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盘小凹黄斑病变ODP-M”的影像学识别和治疗

 紫雪凝香 2018-01-25

      编者按:视盘小凹黄斑病变(Optic disc pit maculopathy,ODP-M),与单纯的视盘小凹(Optic disc pit,ODP)不同,ODP-M以黄斑区出现视网膜内液和视网膜下液为主要影像特征,视力明显下降。

       当视盘小凹出现黄斑改变时,临床诊断应由视盘小凹转为“视盘小凹黄斑病变(ODP-M)”比较合适。


      视盘小凹黄斑病变(ODP-M)与视盘小凹有关,属于视盘先天性发育异常,小凹处的神经组织缺损,多为单侧发病,但没有明显遗传倾向。

      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液:来源并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是玻璃体液,有人认为是脑脊液,有人认为来自小凹底部的血管渗漏,也有人认为来自脉络膜的渗漏。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眼内的玻璃体液化、牵引和压力梯度有关。


彩色照相color fundus photograph

       视盘小凹黄斑病变ODP-M),视盘可见小的凹陷,最常见的是1个,边界清楚,深浅不一,青灰色、浅灰色或黄白色,大多数在颞侧视盘,黄斑部可见水肿和渗出。

       与单纯的视盘小凹不同,单纯的视盘小凹,假如黄斑没有受累,视力可以正常,但ODP-M的视力则出现明显下降或视物变形。


IR和OCT影像IR and OCT

       IR影像:黄斑区可见强/弱间杂反射灶。

       SD-OCT影像:黄斑区可见视网膜内液和/或视网膜下液。


 
EDI OCT影像

       在EDI OCT影像上,由于增强效应,视盘底部的小凹得以清晰显示。


FFA

       FFA影像:视盘动静脉期小凹弱荧光,静脉期强荧光,荧光素潴留。黄斑区动静脉期弱荧光,静脉期可呈间杂强/弱荧光,影像表现与黄斑区的严重程度有关。


FERG和视野

       FERG:可正常或异常。视野:大多异常,但没有特异性。

视盘小凹黄斑病变治疗

       视盘小凹黄斑病变ODP-M)的治疗,目前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临床上有不同的尝试性方法,如激光光凝术、玻璃体腔内注气、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等。但由于该病少见,并没有大样本的观察结果,对于ODP-M的最佳治疗还没有达成共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