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人话,中医的“气”是啥?

 donnazhixia 2018-01-23


提纲

一、认知中医之气

二、测量中医之气

三、改造中医之气



经常和人谈论中医时,往往遇到大家对中医的“气”表示神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中医用的那一套词汇,又往往不被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接受,于是就很难沟通。本文试图用现代“科学“语言(说人话)解读中医之“气”。


一、认知中医之气


先看中医经典文献如何描述气。


《黄帝内经 素问》第一卷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就多次提到气,从大概第160字左右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中间有一段重要的关于气的论述:“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五七,阳明脉衰…六七,三阳脉衰于上七七,任脉虚


最后一段,“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


《黄帝内经 灵枢》第一篇《九针十二原》也有若干关于气的论述:第一段“…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出入逆顺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 中间有一段“夫气之在脉上,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


《难经》二十三: 然: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


经典就先引用这么多,下面结合近年我随中医老师学习中医的体会,和大家用现代语言解读中医之“气”。


首先,气和血相互关联,经常“气血”联用,但显然二者是有区别的,血和现代医学的血是相同的概念,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而气,结合中医经典文字,我建议入门级可以理解为“血液循环+氧气输送“的能量活动,在不同的上下文里意思有所侧重,和氧气物质相关,是围绕着把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能量活动。至于氧气和能量的关系,虽然中医没有分子层面的认知和表述,但关联是清晰的,而现代生物学则建立了非常透彻的认知(ATP是能量储存物质,细胞的线粒体当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脱下的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这一阶段产生了大量的ATP”。而“ATP起作用时就脱去1个磷酸形成ADP,这个过程会释放能量”(引号内内容拷贝于百度)。当然,现代生物学也解释了无氧供能过程,但是只在剧烈运动时使用,而且单位糖原供能少,时间很短。)



用这个理解,来看经典原文:

呼吸精气=呼吸氧气;

真气从之=血液循环和氧气输送很顺畅;

气从以顺=血液循环和氧气输送很规律很顺畅;

以微针调其血气=用针刺调节血液循环和氧气输送; 

夫气之在脉上=血液循环和氧气输送的情况反应在脉博上;


一些常见的中医表达:


气绝身亡=血液循环和氧气输送停止后死亡;

气虚=血液循环不畅,身体供氧不足;

肺气虚=肺部血液循环差,供氧不足;

先天之气 = 只有心脏推动的血液循环和供氧活动(胎儿无呼吸和胃肠功能)

后天之气 = 肺部呼吸功能和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参与的血液循环和供氧活动


这样是不是很容易理解而且很切合实际呢?当然这个是入门解。


再深究一层,可以说气是血液循环相关的能量,这个能量,与氧气有关但绝非仅仅是血液循环供氧和其相关产生的ATP及能量释放过程;中医的气很具体,好像水波可以被看见一样,气是可以被看见被感知的能量形式。让我这样解释一下:


心脏的搏动是一种振动,其频率就是心率(正常成人每分钟65-80次);心脏的搏动推动血液一波一波的在血管中推进;带来血管壁的振动,这是现代医学测定血压,也是中医号脉的客观对象。肺的呼吸也是一种振动,不过频率低一些(正常成人每分钟12-20次),肺的呼吸运动也会带动内脏的振动(请自己感受下肩、胸的呼吸起伏),这个振动和心脏与血管的振动会有一个复合,我理解这个心肺运动的复合振动就是中医之气,就是中医脉诊的对象。(为何号脉可以诊断怀孕?因为胎儿有了心跳之后,这个振动也会与母体的心肺的振动进行复合,反应在脉上——所以如果怀孕早早期还没有胎心时,中医就容易误判出阴性结果,但化学孕检可能阳性。)


不妨用一个新词“心肺复合振动”来近似代替中医之气。

那么,

气至=心肺复合振动到了;

气虚=心肺复合振动微弱;

调其血气=调节某人的血液及心肺复合振动

经脉=气运行的通道=心肺复合振动的通道

络脉=与小血管相关的气运行的通道

(*所以从解剖之物质形态去找“经络”是徒劳;振动的传播在乎是肌肉还是韧带吗?)


当然,先天之气=胎心的振动(没有肺的振动)


我们知道心脏的搏动以及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也有人建议把中医的气理解为血管收缩与舒张运动),可以受到很多物质的调节。所以人参补气,黄芪补气,因为它们中含有的物质可以调节心脏或血管的舒张(可用人参、黄芪+血管舒张进行搜索),改善血液循环。


所以,中医所说的气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振动,是“与血液循环和呼吸运动紧密关联的振动”。那么,一个人感受到“真气”,即是在身体某些部位感受到与血液循环和呼吸运动紧密关联的振动,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的血管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这难道有什么不可能吗?很神秘吗?不可理喻的吗?有什么不能观测的吗?


关于振动与波动,请大家自行上网学习,只摘一小段:

“振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大至宇宙,小至亚原子粒子,无不存在振动。各种形式的物理现象,包括声、光、热等都包含振动。人们生活中也离不开振动:心脏的搏动、耳膜和声带的振动,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功能;”文中对振动/波动的概念运用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另:有人说中医的气是能量场,然后往往遇到中医黑说“什么能量?怎么测?”所以我不用泛泛的神秘的“能量场”概念,而是用平实的输送氧气的心肺复合振动的概念。氧气是合成ATP的重要物质,与人体能量紧密相关;心肺复合振动可看到可摸到可测到,是实实在在的振动,振动是不是能量?是不是场?当然是能量场。而且血液循环也涉及热能的传递或产生,热能也是能量。虽然这个概念并非中医气的概念的全部,但作为入门的探讨,是应该可以的。 


“气一元论”“天人合一”是中医的重要概念。如果用心肺复合振动来理解气,那么这个振动可否发生“同频共振”,从某些频率的音乐或外界场中获得能量呢?显然是可能的。或者,气功的外气治病,患者的病气,等等,都可用这个“心肺复合振动”的相互作用来理解。对于振动或波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欢迎物理学人士补充和参与探讨。


二、测量中医之气 


简单地说,中医通过把脉来测量气,对“心肺复合振动”进行定性和半定量。


中医对气(心肺复合振动)的频率测量侧重在心跳频率,而且是用医者的呼吸为参考的:医者调整呼吸,平静后开始把脉,根据“脉一息四/五/六至”来判断心率的快慢。这是传统的做法,而今虽然不精确,但仍然方便好用(读者自己试一下,平静呼吸一个呼吸大约4秒;一息五至则心率为75/分;六至则心率为90/分;区分生理和病理,这是够用的)。当然患者呼吸频率如果异常,通常也是目测可以获得。


中医对气(心肺复合振动)还测量不同位置(寸关尺及浮沉)的振幅(洪大或细微)和力度。


这一套把脉技术,有的医家如寿小云,许跃远老师)搞的非常复杂精微可以神奇地诊断出很多疾病乃至性格和重要生命史。但是也可以进行相当的简化和标准化(比如潘晓川老师的脉法,只摸双侧寸关尺*浮沉等于x轴三个点y轴两个点共6个位置的振幅和力量;而且患者的脉自己左右对比,基本可以做到众学员都可以把出相同结果,也可很快教会患者或其家属把脉。)


对血管及周边组织而言,脉搏不仅是振动,也是波动,这个波动,除了机械波,还有温度波,在温度方面,红外仪已经能很好地被中医运用来记录诊疗前后的相关变化。而对于振动/机械波,比较简单和客观化的脉法很适合客观化诊疗设备的研发,相关活动也在进行。就我所知,在现代心内科医学仪器开发方面有重大贡献和深厚背景的一位台湾籍Robin罗博士已带领团队做了多年的杰出工作。哈佛大学以台湾学者彭仲康博士带领的团队把其“心肺耦合技术”应用于华为的一款智能可穿戴设备,正在国内招募使用者进行测试。另外国内外还有若干科研队伍在开发根据中医原理客观解读脉搏信息的医疗器械。让我们期待市场迭代出可普及的产品。


三、改造中医之气——中医的“辨气论治”


既然气可以测量,并用于诊断疾病,那么中医治病是通过改造气/脉相吗?恭喜你猜对了,经典的中医就是这样的!


正如开篇引用的《黄帝内经 灵枢》第一篇《九针十二原》所言,“(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针刺的目的是“气至”。什么是气至呢?按照潘晓川老师的说法,那就是左右寸关尺的脉相变平衡。诊断看寸关尺的脉相之不平衡,治疗目标为寸关尺脉相的平衡。(大道至简吧!)当然改造技术,那是另外的话题。那么多中医师在欧美在怀疑中成长,获得今天的认可,关键是疗效。而且,按照“辨气论治”的经典中医做法,不用管什么部位的什么症状,反正是摸脉,调脉,让“心肺复合振动”正常了,很多症状自然化解。这就是经典中医的奥秘所在“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


声明/致谢:辨气论治是我今年追随学习的加拿大中医师,独立中医学者潘晓川老师提出来的说法。


再分享一个感悟:身体特别是四肢上如果表面正常,但稍用力则有压痛而且是酸痛感的地方,而且前几天并未剧烈运动的情况,可理解是此处气行/血液循环/供氧不好,导致发生了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那么这个“阿是穴”就需要进行艾灸/按摩/... 来进行改善其血液循环/供氧。经常这样做一做,及时发现隐患,保证血液循环畅通(疏通经络),组织得到充分供氧,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和有效的“上医治未病”。这是我最近的体悟,欢迎读者尝试和反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