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墨鱼”正名

 MAY的学习簿 2018-01-22

    郝铭鉴语文学堂 2018-01-22

刚办《咬文嚼字》时,曾查过饭店的菜谱用字,整整查了100家。其中有五星级大宾馆,也有街头小摊档,结果发现没有一家的菜谱没错。菜谱是错别字泛滥的重灾区。
    错得最离谱的,也许是“墨鱼”。红烧墨鱼、爆炒墨鱼仔、雪菜墨鱼、墨鱼烧肉……,只要菜名中有“墨鱼”的,清一色成了“目鱼”。出现这一差错,可能是受到“比目鱼”的干扰;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贪图方便。“墨”字有15画,“目”字只有5画,而且两字读音相近,符合同音替代的惯例。久而久之,人们习非成是,反而认为就该写成“目鱼”。

各式各样的墨鱼菜

    “墨鱼”又称“墨斗鱼”,它的得名无疑和体内的“墨斗”有关。墨鱼体内的这个囊状物,能分泌出黑色的液体,在遇到危险时把水搅浑,可以有效地掩护自己脱身。写成“目鱼”,让人莫名其妙。

    “墨鱼”的学名是“乌贼”。“乌”也是墨的意思。那么为什么称它为“贼”呢?有一种挺有趣的说法:旧时社会上的不法之徒,在借别人钱物时,用墨鱼的“墨汁”写借据,刚写下时字迹清晰,三五天后便由深变浅,最后了无痕迹。不法之徒凭此赖账。这种无良行径,和盗贼无异,“墨鱼”从此便背上了“乌贼”的恶名。

    其实,这是民间的一种附会的说法。“乌贼”之所以称为“乌贼”,同样和写别字有关。“乌贼”本应写作“乌鲗”,鱼字旁加一个规则的“则”,读音是zéi。这是一个高度冷僻的字,一般人不会写,于是便用同音字“贼”来代替。“乌鲗”就这样被污名化,成了“乌贼”,如今成了学名。墨鱼有知,一定会大呼冤枉的。
    说到墨鱼,顺便说说鱿鱼。鱿鱼在菜谱上,常被误写为“尤鱼”。很多人分不清墨鱼和鱿鱼,这也难怪,它们确有相似之处。这两种鱼都是头足纲的软体动物,但一个属乌贼科,一个属枪乌贼科,“枪乌贼”是鱿鱼的学名。两种鱼最大的区别是:第一,鱿鱼的形体较墨鱼长。第二,墨鱼的介壳大,放在水上如一条小船,俗称乌贼骨,中药称海螵蛸。它和乌龟壳、鸡内金一样,都是中药药材,我小时候经常有人上门来收购。第三是口感明显不同,墨鱼肉厚实紧致,经得起文火煎熬,所以可以做“墨鱼大㸆”;鱿鱼则显得脆嫩,菜谱上常见的菜是“芹菜炒鱿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