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心中的黄煌老师之经方转化家

 陈鑫医师 2018-01-28

中医是智慧的,经方更是如此,那又如何体现智慧这两个字呢?这里有一个词叫“转化”。这是一种变通思维,也体现中医者的悟性。我在跟随黄煌教授学习经方的2年多中,时刻体会到经方的智慧,这得益于黄煌老师将枯燥乏味、中医理论深奥的经方语言进行了转化,对经方进行了解码,因此黄煌老师在我心中就是经方转化家。

1.经方的现代转化意义

国家和社会对中医学习者或工作者的要求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继承,一个是创新。这个继承有当代老中医的经验,当然这是需要长期跟随他们学习和临床;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继承古代名医们的经验,这些经验更丰富。那如何体现继承呢?仅仅跟师熟背经典就算继承了吗?对待这些相隔千年的文献和经验又如何体现得出继承好了呢?再说创新,当代中医的创新真的很难,有专家认为解放后中医理论没有任何发展,而中医临床水平是倒退的。因此我认为“继承”就尤为重要。那又如何继承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


黄煌老师曾师从多位名老中医,深入学习和研究过中医各家学说,后又转攻经方方证研究。如何在当代社会应用好这已经传承两千年的经方,我认为黄老师为后辈们提出了方证转化应用的思路。那些认为“古方不治今病”是不懂得转化的思路,那些认为经方局限性过多的是对中医思维认识的狭隘。中医的悟性和灵活性就是体现在“转化”这两个字上。这种转化思路与当代热门的“转化医学”理念不谋而合,很多善于转化的科学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院士称呼,这里的转化包括多个方面和不同层面,可以是中医基础到临床实践,可以是古代语言到现代医学术语,可以是中医方剂功效到现代对应疾病,还可以是技术的转化等等。转化带来了创新,带来了中医药的大量成果,比如屠呦呦将青蒿治疗疟疾转化为青蒿素治疗该疾病,张亭栋、陈竺教授将砒霜转化为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M3),黎磊石院士将雷公藤治疗痹病转化为雷公藤多苷治疗免疫性肾小球肾炎等等。

黄煌老师的经方转化思路不仅仅是上面的一些内容。我认为黄煌老师是一位经方转化家。

2.黄煌老师经方转化思路

2.1方证药证转化为立体化的方人药人

胡希恕教授曾提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临床医生要追求方证相应提高疗效。点击阅读方证为何是辨证的尖端?

但是面对的经方方证是那些古人的晦涩枯燥描述,而且临床病人表现的是复杂多变的症状,用好方证辨证还是有难度的。黄煌老师根据张仲景方证的描述,将很多方剂或者药物对应为人的特点。就是根据患者的体型体貌、心理行为、发病趋势及家族疾病谱系等特征,进行体质诊断,运用经方进行调治,并从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心理调节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理。由于病理体质是疾病的“培养基”,根据“方人相应”学说,临证时从体质辨识切入使用经方,更容易做到方证相应。在此之前就是需要做一个工作要将药证方证转化为方人药人。


比如说柴胡体质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表情严肃。肌肉比较坚紧,舌苔正常或偏干。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易受情绪的影响,四肢冷。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

我根据黄老师的对药人的描述,进一步归纳总结药人的特点,比如柴胡人的狭隘、麻黄人的闭塞、半夏人的完美、大黄人的积滞、黄芪人的绵柔、桂枝人的娇嫩、人参体质的羸弱等等,这样可以执简驭繁的了解药人的特点。

点击阅读:1.半夏人2.柴胡人3.桂枝4.麻黄人5.黄芪人

当然方人转化更有意义。因为方人转化后,可以直接指导临床。黄老师对小柴胡汤人、黄芩汤人、大柴胡汤人、桂枝茯苓丸体质、温经汤体质、葛根汤体质、炙甘草汤人、薯蓣丸人、四逆散小姐、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人等等描述,非常形象、客观、实用。将方证转化为人时,平面化的描述就成为了立体化的有血有肉的人,临床使用有效性、安全性明显增加。我也根据黄老师总结的方人描述,进一步概括了一些经方对应的人的特点:慈母综合征-归脾丸体质;严父综合征-大柴胡汤体质;表闭积滞内热综合征-防风通圣体质;懒人综合征-黄芪桂枝五物汤体质;黄脸婆综合征-当归芍药散体质;干玫瑰综合征-温经汤体质;虚劳腰痛综合征-肾气丸体质;大病后虚劳综合征-薯蓣丸体质;脏躁综合征-甘麦大枣汤;温胆汤体质-创伤恐惧综合征。

点击阅读:女人与玫瑰?(上)(下)胖子与水果论情人节送什么玫瑰?

因此方人是一种体质状态,是方证基础上高度凝练和转化。是将平面描述的经方方证转化为立体形象的人,这也让临床医生和学术更容易掌握方证及经方应用,黄老师在这方面所提出的这种思路和总结必定影响着无数的临床医生。

2.2经方转化为药理特点和现代疾病治疗

国内应用经方有时候会受“理法方药”理论的束缚,有失灵活。黄老师认为方证相应,是经方医学的基本原则。但方证与现代医学的疾病概念不是完全对应的,有的时候,多种疾病可出现同一方证,这就需要扩大了经方的运用范围。

传统中医证的描述是多方面的,包括望、问、问、切的资料,然而这也带来证的复杂性。而黄煌老师认为掌握经方的应用最需要的就是找到那些简明易懂的特异性指征。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翻开许多中医书籍,模棱两可、笼统模糊的论述太多,而那些让人一看就明白、一用就有效的应用指征,实在是太少了,这也是当今中医发展滞后的症结所在。

日本汉方医学对方证与现代疾病之间的转化积累了一定经验,值得借鉴。比如根据“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甘草泻心汤主之”以及文中的“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使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梦游症”;根据“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中的“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血管疾病、抑郁性疾病;根据“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当以温经汤主之”中的“手掌烦热,唇口干燥”运用温经汤治疗掌指角化症等。

黄煌老师常常将麻黄附子细辛汤比作古时的“伟哥”,将小柴胡汤比作古代的鸡尾酒疗法和天然的胸腺肽,将大柴胡汤比作利胆消炎剂和胃肠动力剂,将炙甘草汤比作能量合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比作古代的抗抑郁剂,大柴胡汤是胆道胰腺炎症性疾病的专方,柴归散是治疗免疫性疾病的好方。这就是将方证转化为现代疾病的治疗。


当然有很多经方方证与现代疾病难以对应,这时候完全可以描述为某方综合征,因为综合征就是数个症状或体征的集合,但是病因并不清楚。比如小柴胡汤综合征,黄连阿胶汤综合征,防己黄芪汤综合征等等。

2.3方证转化增加了用方灵活性和扩大了适应症

中医药学发展的数千年中,有数万首以上的方剂,这些方剂都有临床指导意义吗?都需要记住吗?黄煌老师提出方剂经方是方根,是方剂的基础,很多后世的方剂由经方化裁而得。用好经方可以治疗外感、内伤的多种疾患,柯韵伯在《伤寒论翼》的序言中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俞根初说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用好经方除了要掌握临床六经辨证的方法,还有就要转化扩大经方方证的适应症。

金元名医张元素曾说:仲景方为万世法,号群方之祖,治杂病若神。但是由于《伤寒杂病论》中时代的语言差异,其内容简练古奥,后世数百家注解各有千秋,常常莫衷一是,使学者往往慨叹“经方难用”。

比如芍药甘草汤:骨骼肌痉挛,下肢痉挛,也可以膈肌痉挛。同样要转化扩大到平滑肌痉挛性疾病,如胃肠肠道、子宫、支气管、血管等平滑肌痉挛。

再比如小柴胡汤:往来还热,默默不欲饮食等等,这个默默不欲饮食还可以转化扩大为其他没有欲望表现的疾病,如厌学证、抑郁症等等。

五苓散治疗蓄水证,是水逆病的专方,临床方证以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点。这个蓄水病于膀胱则小便不利;病于胃脘可见心下痞和水入即吐;病于上则吐涎沫而癫眩;蓄于肠则下利;蓄于肌肤则水肿;而现代医学中青光眼、美尼尔、脑积水、肝腹水、胸水、心包积液等等都可以从蓄水来认识,临床治疗有五苓散的方证口渴、小便不利、舌体胖大有齿痕。

经方方证的描述常常仅仅是数个至数十个字,如果被这些文字所局限,临床用方也会受限,导致中医灵活性下降,这时候方证转化扩大适应症非常必要,这也是一种转化的思路。

2.4经方方证转化为现代语言让经方更普及

经方方证描述还是用两千年之前的语言了,之间必定有隔阂。如何根据方证与现代语言结合起来,从而让经方使用能够普及。黄煌教授讲授经方课,通俗易懂,对初学者有用,对临床有很多经验的医生也能提高,当然这也来源于黄老师不断自身学习,将晦涩难懂的古代描述转化为现代语言。

比如桂枝茯苓丸是东方的阿司匹林;玉屏风散是中药日达仙;小柴胡汤是干扰素;柴归散可以治疗黄脸婆综合征;甘草泻心汤是黏膜病变的专方;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专方;当归芍药散是妇女的美容剂;荆芥连翘汤治疗火玫瑰和臭男人;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中医的伟哥和天然的杜冷丁;柴归汤是治疗免疫性疾病的专方是伟姐;温胆汤是古代的壮胆方;大柴胡汤是急性胰腺炎的专方;黄芩汤是治疗古代热利的专方;白术是天然的白蛋白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