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学中医)经络篇之足太阳膀胱经(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

 梅香斋21 2018-01-23

上髎穴

名称释义

上为下之对,髎即骨隙,四对骶后孔为八谬穴所在,本穴位居第一,故名上髎。此穴在第1骶后孔中,为骶后孔之最高者,故名上髎。

GIF

定位

上髎穴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处

解剖

上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第一骶后孔。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为第一骶神经后支通过处。皮肤由第一、二骶神经的外侧支臀中皮神经分布。左右第一骶后孔间距39.7~40.1毫米和第二骶后孔的纵距为16.7~18.5毫米,并距髂后上棘上缘一横指。在活体骶后孔和骶前孔倾斜约60度。骶管内,有骶神经的前、后根及固定脊髓下端的终丝等,前者经相应的骶前、后孔离开骶管,后者附着在尾骨的背面。两者形成马尾一部分,外包有和脊髓相延的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

主治

操作

刺法

一般直刺1~1.5寸。骶部有酸胀感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

《针灸甲乙经》:腰脊痛而清、善伛、睾跳骞,上髎主之。

临床运用

现代又多用上髎穴治睾丸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腰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1.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卵巢炎;

2.运动系统疾病:腰痛,腰骶关节炎,膝关节炎;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

4. 其它:外阴湿疹,痔疮,睾丸炎,便秘,尿潴留等。

5. 本穴可用于催产,引产。

配伍

上髎穴配气海、血海,有调经止带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带下。

上髎配次髎、中髎、下髎,治月经不调。

上髎穴配气海、血海,有调经止带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带下。

上髎配次髎、中髎、下髎,治月经不调。

现代研究

对妇科炎症的治疗和各种手术后的创口愈合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文献研究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

《针灸甲乙经》:腰脊痛而清、善伛、睾跳骞,上髎主之。

《针灸甲乙经》:女子绝子,阴挺出,不禁白沥。

《类经图翼》:主大小便不利……阴中痒痛,阴挺出,赤白带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上髎二穴,在第一空腰踝下夹脊陷中,足太阳少阳络治腰膝冷痛。

《针灸大成》:主小便不利。

次髎穴

名称释义

次即第二,谬即骨隙,四对骶后孔为八髎所在,本穴位居第二,故名次髎

此穴在第2骶后孔中,居上髎穴之次,故名次髎。

定位

标准定位:次髎穴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解剖

次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第二骶后孔。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为第二骶神经后支通过处。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为第二骶神经后支通过处。皮肤由第一、二、三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臀中皮神经分布。左右两侧第二骶后孔之间距为33毫米和第三骶后孔的纵距为15.216.2毫,米在活体,第二骶后孔和骶前孔的倾向约65度。个体略有不同。

主治

次髎穴具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的功效。

次髎穴有理下焦、健腰膝的作用

次髎穴位于腰骶部,近于肾脏胞宫膀胱与肾相表里,故可治疗妇科病及男性病,还能治疗前阴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腰部和下肢,故次髎穴可治疗腰腿病

次髎穴邻近于二阴,故常配合其相关腧穴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及腰部病。尤以治疗痛经病为最,也是八髎穴中最常用的腧穴。

操作

刺法

直刺1~1.5寸,骶部有酸胀感。

若治疗妇科病,针尖应刺入2寸,使小腹内有热感;

若治疗前阴病,针感应放散到会阴部;

若治疗肛肠病,针感应向尾骶部放散。

注意:次髎穴针刺不能过深,以防穿过骶后孔,刺伤膀胱及肠管。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又多用次髎穴治疗阴痒,子宫脱垂,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睾丸炎,骶髂关节炎,下肢瘫痪等。并可作催产,引产之用。

配伍

次髎配关元、三阴交,有调理下焦,活血调经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带下。

次髎配商丘,涌泉,有健脾补肾,暖胞宫的作用,主治痛经不孕。

次髎配肾俞、中极、三阴交,治痛经。

次髎配肾俞、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悬钟,治腰痛、下肢痿痹。

次髎配肾俞、气海、百会、足三里,治直肠脱垂

现代研究

对膀胱的影响

针刺次髎对膀胱功能有一定影响,一般可使膀胱收缩,对下肢轻度瘫痪的患者,可使膀胱残余尿显著减少。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次髎穴可使膀胱收缩。对下肢轻瘫患者,针之可使膀胱残余尿显著减少,其针刺产生的效应随手法加重而加强

对无痛分娩有较好的针刺效应

针刺后有增强子宫收缩能力、缩短产程的功效。 针刺本穴对分娩可减轻或消除疼痛,使宫缩增强,产程缩短。

用于结扎术

次髎等穴对腹式输卵管结扎术有较好针刺麻醉效果,加以水沟、承浆,其针刺麻醉的Ⅰ、Ⅱ级率可达91.4%,用三阴交、次髎的Ⅰ、Ⅱ级率可达85.5%,说明次髎配合其他腧穴,对输卵管结扎术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对腹式输卵管结扎术有较好的针麻效应,对下腹部皮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大脑皮质诱发电位,有明显抑制作用。

用于下腹部全子宫切除术

取腰俞、次髎穴组针麻开展下腹部全子宫切除术,对解决镇痛不全,内脏牵拉反应,肌紧张等方面问题,有较明显的效果。

治疗妇科炎症

针刺本穴对治疗妇科炎症感染效果明显

文献研究

《针灸甲乙经》:腰痛快怏不可以俯仰,腰以下至足不仁,入脊,腰背寒,次髎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次髎二穴,在第二空夹脊陷中,治疝气下坠,腰脊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淋,心下坚胀。

《针灸大成》:主妇人赤白带下。

中髎穴

名称释义

中即中间,髎即骨隙,四对骶后孔为八髎穴所在,本穴居中部,故名中髎

定位

标准定位:中髎穴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

解剖

中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第三骶后孔。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为第三骶神经后支通过处。皮肤由第一、二、三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臀中皮神经分布。左右第三对骶后孔间距为29毫米,与第四对骶后孔纵距是12.7~13毫米,第三骶后孔,在活体,与第三骶前孔倾斜为70度。个体也有差别。

主治

中髎穴具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的功效。

中髎穴有理下焦,健腰膝的作用。

中髎穴是治疗下腰痛的常用穴。

中髎穴邻近于二阴,故常配合其相关腧穴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及腰部病

操作

刺法

直刺1~1.5寸,骶部有酸胀感,可向下肢及外阴部放散。

注意:中髎穴针刺不能过深,以防穿过骶后孔,刺伤膀胱及肠管。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

临床运用

现代又多用中髎穴治疗尿潴留、肠炎、睾丸炎、卵巢炎、盆腔炎、子宫脱垂、坐骨神经痛、骶髂关节炎、下肢瘫痪等;并可作催产、引产之用

配伍

中髎配殷门、承山,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痛,下肢瘫痪。

中髎配关元俞、三阴交,有调经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中髎配合谷、足三里,有理气和胃调肠的作用,主治腹胀,便秘。

中髎配秩边、阳陵泉,治下肢疼痛。

中髎配肾俞、关元俞、归来、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文献研究

《针灸甲乙经》:腰痛、大便难、飧泄、腰尻中寒,中髎主之。气癃,中髎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腹胀下利,小便淋涩。妇人绝子,带下,月事不调。

《针灸大成》:月事不调。

下髎穴

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下为上之对,髎即骨隙,四对骶后孔为八髎穴所在,本穴位居最下,故名下髎。下髎穴主治二阴、少腹疾患:如腹痛,肠鸣,泄痢,尿血,尿闭,淋证,月经不调,痛经,阴中痒痛,带下,腰骶痛,少腹疼痛,肠鸣泄痢,大便下血,赤白带下,疝痛,阴痒,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腰痛,小便不利,便秘,小腹痛。

名称释义

下为上之对,髎即骨隙,四对骶后孔为八髎穴所在,本穴位居最下,故名下髎

定位

标准定位:下髎穴在骶部,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

解剖

下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骶棘肌、第四骶后孔。有臀下动、静脉分支。为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皮肤由第一、二、三骶神经后孔与相应的骶前孔基本上在一个平面上。

主治

会阳穴具有清热利湿,益肾固带的作用。

会阳穴有理下焦、调二阴的作用。

会阳穴有壮腰补益、清热利湿作用。

会阳穴为下焦阴阳之气交会之处。

下焦既为阴气之所聚,亦为阳气之所生。会阳穴与会阴相邻,自有交通结合与互通之义。

按摩荐骨诸穴,腹腔全热。 点刺会阳穴,可治小儿泻痢。

会阳穴补诸阳之虚,故可治阴湿之证。

会阳穴能愈肠澼、下血及久痔诸病。

会阳穴位置近于肛门,临床中常以治疗痔疾为主

主治

下髎穴具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的功效。

下髎穴有理下焦,强腰膝的作用。

本穴邻近于二阴,故常配合其相关腧穴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及腰部病。 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穴,一侧4穴,两侧共8穴,合称“八髎穴”。均有理下焦、健腰腿之功,是治疗妇科、二阴疾患及腰痛的常用穴。

《针灸大成》谓:“八髎总治腰痛,兼治疝气、淋浊、带下、月经病、二便不利等局部之病。”上髎平于关元俞,次髎平于小肠俞,中髎平于膀胱俞,下髎平于中膂俞,故各髎所治之症,均与其所平之俞功能略同。

操作

刺法

直刺1~1.5寸,骶部有酸胀感,可向下扩散到外生殖器部。

注意:下髎穴针刺不能过深,以防穿过骶后孔,刺伤膀胱及肠管。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临床运用

下髎穴主治二阴、少腹疾患:如腹痛,肠鸣,泄痢,尿血,尿闭,淋证,月经不调,痛经,阴中痒痛,带下,腰骶痛,少腹疼痛,肠鸣泄痢,大便下血,赤白带下,疝痛,阴痒,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腰痛,小便不利,便秘,小腹痛,现代又多用下髎穴治疗睾丸炎,卵巢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

现代又多用下髎穴治疗睾丸炎、卵巢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配伍

下髎配风市、昆仑,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下髎配筑宾、太溪,有补肾调经,和血止血的作用,主治痛经崩漏。

下髎配长强、承山,治便血。

下髎配肾俞、中极、次髂、三阴交,治痛经。

下髎配大肠俞、脾俞、足三里,治慢性肠胃炎

文献研究

《针灸甲乙经》:腰痛、少腹痛,下髎主之。肠鸣癖泄,下髎主之。女子下苍汁、不禁赤沥、阴中痒痛、引少腹控胗、不可俯仰,下髎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大小便不解灸八髎,上次主妇女带下,腰腿疼痛,中下主大小便疾患。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腰痛不得转侧。

《类经图翼》:女子淋浊不禁。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兮膀胱经,内眦一分起睛明。

眉头陷中攒竹地,眉冲居中夹曲神。

曲差神庭旁寸五,五处循后行五分。

承通络却玉枕穴,循后俱是寸半神。

天柱项后发际内,大筋外廉中陷存。

由此脊中开二寸,第一大杼二风门。

三椎肺腧厥阴四,心五督六膈七论。

肝九胆十脾十一,胃在十二椎下寻。

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腧在十五椎。

大肠关元十六七,小肠还居十八椎。

膀胱腧穴寻十九,中膂内腧二十推。

白环腧穴二十一,四髎之穴腰腂窥。

会阳阴尾尻骨旁,背开二寸二行了。

别上脊中三寸半,第二椎下为附分。

三魄四膏五神堂,第六意喜膈关七。

第九魂门十阳纲,十一意舍二胃仓。

十三肓门四志室,十九椎旁是胞肓。

二十椎旁秩边穴,背部三行下行循。

承扶臂下股上约,下行六寸是殷门。

从殷外斜上一寸,曲膝得之浮郄真。

委阳承扶下六寸,从郄内斜是殷门。

委中膝腘约纹里,此下二寸寻合阳。

承筋脚跟上七寸,穴在腨肠之中央。

承山腨肚分肉间,外踝七寸上飞扬。

附阳外踝上三寸,昆仑外跟陷中央。

仆参亦在踝下陷,中脉踝下五分张。

金门外踝下一寸,京骨外侧大肉当。

束肉本节后陷中,通谷节前陷中量。

至阴小指外侧端,去甲如韮须细详。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循肩髆,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胫骨至小趾外侧。

主要病候: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

足太阳膀胱经动态循行图

GIF

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

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

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GIF

本经脉腧穴有: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廖柏丹

深圳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

针刀工作组秘书长兼副主任委员

深圳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

深圳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中医药学会仲景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中医药学会推拿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深圳市按摩师协会理事、讲师

深圳市针灸学会理事

廖大夫医学求知网,推广医学养生文化:中国传统运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文化,西医科普知识。格物致知,每周带给您新知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分享给周围的朋友,让更多人关注健康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