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兴讲堂|王阳明《家道与家训》第一讲

 wonklee 2018-01-28

导读

我们该如何来教育孩子,让他们度过幸福、快乐的一生?又该怎样促进身心的成长,获得内心的充实富足?

王阳明先生作为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立功立德立言”的伟人,他将一生的实践智慧融入家训之中,绵延子孙后代近500年,其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奥妙?

让我们通过苏兴老师的分享,来获取这种修身、齐家的智慧吧!

苏兴讲堂|王阳明《家道与家训》第一讲

苏兴讲堂

王阳明先生家训共96个字,初读时,我感觉很简单。

因为我们学了很多的家训家道,譬如《朱子治家格言》、《范文正公家训》、《曾文正公家训》,包括之前讲过的诸葛亮的《诫子书》,而阳明先生的家训家道只有96个字,更为简单。读罢后,我仔细咀嚼这简单几字的玄妙之处。

结合阳明先生的心学及他一生的事迹,我瞬间茅塞顿开,才知晓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的是大道。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文化,论其玄妙,《易经》、《道德经》、四书里的《中庸》、《大学》等诸多经典的学问更为深广。简而言之,儒家经典甚至可以贯穿到几个字之中,比如仁义礼智信,或者恭宽信敏惠,或者八德孝悌忠信礼仪廉耻,这些都是为人处事的学问。

苏兴讲堂|王阳明《家道与家训》第一讲

苏兴老师

前几天,我和一位老师探讨,继而发现一个问题。

他问我说“苏老师,我发现,学了这么多年的儒家学问,最后只不过是几个字,那为什么又要学这么多的学问呢?”我告诉他,儒家学问、圣贤之道,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朝代,于不同的经典,都有秉持和蕴含的道。

大道至简,阳明先生的家训家道,也是符合这个原理。寥寥几字虽简单,但一个家庭只要做到了,一定能教育出孝子贤孙,蕴藉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才德。

从事一线教学多年的经验令我领悟到,真正影响孩子、家庭及孩子以后长远发展的因素,不仅是他本身家族的财富、地位、更多的是文化的传承,而这种文化传承本身,不在于孩子懂了多少知识,听了多少圣贤教诲,而在于他行了多少!

阳明先生的家训家道,如果讲其内容,世人也许皆晓,但它的微妙之处,就是不讲太多道理——让孩子自小要注重于行,这也是阳明先生学问的核心之一——知行合一

他的家训家道并不是我们今天听一堂课就懂的,道理本身就不难,难在怎么做。所以这96个字,必须立足于行。

苏兴讲堂|王阳明《家道与家训》第一讲

王阳明先生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

勤之一字,之前讲曾国藩先生家训的时候,已经说过,天下之庸才,皆以一个惰字败,平庸的人皆因懒惰。读书二字,从诸多家训经典中,我们都能得到启发——一个家庭的兴衰成败长久与否,取决于文化的传承。

阳明先生亦体悟深远,其父亲王华,是状元,其祖父王伦饱读诗书,祖辈追溯到前六代更是如此。前六世祖70高龄亦在朝廷之时,皇帝问其治国之方略,其以饱读诗书之才滔滔不绝,令皇帝颇为赞赏。

真可谓诗书传家久。

反观阳明先生的家训,96字前三字:勤读书。就好像曾国藩先生所说,如何看一个家庭的兴衰成败,条件有三,一是要早起;二是要干家务活;三是要读圣贤史书。

勤读书后面三字讲要孝悌。儒家文化,立足于孝悌为根本,《论语》第二句有说“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阳明先生传家谨遵孝悌,其祖父和曾祖父,都特别讲究这二字。比如祖父王伦,他是教私塾的私塾先生,积蓄本就微薄,但他仍拿积蓄的一半奉养母亲,另一半拿去资助弟弟。所谓孝悌,一个人一旦做到之后,便能够承祖宗之德!

苏兴讲堂|王阳明《家道与家训》第一讲

阳明先生书法

曾经有一位做传统文化的老师,请教我如何办学。

聊过之后,我发现他对于我给他的建议,有时直接予以否定,单说自己办学、授课的主张。《论语》里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对方是来虔诚、虚心地向我请教,因而我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悟的教诲来诚恳地劝诫于他,但他仍是固执己见。通过这一点以及他个人的面相,我能推断,他个人的孝悌是不圆满的。

聊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亦无改变。

最后,我特别直接地问了他一句话,“冒昧问您一句,您别介意,我说您对您父母,尤其是您和您岳父母之间,相处如何?按我的经验来看,您可能相处得不太好。”

这人一下愣住了。忙说“苏老师,我确实和我岳父母相处的不好,有多年的过节,您怎么能看出来的?”我答“我这么虔诚地跟您在解答您的疑问,并把我多年的经验全部给您,而您却不断地说自己的主张,非常固执。您这种情况下,一定和您的长辈相处的不好,因为如果您懂得尊重父母,如今以学生的角度来探讨求教,不会以这种态度,并且我估计,您的夫妻关系也有问题。”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您怎么知道的?”我说,“您如此固执己见,因而能看出来,您比较保守自己的观点,在您的夫妻关系中,您又是男性,您必然不尊重她,必然是自以为是,导致夫妻关系不好。”他说“是这样的,苏老师,可是,您为什么说这些呢?”

我接着说,“您想做传统文化教育,如果家不齐,想治国平天下,是很难的。真正做传统文化的教育,是要教化一方,起码他要为人师表,而您没有做到孝悌,因而固执己见,和师长相处有问题,您和师长相处有问题,您连父母师长的话都固执己见,直接对抗,且您对于家长的态度,也可能不太委婉。我们说这个孝,在于敬,在于顺!您可能都做不到,那么您的夫妻关系必然不好。”

他很惭愧。

我继续说“当你和父母、师长、夫妻都相处不好的时候,你很难和你的老师家长相处得好,人际关系没有做到,你想办好教育是不可以的,是不可能的。他最后被说得心服口服。他说“苏老师,那你看我如何做?”我说“你要做好孝悌,无孝悌难以成事功!”

所以,阳明先生在家训家道中说完勤读书,立马讲要孝悌。而我们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之中,虽然知道孩子要做到孝悌,但自身没有做好“行”,有时在孝悌不知的情况下,也会犯很多错误。

苏兴讲堂|王阳明《家道与家训》第一讲

王阳明家训

前段时间我在另外一个地方讲课,有一位家长,请教我教育子女的问题。

我问他“你的孩子对你无礼,甚至不爱学习。那你个人在家庭教育之中,能否身教做到?说的直接一点,你平时和父母相处,孩子都看在眼里,你是不是有时不恭敬?”那位家长也是面露难色,感觉很惭愧。

我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们说要孝悌,不是空说理论,要去“行”,要时刻反问自己,我们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做到了几何?

阳明先生本身非常孝悌。当官时,曾连续四次上书朝廷,说要回家看望祖辈,看望父母。当其被贬到贵州龙场时,境况已然非常凄惨,入狱之后被打40大板,生命垂危之际,仍不忘去看望父亲,请教他的父亲如何?

他的父亲答“你进尽忠言,即使被贬也没有关系。”

父亲之言给了他很大的力量。

从家道传承来说,阳明先生及其祖辈,将孝悌之道发挥到了极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