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了巩固、传承自己的千秋大业,将自己的儿子们裂地为王,掌握着地方大权,必要可以领兵“靖难”。为了防止王爷权势过大,形成自己的小朝廷,朱元璋规定必要时,皇帝也可以削蕃。而建文帝登基后,为了巩固皇权,密谋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准备削蕃。而全国所有藩王中,燕王朱棣的势力最大,同时朱棣还是早年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的王爷之一。 燕王朱棣在幕僚姚广孝的建议下,打着“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挥师南下,反抗削蕃,史称靖难之役。靖难之役的最终结果就是朱棣打垮了建文帝,自立为帝,史称永乐帝。 有了明朝这个前车之鉴,清朝的开国皇帝很明显对这个教训铭记在心。 清朝王爷不出京,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可以预防王爷们自立为王,形成自己的小朝廷、私家军队。另一方面,也是限制王爷的权势,不至于威胁到皇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