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怎样治病?(音频)

 为什么73 2018-01-26


医学最终要落实到治疗上

通过前面的诊断,我们已经可以确定,病位在哪,病性虚实

肺有热,肝有气滞,怎么治呢?

 

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以偏纠偏。

最容易想到的偏性,就是寒热。附子热,黄连寒。

另外,偏性还可以体现在味道,作用部位等。

比如黄芩长于清肺热,柴胡擅于疏解肝气。

 

有时候,单靠一个药的偏性,还不够,需要用两个药偏性一起配合来治病。

比如陈皮和半夏,都有燥湿,祛除痰湿邪的作用;一起用,作用会加强。

有时候,又有问题,因为有偏性,就会有弊端。

燥湿,容易损伤津液。

二陈汤里用乌梅,以防伤津液。

 

如何把各种有偏性的药配合在一起,扬长避短,就成了方剂学的内容。

方剂配伍,最基本的作用有二:

一是让治疗作用得以强化,二是让副作用得以减轻。

 

对于科班中医学生,方剂最重要的功夫是背方歌。

几味十几味药,不通过强化背诵记忆,很难在遇到适合的病症时,运用自如。

对爱好者,学习方剂更多在理解方药关系,对常用中成药有所把握。

 

方药总结

以病性为纲

中药内容繁多,从兴趣出发,从多个角度认识,慢慢积累。

方剂,理解为主,关注中成药。

 

疾病诊疗

前面的基础、诊断、方药,都是在打基础

诊疗,才是学习中医的最终落脚点。

咳嗽,失眠,头痛,怎么办?

 

首先,需要用诊法来获取信息

其次,用断法来判断病位、病性

最后,选择相应方剂、药物,来治疗

 

前面学的诊法断法,中药方剂,都是以知识为主体,知识可以学习

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具体患者,一次具体的病症

需要的是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能力只有练习。

院校里,练习,是通过见习和实习来完成的。

自学者,可以首先通过大量医案来练习。

 

诊疗小结

面对具体案例,首先是诊、断,之后是方药。

诊疗是知识,更是能力;知识可以学习,能力只有练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