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读

 老刘tdrhg 2018-01-2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读

 

蔡宏伟 

 

【文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阅读理解】

 

1.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

〖答案〗①两人都是遗憾京口而起事建立了政权,照应标题“京口北固亭怀古”。②作者以两人自比。作者虽力主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务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难以实现其抗金报国的志向。③借古讽今,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句有何深刻含意?试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这一句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承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敌侵犯。“风流 ”,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耿如日月。

 

3.下阕一开始,作者笔锋一转提到宋文帝刘义隆,这有何用意?

〖答案〗宋文帝好大喜功,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听信王玄谟的话,北伐后魏,想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那样的业绩,结果惨遭失败。而眼下韩侂胄急于事功,草率用兵,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军事上的冒险不可取。作者想告诫韩侂胄,应以刘义隆为鉴诫,汲取教训,慎重行事。“草草”指时间仓促,行动轻率。“赢得”,换得,落得。“仓皇”,手忙脚乱。“北顾”,回头向北看,生怕北面的敌人追来。极写惨败之情状。

 

4.结尾提到廉颇有何用意?“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何具体含义?

〖答案〗这是全词的主旨句,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 64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也自然而然想起和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廉颇老年赵王尚且派人过问他,而自己呢?“凭谁问”,有谁来问,也就等于无人来过问,境况竟然不及廉颇,这不能不让人惋惜、忧虑、气愤。用反问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折射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这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65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他猜想很可能会像当年赵国名将廉颇一样,被执政者弃置不用。他的这一猜想很快变成了事实——韩侂胄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6.下列对这首词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始“千古江山”四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抵御外侮。

B.紧承的“斜阳草树”六句,借缅怀东晋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姿和声威,暗示出作者杀敌报国的决心。

C.下阕开头“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作者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

D.“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见情景,揭示了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而给国家带来了严重后果。

〖答案〗C.作者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意在提醒南宋朝廷要作好北伐的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免遭历史覆辙。

 

7.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 “可堪回首”词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合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C.“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的说法明显错误。

 

8.词中用廉颇事作为全词结尾的用意是什么?对这首词上阕的词句,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表明历经千古的江山,许多历史遗迹都在漫长的岁月中销蚀难寻了,就连别具慧眼的英雄也找不到孙权建都的遗迹了。

B.第二句怀想当年孙权称帝时纵情欢乐的舞榭歌台都在风雨中残破了,而那台榭上曾风流一时的歌女舞伎们,也踪影全无了。

C.第三句描述当年刘裕的生活环境。刘裕虽最终称帝,但小时曾是寄人篱下的奴仆,在斜阳草树里劳作,在寻常巷陌中生活。

D.第四句赞叹宋武帝的英雄业绩,他指挥下的军队精锐善战,他的豪志充括着苍茫大地。只是可惜,这些都已是怀想中的往事。

〖答案〗D (A项应为“难以寻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了”。B项“舞榭歌台”是指当年的繁华景象,与舞伎无关。C项“寄奴”是刘裕的小名,而不是寄人篱下的奴仆。)

 

9.对这首词下阕的词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宋文帝空怀霍去病的建功志向,元嘉年间用兵却有失草率,结果被金兵击败,发出“仓皇北顾”的叹息。

B.第二句写诗人痛切的回忆,自宋文帝战败,诗人从北方抗金南归,已历四十三年,仍牢记着扬州大路连天的战火。

C.第三句写眼前一派升平景象,人们设祭击鼓,纷纷杂杂,有谁还记得这佛狸祠曾是北国异族胜利后建的行宫?

D.第四句写春秋时代廉颇的故事。廉颇最终虽因为年老而未被赵王起用,但终究还有人去探问他,而自己谁来过问?

〖答案〗C (A项不是被金兵击败。B项“自宋文帝战败”错。D项应为战国时代。)

 

10.关于这首词的下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典中套着典故,显示出一种历史的沉郁感,扩大了词句的容量。

B.第二句多处倒置语序,产生了一种顿挫苍凉的艺术效果,与词句内容高度和谐。

C.第三句语气强烈,满心积郁,喷口而出,与“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忧愤异曲同工。

D.第四句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身许国的豪迈激情。

〖答案〗D D项表达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11.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从京口起步的。此处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B.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是因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出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C.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借鉴历史,说明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暗指韩侂胄急于北伐可能重蹈覆辙。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说的是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答案〗B “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是作者的心里话,“他”应该改为“我”,否则会使人误解提出正确战略意图的是韩侂胄。

 

12.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六句追忆三国时的吴帝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悼古意在伤今,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够力挽狂澜,振兴宋室,抵御外侮。

B.上片怀古都与京口有关,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C.结尾三句以老将廉颇自喻,概括了自己一生坎坷的遭遇,表明如今虽然年纪老大,但雄心犹存,尚能为国杀敌立功,朝廷对此是了解的,并有望得到重用。

D.这首词写得沉痛悲壮,语言精练深刻,虽然用典较多,但都关乎时事,用得十分贴切,艺术感染力很强。

〖答案〗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