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尘封千年的曹操高陵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得到考古确认。此消息一经发布,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三国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曹操墓地一直是悬疑未解之谜,历来为世人和学界所瞩目。曹操高陵在安阳得到考古确认,拨开了历史迷雾,掀起新一轮三国热,更为古都安阳增添一份历史厚重。
遗令与疑冢 曹操墓地堪称千古之谜,神秘的色彩为历史的云烟所笼盖。 东汉末年,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曹操,走完了他66岁的人生历程,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二十三日病逝洛阳。按照他生前的《遗令》,同年二月二十一日归葬邺城。早在两年前的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六月,也许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曹操曾颁布一道《终令》,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建安二十五年的曹操《遗令》又曰:“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意思是说,逝者的葬地应选在贫瘠的地域,勿要侵占良田。自己身后的寿陵宜选在西门豹祠西边的旷原之上,这里地势较高,不宜耕作,墓庐之上不堆土,不建陵园,也不栽树,墓中勿藏珍宝。由此看来,曹操提倡薄葬,对自己的身后事还是低调而不事张扬的。曹操还对他众多的妻妾和歌舞艺伎作了安排,让她们学学编织缝纫,以自食其力。 曹操去世之后的确归葬邺城,因为这片土地对他来说太过重要,成就了他统一北方,鼎足三国的宏伟霸业。曹操高陵,亦称“西陵”。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曹操墓尚为世人所共知,并无隐秘。唐《元和郡县图志》相州邺县条记载:“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亲征高丽,途经邺地时,曾“自为文祭魏太祖”。这说明当时的高陵故地依然清晰可辨。宋元以后,随着曹操名声的江河日下,曹操墓的确切位置和地理标识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开始变得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千百年来,特别是自明末清初始,民间关于曹操墓地的传闻有着诸多版本,“七十二疑冢说、漳河水底说、临漳习文说、磁县彭城说”,还有“安徽亳州说、许昌城外说”等,不一而足。其中七十二疑冢说最为流行,这要“归功”于流传广泛的中国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及其众多的民间戏曲。被刻画成白脸奸臣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身为汉相实为汉贼,其阴险狡诈的形象在百姓民间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写道:“(操)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真乃“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一句“宁叫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警句”,成为曹操负面形象的浓缩和写照。这样的推波助澜,着力渲染;这样的典型刻画,教谕世人,使得“七十二疑冢”之说传播得更为久远。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疑冢》诗云:“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垅亩,麒麟埋没几春秋。”诗中“八九丘”,即暗喻“八九七十二疑冢”。北宋名相安阳人韩琦也曾写下“西山疑冢累累在,衰草寒烟几度秋”的诗句。一代枭雄曹操的葬身之地遂成为千古之谜。 其实,传说归传说,小说亦非史实,历史自有真相。曹操生前并没有设七十二疑冢的遗命,讲武城外的大小墓冢也不只七十二座。经国家文物部门考古发掘证实,所谓七十二疑冢,乃是分布于漳河两岸南北朝时期东魏北齐王公贵族的墓葬群,与曹操葬身之地了无关联。这些墓葬在1985年12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磁县北朝墓群”。“七十二疑冢”之谜自此揭开,但愈发引人关注的是,尘封千年的曹操墓究竟在哪里呢?
鲁潜墓志道破天机 历史的谜团往往会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丝端倪。开启曹操墓的探寻历程,始于一块偶然发现的青石板,鲁潜墓志。1998年4月间,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民徐玉超在村西烧砖挖土时,意外发现这块刻石,后来被称之为《鲁潜墓志》。石板上惊现“故魏武帝陵”的相对位置,它以高决桥和魏武帝陵两个参照物来标注鲁潜墓,指明魏武帝曹操墓就在鲁潜墓明堂东南300余米的范围之内!鲁潜,官至后赵大仆卿驸马都尉,卒于后赵建武十一年(345年),距曹操去世的时间仅相隔125年,这块墓志所记载历史信息具有极高可信度。《鲁潜墓志》的现身,无疑为沉寂多年的曹操墓探寻带来新的转机。 1998年6月28日《中国文物报》首先披露了这一重要发现,并公布了《鲁潜墓志》全文。但依然云遮雾罩的是,鲁潜墓志并非从鲁潜墓中直接出土,它曾被盗墓者所扰动。墓志中所说的高决桥又位于今天西高穴村的何处呢?鲁潜墓的具体位置不确定,仍给准确判定曹操墓的所在带来一定困扰。但无论如何,鲁潜墓志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曹操高陵就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附近。高决桥之高决即今高穴,“决”、“穴”古音通假,高穴又是高陵的隐语别名。可以说,《鲁潜墓志》部分解答了西高穴村的身世之谜,也极大地缩小了曹操墓的探寻范围。 让我们将视线转移至历史文献,《三国志·魏书·武帝记》载:“(建安二十五年)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我们知道,曹操的封国为魏,汉献帝曾封他为魏王,曹丕代汉之后的国号亦为魏。曹操死后谥武王,被称为魏武王。同年(220年)十月曹丕代汉自立,年号黄初,称魏文帝,追封其父曹操为“武王曰武皇帝”。此后,曹操的称谓才改为魏武帝。因而,“魏武王”是自曹操离世到被追封为“魏武帝”这个短暂时期的独有称谓,也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和名分。考古学博士唐际根先生认为:“鲁潜墓志最不寻常之处,在于它提到了魏武帝。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魏武帝就是曹操。”《鲁潜墓志》所称“故魏武帝陵”,即指尘封千年的曹操高陵。 惊世曹操高陵 伴随着《鲁潜墓志》等研究成果公诸于世,也引来了盗墓者觊觎的脚步。西高穴大墓不断遭遇疯狂盗掘破坏,文物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此,河南省文物局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12月开始对西高穴一号、二号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已发掘的西高穴二号墓坐西向东,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15米左右。墓室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东西最宽处宽22米,东西长18米,整个墓地占地面积740平方米左右。墓室为砖室墓,分为前、后两室,四角攒尖顶,各有侧室。整个墓室均为青石铺地,墓门上有精美的石刻画像。此墓虽经多次盗掘,遭到严重破坏,但仍然出土了大批文物,其中包括圭和壁、画像石残块、刻石铭牌、兵器、钱币、饰件、陶器、陶俑、用具、遗骨等共250余件,为考古工作者确认墓主人身份提供了珍贵实物佐证。 那么,如何判定西高穴二号大幕的主人就是曹操呢?负责西高穴大墓发掘工作的考古人员说,确认西高穴二号大墓为曹操高陵的主要证据有6项:1.从大墓的建筑材料及部分出土文物,断定此墓的年代是东汉末年到曹魏时期,与曹操埋葬的时间相符。2.从大墓的形制、结构看,规格很高,墓主应当是王侯一级的。3.大墓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文献记载的曹操高陵一致。4.出土文物中有“魏武王”的刻石铭文,与曹操死后的名分相同。5.墓葬简朴,无奢侈品,与曹操生前生活简朴、提倡薄葬相吻合。6.墓中一男二女,男性60岁左右,与曹操去世时66岁基本吻合。 特别是那些带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等铭文的文物出土,从侧面印证了曹操横槊赋诗,武艺超群,有伏虎之力的超常技艺;曹操患有头痛病,发作起来便头痛欲裂,使用石枕“慰项”合乎情理。这些都为确定墓主人为魏武帝曹操提供了重要证据。
安阳学人的探究 龙振山,被称誉为渔洋文化研究保护的“土博士”。他于紧邻西高穴村西北的渔洋村生活居住60余载,耕读传家,积学储宝,对这方水土的历史人文蕴涵谙熟于心。1998年7月,在鲁潜墓志被发现的3个月之内,龙振山便写成了《鲁潜墓志及其相关问题》一文,经反复修改论证,历经五年周折,直到2003年6月,这篇文章见诸《华夏考古》第2期,开启了探寻曹操墓的历程。文章分析了“高决”与“高陵”的关系,并把西高穴至渔洋间出土的古陶器、建筑部件、古钱币等文物,与《鲁潜墓志》及其他历史文献相互印证,认定曹操高陵当位于西高穴村西现址。 安阳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马爱民先生,长期探寻研究邺下佛学及寺院高僧、历代碑记铭文。他在探究唐代地名时发现唐石刻经幢有“相州邺县西陵乡”的记载,就是说,唐代有以曹操墓“西陵”作为标志而划分的“西陵乡”,地址位于现今安阳县西北部。在《传统武术文化新探》(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中,马爱民先生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实地踏勘考证,不仅认定了曹操墓的大致方位,也回答了西高穴大墓考古发掘中未发现墓碑的质疑。 安阳县地名办原主任许作民先生,从事文物考古和地名文化研究40余载,孜孜不倦,建树颇丰,多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曹操墓的考古探寻。1970年代早期在安阳地区文教局做文物工作时,他就关注曹操墓;1992年在《安阳古今地名考》一书中论及西门豹祠时指出“曹操墓在邺西南三十里,即丰乐镇西门豹祠西七公里左右”。1996年出版的《邺都佚志辑校注·邺都故事》载“魏武帝遗命”条注②中列举多条资料,指明曹操墓的方位。早在发现曹操高陵的消息公诸于世之前,许作民先生就发表了《曹操墓地之谜有望揭开》(载《理论新思维》2009年第3期),《曹操陵墓到底在哪里》(载《殷都社科》2003年第6期)。2009年4月,他又在《安阳日报》发表《千古之谜曹操墓》一文,揭秘曹操墓的具体方位。曹操高陵得到考古确认后,曾一度引发质疑,沸沸扬扬,甚至有“造假说”甚嚣尘上。许作民先生不顾年老体弱,夜以继日赶写文稿,据理力辩,澄清史实,致心脏病发作住进医院。这篇由邺城考古专家张子欣先生最后完成的《走进邺城话曹操》,刊载于2010年2月9日《安阳日报》,被国内多家媒体网站转载。许作民先生还通过新浪博客撰写文章,接受采访,专题授课,编印书刊等方式宣传曹操墓真相。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7日)撰文《安阳西高穴大墓墓主人非曹操莫属》,驳斥河北籍网络红人阎某某的荒谬言论。 2011年12月5日,中国古都学会第27届年会即将在河北省临漳县召开。这天中午时分,阴霾蔽日,雨雪霏霏,我与许作民、齐瑞申两位先生一同接受安阳广播电视台《档案》栏目采访后,许作民老师又要匆匆赶往东环城路的一家小复印店。他惦记着前些天送来的《邺文化研究论文辑》书稿,许老师要将他尚未正式出版的这本书稿,临时打印出三册,带到年会上交流,这其中就有关于曹操高陵的重要研究论述。我因下午有会,辞别许老师,刚出门,便接到市地名办岳路主任打来的电话,她对我说,据今天发布的最新消息:自诩握有“曹操高陵造假确凿证据”的河北籍网络红人阎某某原形毕露,此君真名胡泽军,原本是一个利用网络传媒浑水摸鱼,搅扰公众视听的隐身诈骗逃犯,河北邢台警方正在悬赏缉拿。岳路主任让我将此消息赶快告诉许老师,我说正巧,就和许老师在一起。于是,我又过马路折返,这时见许老师靠在那间小复印店的沙发上,已经睡着了。 高陵入选国保 为确认西高穴大墓墓主人身份,国家文物局先后邀请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国内多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论证。专家们结合墓葬的形制、规模、出土文物、出土铭牌铭文内容、字体、出土墓主人骨骼鉴定,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最终判断此墓的墓主人是魏武帝曹操,西高穴二号墓系魏武帝曹操高陵。“轻舟已过万重山,曹操高陵在安阳”。此后,曹操高陵于2010年6月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顺利通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评。 2013年5月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安阳高陵”(曹操墓)为第全国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来自: 行者无疆ogs90x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