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文化的起点:红山、良渚文化

 海天一线_ 2018-01-27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可是,在红山文化重大考古发现以前,人们知道的,只有夏商周以来近四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哪里呢?辽宁西部山区红山文化的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请输入引言

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农民张凤祥在离村子不远处的田野中捡到了一件C形玉龙。十多年以后,这件玉龙终于得到考古学家的正式确认: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当时的红山人精心制作的玉器,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方向的不远处,有一片褐红色的山峦,当地人称它为“乌兰哈达”,也就是红山。然而,红山的闻名,不仅仅是由于它的美丽,而在于它所代表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1955年12月,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尹达著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出版。在这本书中,红山文化得到正式命名。它的分布范围,包括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交界的燕山南北及长城地带。在红山文化发现、命名之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然而,在1986年第八期《人民画报》上,刊登了一张红山文化C形玉雕龙的大幅照片,立刻在国内外引起很大轰动。

闻名于世的红山文化就是根据内蒙古赤峰市这座红色的小山命名的,20世纪上半叶,考古学者们在这里发现了红山文化的第一个遗址。




一、红山玉器

红山玉器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其一,创作题材广泛,主要包括仿生和摄像两大类。其中,仿生类是主要部分,指摹仿并被神化了的动物形玉器和人物形玉器等,尤以动物形玉器独具特色。摄像类指摄取自然现象又经过艺术加工的璧、环、箍形器和勾云形玉佩等。其二,造型手法多样,既有浅雕又有浮雕。红山文化玉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求神似,大都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技艺碾磨,将动物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极具古朴苍劲的神韵。红山文化玉器多通体光素无纹,动物形象注重整体的形似和关键部位的神似。

红山文化玉器主要有玉猪龙、C形龙、玉箍形器、勾云形玉佩、玉璧、玉镯、玉丫形器、玉匕形器、玉玦、玉臂鞲、玉鸮、玉龟、玉蝉、玉凤、玉人、串珠等。相对来说,在红山文化玉器种类中,玉猪龙、玉箍形器和勾云形玉佩为三大重器,一般出土于墓地的中心大墓中,数量也最少;而玉匕形器、玉玦、玉鸮、玉龟、串珠等则见于大小墓中,数量较多。玉龙、玉猪龙(考古学命名,在其他文化的考古命名中也有被称为兽面玦的)、勾云形玉佩可谓最具代表性的玉器。




红山文化兽面纹玉丫形器

阜新胡头沟文化墓地出土红山文化玉鸮

阜新胡头沟文化墓地出土红山文化玉龟

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了一件红山文化玉龙,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好的龙的形象。该玉龙用整块墨绿色软玉雕刻而成。它可能是红山先民的神灵崇拜物或氏族部落的象征及保护神,也可能是祭司祈天求雨的法器。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其形制极富猪的特征。猪在原始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各种祭祀活动中,以猪作为人神之间媒介物是很自然的事情。它既可能是氏族部落的图腾,也可能是祭司的法器,还可能是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物。勾云形玉佩也是红山文化代表性玉器之一,它不是一般性的装饰品,也不是对于某种使用工具或具体动物的直接摹仿,而是为适应当时的宗教典礼需要专门制作的。从勾云形玉佩通常出土于等级较高的中心大墓,并且多放置于墓主人的胸部等人体关键部位来看,它可能是当时祭司的专用物品,可能被用于沟通祭司与上天或祖灵之间的媒介,具有其他器物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二、良渚玉器

良渚文化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之高峰,良渚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相当精美。玉器的加工是一个复杂的多工序的劳动过程,因此,玉器是手工业专门化以后的产物。良渚文化玉器中除玉珠(管)、粒、璧等少数器形外,大都雕琢有精美繁密的纹饰,表示着每件玉器上凝聚着多量的劳动成果,制作者必须从日常的以获取生活资料为目的的那种劳动状态下摆脱出来,从事单一的玉器加工制作,而其生活资料则需要广大社会群体为其提供。同时,玉器器形比较规范,图案花纹雕琢规范,体现其制作过程中脑力劳动成分的增加,出现相对独立于简单体力劳动的趋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差别已经形成。良渚文化的玉器制造业,承袭了马家浜文化的工艺传统,并汲取了北方大汶口文化和东方薛家岗文化各氏族的经验,从而使玉器制作技术达到了当时最先进的水平。

上海青浦福泉山六五号墓出土良渚文化玉璧

浙江余杭瑶山墓地出土良渚文化玉三叉形器

江苏武进寺墩出土良渚文化多节玉琮

上海青浦福泉山七四号墓出土良渚文化玉钺

浙江余杭反山墓地出土良渚文化玉鸟

浙江余杭反山墓地出土良渚文化玉鱼

单就良渚文化遗存之一的反山墓地,出土的玉器就有璧、环、琮、钺、璜、镯、带钩、柱状器、锥形佩饰、镶插饰件、圆牌形饰件、各种冠饰、杖端饰等。还有由鸟、鱼、龟、蝉和多种瓣状饰件组成的穿缀饰件,由管、珠、坠组成的串挂饰品,以及各类玉珠组成的镶嵌饰件等。值得注意的是,出自同一座墓的玉器,玉质和玉色往往比较一致,尤其成组成套的玉器更为相近。选料有时是用同一块玉料分割加工而成的。反山墓地出土的玉器中有近百件雕刻着花纹图案,工艺采用阴纹线刻和减地法浅浮雕、半圆雕以至通体透雕等多种技法。图案的刻工非常精细,有的图案在1毫米宽度的纹道内竟刻有四五根细线,可见当时使用的刻刀相当锋锐,工匠的技术也是相当熟练的。大至璧琮,小至珠粒,均经精雕细琢,打磨抛光,显示出良渚文化先民高度的玉器制造水平。玉器的图案常以卷云纹为地,主要纹饰是神人兽面纹,构图严谨和谐,富有神秘感。

红山、良渚玉文化比较

当然,说红山和良渚是整个文明起源的两个支点是有些过了,毕竟同时期还有中原的龙山文化存在,但说它们是玉文化的两个起点绝对当之无愧。红山玉器、良渚玉器之间有一个大同,两个差异,反馈出来的就是中华玉文华的同一本原和不同发展。同一个本原就是,玉在起点上它所承载的文化信号就不一般,就已经是有关哲学和宇宙观的思考,这从根子上就把玉与整体文明的核心联在一起。以至于后面的几千年里,谈玉就不能不谈它背后的哲学体系以及文化体系,这才是玉“文化”的真正内涵。否则只是浮于表面地说些什么戴玉的讲究啊、某件玉后面的典故啊之类的东西,实在是太委屈了“文化”二字。两个差异就是,红山与良渚在玉器的种类、风格和侧重上是完全不同的两股劲,一目了然,俨然就是日后南、北两种人文基因的祖源。概括地说就是:红山玉器重形象、良渚玉器重抽象;红山玉器以外观表意、良渚玉器以纹饰表意。

可以看出,红山文化的玉器更喜欢直接用形象来表达人的意愿和想法,几千年后的我们就可以最直观地进行体会:龙也好、猪也好、人形也好、鸟也好,我们很容易知道它们是什么,进而去判断它们要表达的是什么。这就好比欣赏画作,当面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妇人的画像,这个妇人微笑着很迷人。至于在这个迷人微笑背后有什么含意和玄妙,可以引发出各种解释和探讨,但至少我们清楚地知道引发这些探讨的是个妇人。但是,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毕加索的抽象派作品,恐怕连我们见到的到底是什么都成为了不确定,良渚玉器就接近于这种感觉。良渚玉器的器形大部分都是几何形的,红山文化中常见的动物和人形很少,但动物和人的内容并不是没有而是很多,它们以玉器上的纹饰图案形式存在。这些纹饰图案往往又不是直观的,而是用一种类似抽象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以至于研究的起点必须是它们画的到底是什么。两相对比:红山玉器重实,而良渚玉器重虚;红山玉器重外形,而良渚玉器重内容;红山玉器重气势,而良渚玉器重精细。这哪一点不能投射到后面几千年北方与南方的文化比对上呢?说红山玉器与良渚玉器是北、南人文基因之源应该是不为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