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下五种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慎签

 万宝全书 2018-01-22

签订以下几种类型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往往会损害被拆迁人的利益,被拆迁人在遇到这类拆迁协议时,一定要慎签。

一、空白协议

实践中,被拆迁人往往轻信拆迁人许诺的高额空头支票,且抱着“胳膊拧不过大腿”的想法,签署了空白协议。殊不知,这其实将获得补偿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拆迁人。拿到了空白协议的拆迁人可以完全按照其意愿填写协议,而因被拆迁人已经签署了空白协议,因此对于拆迁人填写的任何内容,被拆迁人往往只能接受。这对被拆迁人是十分不利的,不要说是先前利益丰厚的许诺,甚至连拆迁人合法、合理的权益都不能保障。此外虽然法律上禁止签署空白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但是拆迁人往往举证困难,进行事后的救济也困难重重。因此,小编在此郑重提醒各位空白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一定不要签字!

二、不具备相应主体资格的协议

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二十五条和《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与被拆迁人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主体是房屋征收部门或者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房屋征收部门可以是市县级人民政府专门设立的房屋征收部门,也可以是现有的部门,如房管部门、建设部门等。实践中,往往会出现签订的主体非上述主体,导致被拆迁人难以维权,如村委会和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最终即便是被拆迁人反悔,最后也可能走民事纠纷的途径,难以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因此,被拆迁人在看到非上述合法主体资格的协议出现时,一定要保持警惕。

三、内容不明确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内容应当具体、明确,简要来说应当包含以下内容:(一)补偿方式,是采取货币补偿还是房屋产权置换,如果条件允许的还应当提供迁建安置;(二)采取货币补偿的,应当包含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三)采取产权置换的,应当包含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四)搬迁费;(五)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六)停产停业损失;(七)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八)违约责任(九)争议解决方式

四、补偿不合理的协议

法律上,要判断补偿是否合理,需要和周围类似房地产的市价进行比较,但这一比较标准太专业、概括,往往不好判断。实践中,被拆迁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和其他人比,如果补偿单价明显相差巨大的,显然是不合理的。二、看拆迁后的补偿能否保障生活,拆迁不一定能获利,但是至少不能使得被拆迁人的原有生活水平下降。

五、规避拆迁人违约责任的协议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对于拆迁人的违约责任一定要约定明确、具体,一定要警惕拆迁人减轻或者免除自己的责任的条款,维护拆迁人自身的合法权益。

更多征拆内容可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