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名相司马光原本可以名留青史,却因这三件事名声大减

 夏天真热2 2018-01-22

提起司马光,我们会想到小时上学时的一篇文章——司马光砸缸,看完被小时候的他的聪明机智与沉着镇定所深深折服。不过在这里要纠正一下,司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瓮”,两者的区别是“瓮”口小,而“缸”口大。司马光不仅小时候聪明绝顶,长大为官也是步步高升,最后高居宰相之职。他虽一心为国,一心为民,不过这三事情做的却是过分了点。

北宋名相司马光原本可以名留青史,却因这三件事名声大减

宋神宗时期,时任宰相王安石为了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冗兵”,“冗员”,“冗费”),决心发动一场自上而下的大规模社会改革运动,史称熙宁变法。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但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变法随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北宋名相司马光原本可以名留青史,却因这三件事名声大减

而司马光就是这个大地主阶级之一,他和王安石原本是非常好的朋友,经常有书信往来。后来由于政见不同,导致最后意气之争:你赞同的我就反对,你反对的我就赞同,你用的人我就攻击,经常掐架。王安石死后,司马光当政,为了泄恨,全面推翻变法,开始清算。于是一大批支持王安石新法的官员贬的贬,抓的抓,一网打尽,即使他们都没什么过错。

北宋名相司马光原本可以名留青史,却因这三件事名声大减

连曾经站在司马光那边的苏轼都当面反对他,说:王荆公变法虽有些偏激,某些政策也不好,把不好的去掉就行,那些利国利民的政策不能推翻,对于支持新法的官员,他们没犯错的话不应该随意处置。司马光不听,还把苏轼给贬了。所以,与其说司马光反对变法,还不如说是全盘否定王安石,反对王安石的一切,也就是新旧党派之争。

北宋名相司马光原本可以名留青史,却因这三件事名声大减

司马光后来还把宋神宗在位时,也就是元丰四、五两年内新党(王安石)所攻占的西夏境内的所有军寨,包括西夏的兰州、米脂、浮图、葭芦、安疆之地,一律主动地退还给西夏。他的理由很简单:西夏若发兵来讨要,宋军未必守得住,劳师动众会拖累北宋,且耗费巨大,得不偿失,不如早点归还西夏土地,可以平息西夏愤怒,换双方数年无事。

北宋名相司马光原本可以名留青史,却因这三件事名声大减

于是神宗时期,新党取得的巨大军事成绩,用北宋将士鲜血换来的得之不易的土地,被他几句话就全部拱手让人,可结果如何?西夏在得到北宋送还的失地后,气势更加嚣张,经常追着宋军猛打,北宋并未因归还了西夏失地而边境安定,相反北宋将士死伤的倒是越来越多。

北宋名相司马光原本可以名留青史,却因这三件事名声大减

再说一件关于司马光的事:宋神宗熙宁年间,十三岁登州女阿云在母亲死后服丧期未满时,由尊长作主,与一韦姓男子订婚。但阿云嫌其长相丑陋,便趁其晚上独自就寝于田舍之时带刀去杀他。因阿云力气小,十余刀未能将其砍死,只断其一指。知府以母丧期间婚约无效,按普通案件判徒刑;审刑院、大理寺以违律为婚、谋杀亲夫的罪判死刑。

北宋名相司马光原本可以名留青史,却因这三件事名声大减

官司打到神宗那里,皇帝让王安石,司马光论断,王安石支持知府判罚,司马光支持大理寺,朝中有1年多的争论。后来宋神宗鉴于她年纪太小从轻处罚(当时神宗又下诏规定一些从轻处罚条件),最后神宗下旨免除阿云的死刑,改判三十七年徒刑。没过多久,朝廷大赦天下,阿云被释放回家。十几年后,神宗驾崩,该女子也已成家相夫教子,司马光当政,立马派人抓回该女子,当众斩首。

北宋名相司马光原本可以名留青史,却因这三件事名声大减

反对变法,归还西夏土地这两点视乎还说的通,那十几年后再杀阿云就太不近人情了,其思想之顽固,令人汗颜!一世好名声也因这三件事而有所损毁(喜欢的话多多关注,多多点赞,多多收藏,转发和评论,谢谢!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欢迎品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