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车票里的时代记忆

 火树银花5 2018-01-22

小小的火车票,见证了发展;

小小的火车票,承载了记忆;

小小的火车票,串起的不仅仅是两边的目的地,

还有一份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积淀,也串起了时间与空间。





第一代:硬板式火车票

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使用,“历史”最长,堪称“爷爷辈儿”。为了节约用纸,它的尺寸为57×25毫米,票面印有盲文。


火车有快车、慢车之分,硬板票上也有体现。一道红杠“小队长”是快车,二道红杠“中队长”特快,没有杠的是慢车。


▲“一道杠”快车和慢车


硬板票虽然低效,但有一个好处是车票的发售相对透明。因为车站通常会公示每趟车的预留票额,所以只要来得早,排得够靠前,肯定能买到车票。


▲1995年春运,广州,买票除了排队还要“肉搏”


因为硬板票是大批量预制的,如果不标注座位,那上车就是随便坐。例如下面这样↓



大多数时候,车次、座位和发车时间是以小纸片的形式贴在了车票背面。仔细看下面这张,小纸片上还有广告。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纸板票”实现电子售票,票面日期和编号均由电动砸票机完成。


▲1997年1月,北京西站春运高峰时,出动多辆流动售票车,到市区街头售票。



从窗户爬车,这是很多人对于春运的标志性记忆。


硬板票印刷防伪技术较弱,上世纪90年代末逐步被联网电子票取代。但直到2010年,国内一些小的火车站仍在发售硬板票。



第二代:软纸式火车票

1996年初,上海、北京等铁路局开始试点计算机软纸标准车票。试点期间,各个铁路局有着不同样式的车票。


▲试点期间 北京铁路局标准版软纸车票


1996年末,当时的铁道部确立了软纸客票统一样式标准,正式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软纸车票。


▲早期蓝色底纹的软纸车票


后经过改版,变成了沿用至今的红色底纹车票。



2000年铁路第三次提速,车票板式也发生了变化,条形码等也有所不同。


几年后,铁道部门再次对车票板式进行调整,将列车车次调整至出发站与到达站之间,原“全价”字样改为人民币符号“¥”。


▲调整后的车票


尽管路在增加,车次在增多,车速在加快,但春运期间,买票难、乘车难仍是焦点问题。


▲2004年1月7日,深圳春运铁路预售票服务区


第三代:磁介质火车票

2007年4月18日,动车组全面上线投入运营,我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中国逐步迈入“动车时代”。同时,火车票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升级,磁卡式火车票陆续发售。


▲初期的粉红色底纹介质车票


2009年底,软纸车票也再次调整,下方的条形码变成了二维码防伪图案,同时取消了票面上的列车等级信息。


▲非实名制、二维码软纸式火车票


▲非实名制磁卡式火车票


2012年,火车票全面实行实名制。火车票票面上有了乘客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开启了实名制时代。


2015年8月1日起,铁路总公司正式开始使用新版火车票,也就是目前火车票的样子。它在印刷技术和防伪功能上都比原来有了更大提高。


▲最新版的红纸票 


▲最新版的蓝磁票


第四代:无纸化火车票

2011年6月开始,“刷身份证进站”的无票时代来临,只要带着二代身份证就能在自助机上刷证直接进出站。



如今,裹着军大衣、排队两三天只为一张火车票的画面几乎再也见不到了,春运大军出行方式也越来越多元了。购票方式从车站“肉搏”到网上抢票再到手机端购票,这既是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也见证了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2017年01月10日,四川成都火车站内,多数窗口已开设扫码支付业务



你有什么与火车票有关的独家记忆?欢迎和我们分享~



责编:李兆颖

编审:刘志军、李  锐

素材来源:央视新闻、中国之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