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莎乐美:经过尼采、里尔克与弗洛伊德的那个女人

 看见就非常 2019-12-29

柏林。由考度拉·卡布里茨-珀斯特(Cordula Kablitz-Post)执导的电影《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Lou Andreas-Salomé)于今年6月30日在柏林上映。这部电影主人公原型、女作家与分析心理学家莎乐美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个充满变革,思想激荡的年代。她过于刚毅的自我是否最终导致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为之疯狂、哲学家保罗·利(Paul Rée)坠崖、弗里德里希·卡尔·安德烈亚斯(Friedrich Carl Andreas)婚姻不幸、诗人莱纳·玛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终身孤独,仍为后人津津乐道。

影片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这位传奇女性的跌宕人生,垂老重病的莎乐美指派年轻日耳曼学者爱因斯特·普发艾弗(Ernst Pfeiffer)为其书写回忆录,在此叙事框架下,嵌入莎乐美从少女到中年人生阶段的重要生活片段。

IMG_3428 IMG_3429▲ 影片《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静帧

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曾以“时装的意义一则在于对同征社会阶层的依附,同时也意味着这个社会群体对其它社会阶层的排斥。连结与区分是时装的两个不可拆分的作用”,解析了时装的社会学意义。影片也意图通过对各个角色的服饰设定,反映当时欧洲上流社会与知识分子阶层的审美价值体系及两性地位的风貌,并且为塑造人物性格提供了外在指示符号与细腻的视觉线索。

IMG_3430 IMG_3431▲ 影片《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静帧

出生于圣彼得堡一个上流社会家庭的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其父亲是高级军官,母亲过着欧洲传统的贵妇生活。少女时期的她在荷兰牧师亨德里克·基洛特(Henrik Gillot)的指导下广泛阅读宗教、哲学与文学书籍。身着干净利落的墨蓝色及膝连衣裙和黑色紧身裤,足蹬黑色皮鞋,浅棕色的卷发垂到肩上,莎乐美一对褐色眼睛闪烁着喜悦与好奇。年长莎乐美25岁的荷兰牧师被女学生的才华深深吸引,情难自禁之下向她提出了婚姻的请求。这个突兀的行为使莎乐美受到了惊吓,潜意识中埋下了抗拒异性的种子,成为她一生与众多男性混乱情缘的终极诱因。

IMG_3432▲ 影片《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静帧

成年后,莎乐美对贵族妇女的社会角色定位置之不顾,倔强地远赴罗马求学,并在那里结识了人生的挚友与精神的良伴哲学家保罗·利与弗里德里希·尼采。三人畅聊亚里士多德、康德与叔本华,互相激励哲学创作。那时的莎乐美身着一袭黑色的无装饰物的长裙,不戴首饰和手套,也不打遮阳伞,头发散乱地披在肩上,不戴点缀着鲜花与珠宝的时髦帽子,唯有长裙覆盖下紧身胸衣勾勒出的玲珑身段出卖了妙龄少女的本质,与当时的同龄贵族女性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她对妇女作为性对象的从属地位的反抗,以及潜意识中对两性肉体关系的逃避与压抑。

IMG_3433 IMG_3434▲ 影片《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静帧

莎乐美对她同保罗·利与尼采之间的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纯粹友谊的幻想,而两位男性则伺机夺取她的芳心。影片中,3位好友在意大利南部泛舟湖上,尽情畅聊。言到尽兴处,一袭蓝裙的莎乐美忽然跳入碧蓝清澈的湖水中,如孩童般嬉戏玩耍。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她均以黑裙现身,而蓝色也旨在凸显作为未婚女性的她与异性之间离经叛道的亲密友谊未能玷污她心灵的纯洁美好。

IMG_3435▲ 影片《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静帧
IMG_3436
▲ 影片《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中尼采(左)、保罗·利(中)与莎乐美(右)

为了躲避社会舆论的指责,莎乐美与年长15岁的近东学者弗里德里希·卡尔·安德烈亚斯协议结成不需履行婚姻实质的夫妻关系,随之专心于写作和文化公共事业。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她会身着自己最经典的职业妆扮——剪裁细致的黑色长裙配黑皮鞋,头发整齐地盘成一个发髻,深红色的无边女帽斜戴在头上,还有那极具标志性的毛茸茸的貂皮围巾,从颈项直垂到膝间,英气逼人。

IMG_3437▲ 影片《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静帧

之后,影片聚焦于莎乐美与年轻诗人莱纳·玛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之间的爱恋。里尔克那炽烈、伤感与心灵深处孩子般的真挚和脆弱深深打动了她,令她放弃了恪守的阿波罗式精神享受,第一次接受肉体的欢愉。正如尼采所说,狄奥尼索斯(Dionysus)带来的灵魂震撼更加猛烈。从此,莎乐美从达芙妮式对两性关系的抵触与逃避跳到了另一个极端。与里尔克分手后,她又与多位男性维持过短暂的情人关系。那个身着黑衣,戴貂皮围巾的风华绝代的女人卸去了伪装,多次赤裸在镜头面前。

IMG_3438

▲ 里尔克与莎乐美

一面是有名无实的婚姻,另一面是接连不断的风流韵事;一边是对精神与肉体共鸣的渴望,另一边是建立两性长久与和谐关系的无能;莎乐美无法解读自己心中的困惑与矛盾。她一生渴望挣脱社会对女性角色定位的束缚,她一次次大胆尝试,也次次遭遇着旁人的冷眼与指责。50岁时,莎乐美认识了半师半友的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并把后半生献给了对意识与潜意识的学习研究。

IMG_3439

▲ 弗洛伊德与莎乐美
作为一部融人物自传与心理学知识于一体的内容饱满而深刻的电影,《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从人性的角度深度剖析了一位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的文坛杰出女性的性格及人生际遇。“戴貂皮围巾的风华绝代的女人”作为人物原型,是留给后世且流传最广的莎乐美形象,演变成了她个性鲜明的视觉识别符号。电影使用这一符号化的妆扮连结虚构形象与现实人物,增强真实感,同时折射主人公在社会中的自我认知与定位。
IMG_3440 IMG_3441
▲ 影片《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静帧

尽管莎乐美与诸多文坛和思想界著名人士扑朔迷离的亲密关系常为后人津津乐道并成为不少艺术作品的素材,但影片《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并未把重点放在渲染一位绝代佳人的桃色风云上,也没有刻意凸显她缪斯女神般的魅力与影响力,而是以其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为例,展示人物性格与人生功过是非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启发观众做出伦理及人性的思考。(撰文/马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