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江堰 | 公元前的“精卫填海”和“智叟移山”

 xxjjsdt 2018-01-25


都江堰 来自链景旅游 11:36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都江堰”



你好,欢迎每天听旅行,今天,我们来到四川成都的都江堰市,去看看两千多年前的祖先智慧,究竟能到达怎样的高度和境界。



都江堰,成都江水之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都江堰市,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而这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景区主体,是一座人力建造的水利工程,什么意思呢?风景历经千年变迁,依然可以给人观赏,而一座人为工程,在两千年后依然存在甚至仍在使用且不过时,就意味着需要超前两千年的智慧和工匠之心。那么,这座举世瞩目的都江堰,究竟是如何建造的呢?



在水利疏导的建筑里,横着的叫坝,竖着的叫堰。说起坝,很容易理解,横贯两岸拦截水流就可以了,但是竖着的堰,如何能完成治水的目的呢?


从大禹治水开始,人们就已经明白,治理水患宜疏不宜堵的道理,“堰”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疏导分流。其实,都江堰的建造,最开始不是为了治理河流,而是出于战略考量。



话说那时,正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打架的战国时期,秦国的君主秦惠文王非常认可宰相司马错的计策:若想实现一统江湖的伟大事业,则必须“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定”。通俗点来说,干掉蜀国就相当于干掉了楚国,楚国亡了,天下就是我们的了!于是,秦国在公元前316年一举灭掉了蜀国,三十年后,司马错终于开始实行自己的战略梦想,借蜀地攻打楚国,却因粮草不济而失败。李白的《蜀道难》有言: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见蜀道在古时的难行程度,断粮,自然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于是,多年后,秦国君主已经换成了秦昭襄王,但秦国统一天下的野心丝毫不减,于是,秦人李冰奉命出任蜀郡郡守。而他的任职,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都江堰的修筑,就是李冰对历史最卓绝的贡献。



河流文化往往是文明起源的必备条件,如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一样,岷江,同样对蜀郡文化起着决定性作用。那时的岷江脾气相当不好,所以,当年的蜀郡也不是如今的天府之国,而是一边干旱一边洪涝的灾情多发区。


李冰上任后,立即进行了水情勘察,确定了岷江改造方案——分流。俗话说,抽刀断水水更流,想要实现岷江分流,李冰最需要找到的,就是这把分流的“刀”。


刀从何来?说出来你都不敢相信,李冰的办法,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填海造陆。两千多年前,没有吊车汽车,一切设想都只能靠人工实现。于是,“精卫填海”的传说上演了真人版传奇:李冰带领数万民工,把鹅卵石装满竹笼,用渡船运到江心沉到水中,听起来很简单的过程,李冰却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


四年后,岷江江心出现一条平行河岸方向的长鱼,这条鱼成功的将岷江分为两股河流,其中那条流向成都平原的叫做内江,另一条向“外”流去汇入长江的,就叫做外江,两江分流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分流口——“鱼嘴”。



然而,流向成都的内江却在中途戛然而止。原来,内江若想成功进入成都平原,需要穿过一道大自然的天然屏障——湔山。


战国时期,火药还没有发明,若想让内江穿过阻碍,就要在湔山中劈出一条通道,让内江如同火车钻山洞般浩瀚穿过。然而,沉香可以劈山救母,李冰却没有这把能劈山的斧子,于是,他只能采取最古老的办法,是的,很多人已经猜到了——“愚公移山”。


不过,李冰和愚公还有本质上的不同:第一,李冰人多;第二,李冰不“愚”,史实也证明了,他的智慧远非愚公可比,足以造福千秋万世。


岩石坚硬,如果依靠钢钎石锤旷日持久的凿打,挖通大山至少需要三十年。而秦国的统一大业却已迫在眉睫,于是李冰使出了杀手锏:他用旺火烧红岩石,在岩石最炙热时泼上江水,冰凉的江水碰上滚烫的岩石,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岩石瞬间崩裂,坚硬的石壁也由此变得疏松,再然后,就是工匠们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了。



李冰的办法大大缩短了工期,八年后,湔山终于凿穿,内江穿过岷江,源源不断地灌溉着成都平原。


有人说,不就是蚂蚁搬家么,只要舍得耗时,谁做不到啊?别忘了,岷江是长江的分流,而长江,却是出了名的臭脾气。但两千余年来,都江堰的存在似乎一直在告诫长江:本堰的本事,就是专治各种不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都江堰是凭什么控制住汛期的岷江水的呢?


要么怎么说都江堰是世界水利工程的鼻祖呢,因为都江堰最核心的部分除了鱼嘴分水堤以外,还有飞沙堰泄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都江堰示意图


在洪水爆发时,都江堰地处弯道,现代有一个说法叫弯道动力学,听不懂没关系,只要记住你坐汽车转弯时那种离心力的感觉就好。


当水流经都江堰时,在这种力量的作用下,六成左右的洪水无法进入进水口,而是从飞沙堰溢洪道冲出去,和外江汇成一股,而宝瓶口之所以叫宝瓶口,就是因为它是能控制住内江进水的咽喉,且形状宛如瓶口。内江流经此处如果还有多余的水量……对不起,瓶口大小有限,多余的水量还请绕行哟。宝瓶口的设计,完成了内江水量的二次分洪,和塔防游戏一样,双重保险才更安心,不是吗?


又有人说,利用地势不算英雄好汉,没准是巧合呢!然而他不知道,因地制宜才是治理水域的最高境界,至于巧合一说,不说宝瓶口是人工开凿而成的,只问一个问题,你知道都江堰解决了至今为止都是世界难题的泥沙排放问题吗?


对于工程来说,没有一劳永逸的存在,水利工程尤其如此,那是因为水是有力量的,它潺潺的冲刷力可能会让沧海变桑田,也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泥沙。几乎所有的水利工程都会遭遇泥沙的烦恼:设计完美的工程,经常在若干年后因为泥沙的堆积而瘫痪……而都江堰的设计,看似朴实无华,却不得不令人叫绝。



都江堰的地势,内江向里凹,外江向外凸,而弯道的水流有一个规律,就是表层水会流向地势低的凹地,底层水流流向凸地,这就是说,比水更重的砂石绝大部分会随底层水流向外江。有人又说了,还是地势的原因,也许又是巧合呢,李冰那个年代,谁顾得上泥沙这种藏在水底的门道呢!


李冰顾得上。


在都江堰的河床里,埋着李冰当年埋下的石马,那是泥沙挖掘的标杆。李冰留下的“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经验,说的就是每年清理河床,清理到什么程度呢?看见石马就可以了,同时要注意调整飞沙堰的高度,确保既能排沙又能泄洪。



李冰的治水工具看起来很是简陋,竹笼卵石,听起来实在是不怎么高大上,于是后世的蜀地官员里,也有试图让这项工程变得洋气一点的,分别用铁龟和铁牛镇守鱼嘴,但都以被水冲走而告终。可见,只有李冰的竹笼卵石的古法,才是以柔克刚的最佳典范。



都江堰建成后,公元前223年,秦国率百万大军,在成都顺岷江而下进入长江,势如破竹一举灭掉楚国,并于两年后统一全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王朝——秦。而这座为了战略部署而兴建的水利工程,也成了惠泽万世的杰出典范。


如果李冰看到后世对他的高度评价和追捧,大概会如此感慨吧:我只是想做个郡守,怎么就成了世界级的水利专家了呢?


本期内容团队

撰稿|青晓

配音|盛夏

节目一审|盛夏

节目二审|陶铭



别忘了转发和点赞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