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圣杜甫:诗如历史,历史如诗(晚年时代上)

 阿庆1120 2018-01-28

诗圣杜甫:诗如历史,历史如诗(晚年时代上)

杜甫

壮年时期的杜甫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才走上仕途,被朝廷封了个小官:兵曹参军(从八品),任职还不到两年,就爆发了“安史之乱”,他携家逃亡,躲避战乱,直到唐肃宗李亨继位才有了出头之日,此时杜甫已经步入晚年了,晚年时期的杜甫虽然比壮年时期好过些,但是依旧命运多舛,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更加强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晚年时代。

一、初遇肃宗,官至左拾遗,仗义执言,险失性命。

杜甫得知唐肃宗已经到了凤翔,就从长安逃了出来,终于遇见了肃宗,唐肃宗见衣衫褴褛的杜甫长途跋涉投奔自己,对杜甫很是欣赏,任命杜甫为左拾遗(八品),负责收集信息,给皇帝献言献策。这个官位虽然也很小,但是杜甫办事却认真负责,忠于职守,常常工作到深夜,希望为国家做些事情。

时任宰相房琯被小人陷害,唐肃宗欲罢免他的宰相之职,杜甫钦佩房琯的为人,向皇帝再三进谏,要求赦免房琯,唐肃宗很生气,杜甫差点因房琯失去性命,此时的唐肃宗正忙于排除异己,在李辅国和张皇后的怂恿下,与太上皇唐玄宗争夺权力,心根本不在治理国家上,因此唐肃宗并没有重用杜甫和唐玄宗时期的老臣,杜甫这回是撞到枪口上,不但没有劝住唐肃宗,而且自己却被贬为华州的司功参军,房琯也被贬职派往外地。杜甫很失意,曾在诗中《题省中院壁》写道: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

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腐儒衰晚谬通籍,退食迟回违寸心。

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

二、华州任职,忧国忧民,写出著作“三吏三别”。

杜甫被贬到华州担任司功参军,主要负责祭祀、考试等事务,与国事关系不大,可是他依然关心国家形势的发展,深切同情在“安史之乱”中受难的百姓,他从华州往返洛阳期间,目睹因战争致使老百姓无家可归、生离死别的惨状,写下了著名的诗篇“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分别是《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三吏三别”讲述了安史之乱中的六个故事,通过这六个故事更加能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且杜甫能把“忧国”与“忧民”结合起来,他虽然对老百姓极度同情,但是也劝说老百姓为了国家需要暂时忍耐,同时对朝廷中那些腐败官吏进行了抨击。

杜甫在《石壕吏》中写道: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家人除了老人和孩童,老人三个儿子中有两个战死,一个在前线,就这还不行,官兵夜里还要抓老翁去参军,老翁躲了起来,官兵就把他的妻子抓了起来去充军,可见当时战争对老百姓造成了多大伤害,这让杜甫感到非常痛心。

三、华州灾难不断,放弃官职,四处避难。

杜甫在华州期间,“安史之乱”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再加上连年天灾,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纷纷逃难,杜甫的公务越来越少,生活也变得艰难起来,同时他给朝廷提的建议未被采纳,政治上让人失望,于是他放弃了官职,开始了逃难的生活。

杜甫一家人搬到了秦州(今甘肃境内),遇到了他的昔日好友赞公,赞公是一名僧人,在西枝村过着隐居的生活,杜甫和他住在一起,对隐居生活产生了兴趣,杜甫的诗《遣行五首》表达了对诸葛亮、庞德公、陶渊明、贺知章、孟浩然五位隐士的敬意,对隐居生活充满了向往。

在秦州期间,杜甫生活相对安定,他开始用心观察大自然,写了很多咏物诗,寓情于景,表达心中的情感,如《苦竹》、《病马》、《归燕》、《初月》等诗都寄托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在隐居的生活中,他思念家乡,思念离散的兄弟,写下了著名的诗《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同时杜甫也思念曾经的好朋友,如郑虔、严武、高适、岑参等人,尤其思念李白,他非常关心李白,希望得到李白的消息,他写了好几首诗表达了对李白的思念之情,如《梦李白二首.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

杜甫在诗中说他在梦里与李白见面了,很担心李白的安危,不知道李白是否安全,希望别被小人所害,杜甫这种对朋友的真挚友情古今罕见。

后来杜甫得知李白被赦免东归的消息,又写了一首高度赞扬李白的诗《寄李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

如果李白有知音,那么杜甫便是其中一位,杜甫的确是李白的真爱粉,对李白的喜欢无人可比。

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杜甫跋山涉水,走蜀道,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来到了成都,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建成了一座草堂,世人称为“杜甫草堂”,又叫“浣花草堂”。

杜甫到成都后,开始了他人生诗歌创作的高潮,流传下来的1500多首诗一半都是此后十年创作的,下一篇接着讲述杜甫最后十年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