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脂药物,工作中发现患者对降脂药物的疑问也是很多的,例如: “我没有高血脂,为什么给我处方降脂药?” “长期吃降脂药物“伤肝”吗?” “血脂达标了还要继续吃药吗?” 我们今天聊一聊高脂血症以及降脂明星药物——他汀。 ▼冠心病一级预防血脂水平 【mmol/L(mg/dl)】 ■由于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对身体有保护作用(降低需要警惕,见下表),因此高脂血症多是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中一项或多项升高。 上表是针对没有冠心病的人群行预防治疗的参考值,如果您已经确诊冠心病,或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血脂的控制目标更加严格。 通常医生会结合血脂水平和危险因素的多少,进行危险分层,不同危险程度LDL-C控制目标不同(极高危者<1.8mmol/L;高危者<2.6mmol/L;中危和低危者<3.4mmol/L)。 例如,一位确诊冠心病患者测得血脂LDL-C3.2mmol/L,从上表来看属于合适水平,但事实上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属于极高危,LDL-C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 现在您能理解为什么血脂不高还需要吃降脂药了吧。 首先,血脂达标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若停用血脂会回升。 其次,理论上讲,没有胆固醇的沉积就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有研究显示,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极高危、高危患者的LDL-C 水平在达标的基础上继续下降,仍能受益。 临床中通常将降脂药物分为以降胆固醇为主和降甘油三酯为主两类。 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载脂蛋白 (apoB);同时还能降低甘油三酯(TG)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 他汀通过降低胆固醇,从根本上遏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和发展,还有抗炎、抑制平滑肌增殖和聚集、改善内皮功能起到稳定斑块,降低脱落风险的作用,为降脂治疗的首选药物。如果甘油三酯不能达标,可联合降甘油三酯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之间本身并不存在孰好孰坏,选择的标准主要是根据降脂幅度。 例如预计将血脂水平降低10%,目前市面上的降脂药物都可选择。 如果预计将血脂水平降低30%,阿托伐他汀钙片只需要10mg,而普伐他汀需要40mg。 ▼他汀类降低LDL-C水平30%-40%所需剂量(标准剂量) 一般的他汀类药物要求在临睡前服用,而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匹伐他汀可于一天内任意时间服用。 食物可促进洛伐他汀及辛伐他汀的吸收,对其他药物并无明显影响。 在所有接受他汀治疗的患者中,约1%-2%早期出现肝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后期或停药后肝酶水平即可下降。对于存在活动性肝病、肝功能明显异常的患者不建议服用他汀类药物。 其它副作用:他汀治疗的患者出现肌炎及严重的横纹肌溶解非常罕见,且往往发生于合并多种疾病和(或)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他汀相关的认知改变较少见,现有他汀类药物均无明显的肾毒性。 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获益已得到反复证实和充分肯定,安全性也被广泛证实,通过定期监测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大家不必担心长期服用的安全问题。 早期检出血脂异常的个体,监测其血脂水平变化,是冠心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因此,检测人群既包括冠心病患者,也包含健康人群。 想了解更多关于冠心病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每周四冠心病科普时间,下周四我们将带来《我没有高血压,为什么要给我处方降压药?》更多科普文章,请继续关注哈特瑞姆心脏科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