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宗棠大骂曾国藩,曾国藩是如何回应的?

 深杯酒满qzrdt2 2018-01-26
曾左失和之后,曾国藩从来没有公开说过左宗棠一句坏话,私下里也不怎么对人谈论他与左氏的是非短长。真的做到了'相忘于江湖'。
然而左宗棠却停止不了对曾国藩的评论。曾、左失和,是当时天下人都关注的一桩大事。爱护自己名声如同眼珠一样的左宗棠当然十分重视别人因此对他的评价。曾左失和之后,左宗棠每见一人,都要谈他与曾国藩关系的来龙去脉,每谈此事,则必'大骂'曾国藩。


面对左宗棠的不断攻击,曾国藩采取了如下对策:
一是要求自己的亲朋好友及家人不要回击左宗棠,避免火上浇油,而是鼓励他们尽量与左宗棠搞好关系。他在信中一再赞扬李鸿章:'阁下不与左帅争意气,远近钦企。'并说这是李进德甚猛的表现。他还嘱咐自己的儿子,不要因此与左沈等人交恶:
二是对左宗棠的攻击不闻不问,不予回答。他曾在信中委婉地说:
也就是说,我早就听说左宗棠早晚不停地骂我。然而如果让我也这样骂他,我口笨心拙,肯定骂不过他。
不如以一不骂二不听三不管的办法处理,结果也一样是'不胜',但却省心省力。
老来精力日颓,正事还忙不过来,听那些颂扬我的话还听不过来。
所以有告诉我别人骂我的事,我只听个大概,不让他们说完。
9、最后的交集
同治五年,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受命镇压西捻军。后又因为西北地区回教起义导致局势动荡不安,左宗棠继续西征。曾左二人也因此有了平生最后一次交集。
左宗棠十分看重这次出兵,平定太平天国,他只是曾国藩的配角。这次征西他却成了主角。虽然头发已白,他却豪情万丈,决心倾情出演。


然而这次出征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难题,那就是筹饷。因为西北乃天下贫瘠之区,饷源不能指望当地,势必要'用东南之财赋,赡西北之甲兵'。
而是时,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其辖下的江苏乃西征军重要的饷源地。当左宗棠听说曾国藩回任两江后,第一反应是担心曾国藩不实心实意支持他,破坏他成就大功:'我即与曾公不协,今彼总督两江,恐其隐扼我饷源,败我功也。'
然而不久他就发现他判断错了。西征以后,曾国藩份内的那份军饷就源源不断,稳定而可靠地输送而来,不但足额而且及时。这让左宗棠大为意外。史载:'文正为西征军筹饷,始终不遗余力,士马实赖以饱腾。'
除此之外,在左宗棠剿捻及西征中,曾国藩又将最得意的部下刘松山交给左宗棠使用,刘松山屡立巨功,对左宗棠帮助极大。
做了几十年的朋友,左宗棠其实一直没有真正理解曾国藩。
曾左晚年这最后一次交集,确实头一次感动了左宗棠。左宗棠第一次对曾国藩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敬重和钦佩。在此之前,左宗棠是戴着'科举情结'和'瑜亮情结'这两副有色眼镜,一直认为曾国藩是一个以术制人的伪君子,至此才彻底推翻了自己的判断。
这是曾、左关系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曾国藩因脑溢血逝世于南京两江总督府,年不过六十二岁。消息传出,天下震动。一时之间,同僚朋友、门生故吏云集南京。
当时身在西北前线的左宗棠派人千里迢迢送来挽联,其文曰: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更为令人意外的是,在对联后面,居然属的是'晚生'二字。
曾、左二人通信,从左宗棠为布衣时起,都是称兄道弟,左宗棠从不肯让一步。在曾国藩官拜大学士后,按惯例左宗棠对曾须自署'晚生',左宗棠却说,'惟念我生只后公一年,似未为晚,请仍从弟呼为是'。
所以生前左宗棠从来没对曾国藩称过晚生,这也成为当时官场上一则趣事,因此谁也没想到左宗棠会在挽联上署'晚生左宗棠'。
坐在西北军营之中,左宗棠回想起与曾国藩一生的林林总总,越想越觉得伤怀。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曾侯(国藩)之丧,吾甚悲之。''从前彼此争论,……至兹感伤不暇之时,乃复负气耶?……'
只有失掉了老朋友的这一刻,他才意识到他的损失是多么巨大,他又是多么对不住这位忠厚长者。他和曾国藩较量了一生短长,总也不服气。但是到了这一刻,静心反思,他服了。
他自甘同时代第二人的身份,所以以'自愧不如'四字作为二人关系的最后总结。这对心高气傲的左宗棠来说,实在是太难得了。
水城生活汇将用10篇文章的篇幅,和大家聊一聊曾国藩和左宗棠的恩怨情仇,这是第9篇。
末学后进,请大家多多指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