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

 MAY的学习簿 2018-01-24

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27



  楷书

  行书

  草书

每日一題:国内与国外书法组织机构

    国外的书法组织一般叫做“书法学会”或“书法研究会”,是非官方的、纯学术性的民间组织。经费来源出自会员。会员推荐或申请。国内的书法机构主要是各级政府设立的各级“书法家协会”,是官办的政治性的组织机构。协会的法人代表是政府部门任命的秘书长。国内虽然也有一些民办的书法组织,但没有权威性。

每日一字:風

    楷书的结构要求是外面的框既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紧,难度是右面的横弯勾这一笔。横的这一部分要略偏斜的一点,这个斜弯勾也即反趯要像弯曲的竹竿一样挺拔、有力度、有弹性,要上下两头粗中间细,但也不能太过,过犹不及,勾法用衄挫的笔法。还有一种异体字,框里是个“百”字,使用时应分场合,不可乱用。行书只有一种写法,但比较灵活,收笔是露锋还是顿笔都可以。草书的基本写法是里框像个“云”字的快写,也可以像是个“3”字,“3”字出不出外框都可以。还有一种写法是先写右半框,接着连笔写左半框,最后连笔写里面的“3”字。楷行草三种书体都不应该轻写,宜重一些。


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

 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說文》 

风,八方的风。東方的风叫“明庶风”,东南的风叫“清明风”,南方的风叫“景风”,西南的风叫“涼风”,西方的叫“阊阖风”,西北的风叫“不周风”,北方的叫“广漠风”,东北的叫“融风”。风动虫生。所以说虫生八日而化。字形采用“虫”作边旁,“凡”是声旁。 ——《象形字典》

  風,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汉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

 
  风(風)fēng—从虫凡声。风动则虫生。徐浩:“风无形可像,因其所生之物以制字,故从虫。”风是空气的流动。但古人对风的理解,远远不止于这一种自然现象,而是理解作一种氛围,一种气象,一种环境。而且主要是指冰雪融化,大地苏醒,草木萌生,万物活跃的气象和环境。风者动也。所以风的引申义有风气,风范,风度等。如优良作风,高风亮节,风度翩翩。
   风波:比喻纠纷或乱子。
   风尘:比喻旅途劳累。又喻指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
   风光:风景,景象。
   风格:气度,作风。又指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
   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另:
   
   【构造】象形字。甲骨文像一只高冠、花翎、长尾的鳳(凤)鸟形,有的另加声符“凡”。风难以表现,大概凤飞众鸟随从而生风吧,遂借凤表示风。为了分化字义,古文另造了从日凡声并带有象征空气流动符号的凬(风)字,凤则在甲骨文的基础上作了简化。篆文根据当时的社会思想认识遂分化为两个字,一个从虫凡声,表示風;一个从鸟凡声,表示鳳。隶变后楷书分别写作風和鳳。如今简化作风和凤。
 
   【本义】《说文·風部》:“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这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思想认识所作的解说。本义为空气流动的现象。又《鸟部》:“鳳,神鸟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鹤颡鸳思,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从鸟,凡声。”本义为雄凤。
 
   【演变】风,读fēng,本用凤来表示。后另造了“风(風)”专用以表示①空气流动的现象:~雨凄凄;~驰电掣。引申指②像风一样能流动传播影响广大的风气,风习:是故闻其声而知其~,察其~而知其志;移~易俗。又引申指③作风,风度:亦尝侧闻长者之遗~矣;(裴)楷~神高迈,容仪俊爽;整~;学~。又引申指④消息,风声:闻~而动;透出口~。音乐能动人,对人有教化作用,犹如风之动物,故又用以称⑤地方的乐调:乐采土~,不忘旧也;国~。也泛指⑥民歌,民谣:匹夫庶妇,讴吟土~。又特指⑦兽类雌雄相诱:牛马其~;~马牛不相及。

   “凤”,读fèng,专用以表示①雄凤(雌称凰):~凰于飞。引申比喻②有圣德的人或帝王:~兮~兮,何德之衰!~诏裁成当直归。又比喻③婚姻关系中的男方:~兮~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
 
   【组字】风,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风部。凡从风取义的字皆与空气流动现象等义有关。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

 
   風(fēnɡ),形声,从虫,凡声,古人认为风动而虫生,故以虫为意符,隶定为“風”。本义为空气流动现象,引申为借助风力吹干吹净、风俗、景色、人的举止或态度、消息、传说的、民歌、防风的等。元代俗字作“凨”,用云作符号代替原字中间的部件;近代俗字、《简化字表》简作“风”,把云改为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
 
   【辨析】①以“风”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fenɡ,但声调不同。fēnɡ:疯、枫、砜∣fěnɡ:讽。②“风(風)”可作类推简化偏旁使用,如:枫(楓)、飘(飄)、疯(瘋)。③“风瘫”也作“疯瘫”,现在的推荐写法是前者。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风月无边——“风”字趣释
 
   “风”在甲骨文中为“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此字看上去却像一只传说中的凤凰。此字实为凤凰的凤的本字,象形。而“风”这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既难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又难以描画出具体的形状,因而将“凤”字借用为“风”。如甲骨文中的“大风”就是“大凤”,“小凤”就是“小风”,“不凤”就是今天不刮风。
 
  到了小篆时代,人们将“凤”字还给了“凤凰”,而造了一个“風”字,“風”为“风”的繁体字。《说文解字·风部》:“风,八风也。……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六书故·动物四》:“天地八方之气吹嘘鼓动者命之曰风。”可见“风”的本义就是指自然界空气流动的现象。古人认为“風”动而虫生,因此用“虫”作“風”字的意符,“凡”字作声符,新造“風”字。《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其意思是大地发出来的气叫做风。
 
  由于“风”与“空气”关系密切,因而引申出“风气”、“风俗”的意思。如《吕氏春秋·音初》:“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高诱注:“风,风俗。”其意思是:因此听到那个地方的音乐就可以了解那里的风俗,考察那个地方的风俗,就可知道那里人的志趣。由于“风”指“风俗”,因此引申指“民间歌谣”。如《诗经》中的诗分为“风”、“雅”、“颂”三类。自《周南》至《豳风》合称为十五国风,收诗160篇。宋朱熹《诗集传·国风一》:“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风”指民歌、民谣。
 
  历史上关于“风”字的故事也不少。宋代大散文家范仲淹在浙江做地方官时,在富春山上的钩台上造了一座严子陵的祠堂。祠堂落成后,范仲淹为之写了《严先生祠堂记》一文。记中写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文章写好后,将此文送给友人李泰伯看,李看后赞不绝口,随后对范仲淹说:“如果诗中改动一个字,那就更完美了。”范仲淹连忙请教。李泰伯说:“诗中写云山江水的话,意境很大,后面用一'德’字来承接,便觉得有些局小,而且太呆板。把'德’字改成'风’字,你看如何?”范仲淹听了,连声说好,马上就把“德”字改成了“风”字,并且尊称李泰伯为一字之师。
 
  清代著名画家李方膺有一次到朋友家里做客。席间话题突然转到绘画上来,有人说:“世上什么东西都好画,就是有一种东西画不了!”另一个人问他是什么东西难画,那个人只回答了一个字:“风!”
 
  在场的人听后都默不做声,心里都承认风确确实实是一种难画的东西。
 
  这时李方膺站起来说:“能!风也能画。”
 
  在座的人愕然。李方膺当场挥笔作画,一会儿,他果然把“风”画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见到的《风竹图》。看了李方膺的《风竹图》,有人评价说:“李方膺不仅把风画出来了,而且把风声也画出来了。”
 
  游泰山的享受,除了自然风景之外,便是登泰山途中的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字石刻。20世纪50年代末期,有几位日本学者到中国来访问。一天,他们登临泰山时,见盘山路一侧的石壁上刻着“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两个字,这两个字引起了这些日本客人的极大兴趣,却不解其中的意思。于是便询问陪同的中国学者。不料,陪同的人也被这两个古怪的字难住了,他们只好答应客人回去查询。
 
  游山归来,日本学者追问“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的读法和意义,于是陪同者翻遍典籍,多处走访专家学者,都没有解开此谜。
 
  不久,此事传到北京。有人带着临写的这两个字到中国科学院去请教郭沫若。郭老看了这两个字,沉思了一会儿,提笔在“二”两个字的外边各添上两笔,于是便成了“風月”二字。然后郭老笑着说:“这两个怪字的意思是'风月无边’。这不过是古代名士的文字游戏而已。”后来,当代书法家谢逢松以“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二字为上联,并题写了下联。他的下联是“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即在“年”和“华”两个字上各加了一个“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其意思是“有限年华”。这种文字游戏确实玩得很有水平。
——(吴东平《汉字文化趣释》)


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

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

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

——(陈政《字源谈趣》)

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

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
——《王力古汉语字典》


田蕴章书法讲座【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

 【027-風-书法协会存在的弊端(一)】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6/06/02/001320646.shtml (北方网) 

 
来源: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