚至因此得了忧郁症。

 

为了缓解女儿的情绪,母亲决定带她出国转转。临别时,基洛特用《出埃及记》中的一段话为莎乐美祷告:别害怕,因为我选择了你,我要用你的昵称来叫你,你是我的。

 

3

在瑞士苏黎世大学,莎乐美一边学习文学和新派神学,一边调养身体,因为,与基洛特精神上的分离,导致她筋络仿佛被阻塞,生了一场大病。

 

之后,她们又到了温暖宜居的罗马。莎乐美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的知识界和精英圈子,时常出现在各种沙龙上。


1882年3月,在传奇女性玛尔维达夫人家的聚会上,莎乐美认识了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伙伴:保尔·里。

 

当时,保尔因赌博输光了钱财又欠了债,被玛尔维达夫人“赎”出来带到了大家面前。虽然出场有点尴尬可笑,但莎乐美却没有任何主观偏见,反而对这位年轻人有种天生的好感。


其实保尔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尤其是在哲学方面的才华。当晚,莎乐美就和他在月光下一路交谈,兴致颇浓。

 

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常常一起参加聚会,在各种沙龙上与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热烈讨论,然后再一起走上罗马街头,伴随着一次次的深夜散步,他们也有了一次次的心灵撞击。

 

善良的保尔让莎乐美觉得这是一个可以交往、值得信赖的人,她甚至有了一个计划:将曾经的梦境变成现实。

 

在莎乐美的梦中,有一个面朝大海的大工作室,里面有一张大桌子,她经常和几个男人一起围着桌子学习、讨论问题。工作室里还有几个卧室,每个人一间,过着和谐的群居生活。

 

当时,大多数女人还没走出家庭,无论是思想素质上,还是思维能力上,都明显无法与男性相比。所以,无论是在梦中还是现实中,莎乐美都是更愿意与男性交往,除非是和她一样有学识、有思想的女人。 

莎乐美


现在,她希望能和保尔一起实践梦中的家庭:书房里摆满书籍和鲜花,两人快乐地在其中学习,书房两边是两间卧室,他们像同事、像兄妹般住在那里。

 

但保尔的想法却不止这些:“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交往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友谊,它还会有其他的东西。”

 

在没有和莎乐美沟通的情况下,他当着她母亲的面,突然提出了求婚。在其母看来,32岁的保尔,年轻英俊,知书达理,做她的女婿也不算什么坏事,至少比基洛特更合适。

 

但这令莎乐美感到愤怒。21岁的她并不急于用一段感情来填补上一段感情。她要的爱情是自由的、独来独往的、完全不受约束的,很明显,婚姻不能给她这些

 

而且,由于“同居”计划的暴露,莎乐美不仅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甚至德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玛尔维达夫人也无法接受这样男女混居的想法。

 

4

就在这时,困境中的莎乐美,又遇见了一个非凡的男子,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哲学家尼采。

尼采


尼采是保尔和玛尔维达的朋友,他受后者的邀请来到罗马:这里有个新来的俄罗斯女孩,个性很独特,思想也非同寻常。这其实是保尔的主意,他希望尼采的到来,能缓解莎乐美和母亲的关系,让她能留下来学习,而不是被带回俄罗斯。

 

那时,尼采已辞去大学教授的工作,正在云游欧洲,他很快就来到了罗马。

 

遇见莎乐美,尼采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是从哪颗星球上一起掉到这里的?”这份诗意,简直让人相见恨晚!

 

一生研究神学和哲学最多的莎乐美,遇到同样深入研究过这两样的尼采,感觉他那独一无二的思想和气质,就像一个有着巨大吸引力的磁场,她希望能长期跟他学习。

 

当尼采无意中知道莎乐美的“同居”计划后,居然兴高采烈地表示愿意加入其中,组成更大规模的“三人同盟”。他们甚至秘密商定把大本营设在巴黎。

 

可是,很快,莎乐美就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计划了,因为尼采对她的好感越来越异常,开始超越朋友,超越师生。

 

这三人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尼采甚至通过玛尔维达转达了他的联姻想法。但这当即被莎乐美否定了,她根本就没考虑过这事:“我尚是一个热心求学的年轻女子,而不是恨嫁的‘剩女’”。

 

但她又不想失去尼采这位友人,于是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了他。

 

此后,“三人同盟”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了,保尔和尼采二人暗地里的猜疑和嫉妒在所难免,再加上尼采对莎乐美的不停追求,三人关系面临破裂。

 

为了给这段经历留下纪念,尼采提议去拍照,于是,他们三人拍了一张著名的合影,在这张尼采亲自布景的照片中:莎乐美半蹲在马车上,一手挥舞着鞭子做驱赶状;尼采手扶车辕,仰头在笑;保尔表情很不自然地拉着边套。


几个月后,尼采在《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中,借书中角色写道:“你到女人那里去,千万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后来,这句话就被演绎成了那张照片的说明。

 

虽然包括莎乐美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尼采在这张照片中的创意是什么意思,但不影响这张照片和这句话的广为流传。

 

“三人同盟”以“三人合影”而告终。此后三人分分合合,但一直实现不了平衡的关系。

 

“我只同你有友情关系,而且只保持友情关系”,也许是保尔意识到,友情可以让他们维持长久的关系。在莎乐美面前,他永远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十足的好人。

 

而尼采,莎乐美在游历中,也曾和他独处,他不断向她示爱:“你的激情,可以点燃我无限的思想。”但莎乐美始终保持警惕,尼采虽说是天才、超人,但他生活中的悲观、忧郁,还有病怏怏的身体,让莎乐美难以接受,而只愿意与他保持思想交流。

 

在莱比锡,他们三人曾一起生活了几个星期,随后,莎乐美和保尔到柏林定居,之后,莎乐美和尼采再也没有重逢,直到11年后尼采病逝。

 

5

没有尼采的日子里,莎乐美和保尔过着平静的“同居”生活,他们经济上AA制,一起学习、工作,一起旅行,他们是珍贵的伴侣,但从来没有成为真正的夫妻。

 

这段时间,莎乐美潜心写作,并在1885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为上帝而战》,她用这本半自传性的小说,为过去24年的生命画上了句号。没想到,这本书在男性天下的德国文学界一下子走红。

 

保尔也不甘落后,他在这段时间,创作了哲学著作《良知的起源》。有意思的是,对莎乐美的书评价很高的尼采,评价起保尔的书却毫不留情面:它很蹩脚,令人费解,表现出老年的“虚弱”。

 

如果不是另一个男人的出现,莎乐美和保尔的生活状态不知道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但在他们共同生活了5年后,安德烈亚斯闯入了莎乐美的生活。

 

那是1886年夏日的一天,莎乐美正在家中写作,突然一个陌生男人敲开门站在了她面前。本来对陌生人来访感到不悦的莎乐美,却觉得这个满脸胡子、阳刚结实的男人身上有着某种魔力,甚至预感到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万万没想到的是,此人自报家门后,竟开门见山地向她求婚了,这简直惊呆了莎乐美!

 

当时在柏林东方学院任教的安德烈亚斯,是一名古波斯语研究者,他慕名前来求婚。

 

她拒绝了他,但他的攻势一点都没减弱,他有着尼采和保尔所没有的勇气、力量和意志,他那暴风骤雨般的求婚,令她动摇、冲动,不过,莎乐美提出了两个条件:

一是要尊重她和保尔之间现有的生活方式和友谊

二是他们的婚姻不建立在性行为基础上,过不过夫妻生活,什么时候过,她说了算

没想到他竟然同意了。

 

1886年11月,25岁的莎乐美和40岁的安德烈亚斯订婚了。

莎乐美与安德烈亚斯


这令太多人诧异,保尔虽然心里有所准备,但还是深受打击。几个月后,一个春雨淋漓的夜晚,他依依不舍地吻别了莎乐美,离开了他们的“家”,只留下了一张字条:行行好,不要找我。

 

正直、阳光的保尔,内心却满是自卑感,他始终连一个“爱”字都不敢讲。

 

原以为只是普遍的道别,没想到竟成永别。

 

1901年深秋,当保尔坠崖身亡的消息传到了莎乐美的耳中,令她震惊又愧疚,没有人知道保尔是死于自杀、意外还是他杀,但莎乐美知道,保尔出事的地方,也是他们曾经一起避暑的地方,而且,在保尔生命中最后的那几个夏天,他都是一个人在那里度过的。

 

6

很快,莎乐美和安德烈亚斯就开始准备婚礼了。

 

关于主婚人,莎乐美想到了基洛特——她的精神导师,开启她情感之门的初恋情人,她希望能得到他的祝福,因为“没有他的祝福,我这一生都不可能获得想要的幸福。

 

1887年6月,两人的婚礼在基洛特的主持下,在荷兰散德普特教堂举行,那个教堂,也是七年前,基洛特为莎乐美举行坚信礼的地方,由此,她才拿到出国护照,开启了新的生活。

 

婚后的莎乐美夫妇,有着很多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越来越像一家人了,除了没有夫妻生活,她都尽量适应他,做到夫唱妇随。


安德烈亚斯曾以为时间会改变妻子的想法,但是并没有;

他也曾在妻子午睡时,跨到她的身上,脱她的衣服,试图改变这奇特的夫妻关系,但被莎乐美坚决拒绝,以至于他们此后再也没提过这件事。

 

对于这样的婚姻,莎乐美也曾提出离婚,但安德烈亚斯的回答斩钉截铁:

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你也可以不做你不想做的事,但你永远必须是我的妻子。”

 

最初几年,莎乐美也曾试着做一个家庭主妇,照顾忙碌的丈夫,但这让她感到失落。她感到自己的思想被装进了密封的瓶子里,无法释放。她可以忍受无趣的生活,但不能忍受滞塞的思想。

 

苦闷的莎乐美决定走出婚姻的迷宫,走进柏林的文学和艺术界。

 

1892年,莎乐美出版了一本兼具文学才能和分析艺术的书籍:《亨利克·易卜生的女性形象》,还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一部童话剧。

 

在此之前,莎乐美曾被污蔑成借举办、出席沙龙抬高身价的“俄罗斯花瓶”,她一直努力用实力证明自己,随着这本书的的出版和流传,这种声音总算销声匿迹。

 

这本书不仅让她看到了自己在创作上的另一种可能,也让她像易卜生笔下出走的娜拉一样,看清了一个女性摆脱家庭束缚的出路。

 

他们的婚姻并不和谐,无性的夫妻关系和莎乐美不断收到示爱,甚至让婚姻处于崩溃边缘。

 

她无法再这样待在家中,她需要给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寻找更多的生机,因为无法给丈夫想要的东西,莎乐美决定物色一个女佣,替她来料理家务、照顾男人,这样就可以将自己解放出来。

 

几经沟通,安德烈亚斯终于同意了这一方案。莎乐美还提出了一项新协议:在不伤害婚姻的条件下,双方都有和其他人交往的自由。


随后,她便去了巴黎。既然无法在身体和感情上,与丈夫融为一体,她只有用不断地出走,不断地重新开始,来保持婚姻的现状和身心愉悦。

 

在浪漫的巴黎,莎乐美认识了一些有趣的人,过了一阵很活跃的生活。夏天到来之时,她还和一位男性友人到阿尔卑斯山去度了一个长长的假。她体验到了充分的自由,大自然唤醒了生命的本能,无穷的想象空间更是带来了创作上的喷涌。几个星期内,莎乐美就完成了一部剧作。

 

但在9月底,感到不安的莎乐美突然决定回家去。这在后来变成了一种规律,每当她离家太久,有了不安情绪的时候,就立刻奔向家中,那里可以让她忘掉世上的纷纷扰扰,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享受孤独的乐趣。在家中,她总喜欢一个人呆着,坚持每天写一篇文章。

 

这听起来很残酷,家竟然成了独处、享受孤独的地方,但也许正是这种特殊的存在方式,才让莎乐美始终没有彻底离开这个家。

 

7

对于女人,爱情、财富、自由等,往往需要一生去寻找,而莎乐美一直在用旅行、写作、思想上的碰撞等来寻找,用生命去“偶遇”。

 

这一次,她在慕尼黑遇见了生命中又一位重要的男人:里尔克。正在慕尼黑大学学习法律的他,也是个诗人。他崇拜尼采,对莎乐美一见钟情,第二天就约了她。

里尔克


在莎乐美失约后,他带着准备好的玫瑰在街头四处瞎跑,希望能遇上她,并在路上写下小诗:

手捧玫瑰,四处寻觅,像是带着无家可归的孩子。你就是,可怜的玫瑰的母亲。

 

其实,里尔克更像是哪个无家可归的孩子。从小父母离异的他形如孤儿,一直过着缺乏关爱的生活,内心充满了恐惧、绝望、痛苦。于是,他开始写诗,在诗歌里寻找属于他的世界。

 

对于里尔克的爱和玫瑰,在莎乐美看来就是年轻诗人的狂热,热劲,需要时间来冷却。她刻意躲避着他。

 

但里尔克天天来找她,并深情地为莎乐美写诗:

我不要鲜花,不要天空,也不要太阳,我要的唯有你……

弄瞎我的眼睛,我依然会看见你;塞住我的耳朵,我依然会听见你;即使没有嘴,我也能苦苦地哀求你;卸下我的手臂,我也会抓住你,我将用我的心抓住你……

 

面对这火辣辣的爱,莎乐美犹豫了,她也的确被他的特殊气质所吸引。

 

这种夹杂着对母亲、姐姐、情人的爱,对莎乐美的精神依赖,正如当初失去父亲的莎乐美对基洛特的爱和依赖。

 

如果说一切皆是天意,她决定接受上天的安排。

 

在错过了基洛特、尼采、保尔之后,36岁的莎乐美决定恋爱一把。

 

22岁的里尔克成了她生活中第一个真正的男人,她如饮甘露,身心格外滋润。他们在乡间小镇过着舒适、温馨的生活,二人的创作激情也被激发,他们一起写作,互相切磋。

莎乐美与里尔克


除了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和小说,里尔克也在渐渐长大,变得乐观而有男人味。而沐浴在爱河中的莎乐美,更是“容光焕发”、“感受到了生命中从未有过的充实和丰盈”。

 

他们身心相通,不可分离。甚至在安德烈亚斯来看望妻子的时候,他们三人还以每人一间房的状态一起生活了两个月。

 

后来,莎乐美回家的时候,里尔克则在她家附近租了一间房住下,当安德烈亚斯在书房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他们或在厨房一起为大家做菜煮汤,或各自做研究工作。

 

莎乐美这离经叛道的生活,在今天看来也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她却毫不在乎世俗的眼光:“让他们惊诧去吧!”婚姻上,她会遵守承诺和约定;感情上,她则遵从内心的感觉。

 

8

在与初恋分手时,莎乐美就暗暗发誓:如果我不属于基洛特,我就不会属于任何一个人。

 

但这并不意味这她要与爱绝缘,在女人尚属男人的附庸品的19世纪,女人从来都是为男人的快乐而存在的,但莎乐美却为自己设定了另一种可能,女人为什么就不能从男人那里体味到生命中的另一种存在

 

但对里尔克,她不仅是爱,还有一份责任,她希望助他成长,让他在文学和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所以,莎乐美经常带里尔克参加文学界的聚会,甚至在她和丈夫一起回乡时,也带上了里尔克,他们一起拜访了列宾、托尔斯泰等俄罗斯文艺界的大师们。

莎乐美、里尔克在俄罗斯


由于里尔克迷恋上了古老的俄罗斯,在第二年,1900年,莎乐美又特意带他深度游历了一次自己的国家。他们从城市到乡村,从森林到田野,沿着河流和铁道线,一直深入到西伯利亚地区, 不仅拜访了一些作家、诗人,还一路住在当地农家,深刻体验生活。

 

但故乡的旅行,总是容易让人思绪飘摇。她穿越时光般地回味了遥远的童年,想起了基洛特,多年来漂泊他乡,不断追寻自我和成长的生活更是历历在目。

 

莎乐美在认真、用心地爱着里尔克,也是因为她,他最终成长为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思想独立又独特的她,注定不会在任何一份情感中失去自我

 

“我们可能只能到这里了。”莎乐美在某天早上收拾好行李之后,终于艰难地说出了这句话。

 

如果她不属于基洛特,她也绝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就像她不属于尼采、不属于保尔、不属于安德烈亚斯一样,她也不该属于里尔克。她对他的爱,源自内心的力量源泉,但现在,她的这种力量开始枯竭。

 

而他也必须有自己的成长,“里尔克不是我的未来,我也不是他的未来”。

 

39岁的莎乐美,和18岁时一样,遵从身体和思想的反应,做出了同样艰难,但坚定的放手。经历内心煎熬的她,也同样大病了一场,但新生就在前方。

莎乐美与朋友们在一起

 

9

1911年,莎乐美50岁了,但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精神分析学。

 

因为在结识了一些这方面的朋友后,莎乐美发现,这门可以打开人类心灵的学问,是她多年来都想要寻找的东西

 

她希望能跟随弗洛伊德学习,但55岁的弗洛伊德认为,自己用了25年才创立的学说,她怎么能在短时间速成?他拒收这个老学生。


而且,很多人认为,一个年过半百的女人,还学什么啊,即使学了,也只能带到另一个世界了。

 

但莎乐美绝不是一时兴起。没有老师,她就从自学开始,随着研究的深入,莎乐美越发沉浸其中,她终于争取到了弗洛伊德的首肯,让她到维也纳去学习、交流。

 

对于生命中的这个转折,莎乐美感受到了由衷的喜悦和快乐。而弗洛伊德也渐渐看到了她的才华和智慧,毫不吝啬地赞扬道:“我还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对心理学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此后几年,莎乐美曾多次到维也纳,向弗洛伊德请教、和他探讨精神分析学。

莎乐美与弗洛伊德


后来,莎乐美转入到了精神分析治疗的实践中,开了一家心理诊所,从此之后,她就很少出门游走了。

 

时光飞逝,她和安德烈亚斯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婚姻生活。这段外人很难理解的婚姻,让莎乐美始终保持了独立的精神和生活,他们会为了逃避孤独而在一起,也会因为缺少默契而分开,当她内心需要释放时,就到处旅行,当她厌倦外面的世界时,就回到家中。

 

现在,他们依然没有夫妻之实,但很珍惜这最后的时光,生活也前所未有地和谐,逐渐老去的他们,拂去曾经的风雨和挣扎,真真切切地感受着彼此,互相照料,互相依赖。


在与里尔克分手后,莎乐美也曾有过几次恋情,在与一位名叫泽克曼的医生交往时,她还差点做了母亲;在51岁那年,她依然征服了弗洛伊德才华横溢的弟子,35岁的陶斯克。

 

在与弗洛伊德的交往中,与师生关系相比,他们更像是朋友,虽然弗洛伊德对莎乐美的称呼,由“尊敬的夫人”变成了“亲爱的露”,但他们始终没有越过那条线。也许是因为两人在精神上高度吸引,以至于异性之间的吸引力就没那么明显了。

 

10

晚年的莎乐美,依然孜孜不倦地工作和研究着,她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除了精神分析学,莎乐美也没有放弃写作,《失去上帝的时刻》等书出版后,她还在1931年开始写作自传体回忆录。


生命的最后几年,她的身体糟糕极了,但在女儿(安德烈亚斯和女仆所生的孩子)的照顾下,她一直工作到最后一刻——1937年2月5日夜晚。

 

莎乐美走完了她76年的人生之路。悲伤的弗洛伊德亲自为她写下悼词:

她非常明了何处去追寻人生的真正价值。凡是了解她的人,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她那真诚和谐的本性,都会惊讶地发现,女人的全部缺点或者说人类的多数缺点在她的身上根本就不存在,或者在她的整个人生历程中被完全消失了。 ”

 

有人说她的一生是在爱与性之间挣扎的一生,但那并不是她人生的主线。她是那个时代的异数,也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前面。 


她只是清楚自己要走的路,知道如何去追寻人生价值,始终没有放弃过对真理和学识的探索,对独立和自我的追求。而男人和情感,更多的是这个过程中思想撞击的产物,是作为一个女人本能地想要抓住或放手的东西。

 

她有着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和美丽容貌,更有着难得的聪慧和才华,她没有浪费这份天赋之物,一路踏着荆棘和玫瑰,充分释放了自己的潜能

 

不断地去追求、去改变、去成长,对她来说,更像是受到了一种原始力量的推动,那力量就遍布在她的血液里,她的灵魂里,不断地催生出欲望。

 

她与那个时代最优秀、最智慧的男人共舞,是他们心中最闪耀的女神,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她的传奇,但,她的上帝永远都是,也只能是她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