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朝的首都是现在的哪里?

 石鼓春秋 2018-01-29

商丘是先商,即商汤开国之前的商。偃师是早商,是商汤开国建都的商。郑州是第十一任商王迁都的商。安阳是晚商。朝歌(淇县)是末商。

偃师商城,是继夏都斟鄩(偃师)之后河洛地区出现的又一座都城,是商代开国皇帝商汤建都的地方,史称西亳。位于偃师尸乡沟一带的塔庄、大槐树村,因之称尸乡沟商城。商汤之后的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康、小甲、雍己、太戊等诸王均以此为都。在偃师建都的西亳早期,从商汤开始,历五代十王计二百三十余年。第十一任王仲丁即位,迁商都到隞,即今郑州。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载:“故汤受命而王,应天变夏,作殷号。作宫邑于下洛之阳,名相官曰尹。”偃师商城便是商汤的一座位于“下洛之阳”的由宫城和郭城组成的大型都城。

1983年春,中国社科院开始的偃师商城遗址的考古发掘,解开了商都西亳的神秘面纱,以大量的文物澄清了史海中的迷雾,证实了权威史书记载的准确。如班固《汉书·地理志》载:“尸乡,殷汤所都。”《括地志》载:“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汤都也,亳,本帝喾之墟,在《禹贡》豫州河洛间,今河南偃师城西二十里尸乡是也。”唐《通典》载:“商有三亳,成汤居西亳,此即一也。至盘庚,又自河北徙理於此亳,商家从此而改国号曰殷。有首阳山,有尸乡。”

除史书记载和考古发掘验证外,有史以来流传下来的村名、地名、墓葬、俗称等也是最好的佐证。偃师邙岭之巅山化蔺窑附近的商汤陵,即商代开国皇帝商汤的陵墓。汤王冢、汤王庙沟、汤泉村等,都是因商汤而产生的流传至今的俗称。位于偃师商城遗址东的一片低洼地带,俗称“亳坑儿”;遗址南伊洛河交汇处附近的前马郡和后马郡,俗称“马圈”,因其水草丰美,成为商汤军队的牧马场和马圈。商城遗址南附近的岳滩镇堤头村,即为商汤城池堤防工程的南部起点,故称“堤头”。中国第一名相、辅佐商汤称王的伊尹,商汤尊其为“阿衡”。“阿”是爱称,“衡”为平等,意为商汤尊伊尹为并肩王。伊尹的墓地在偃师商城遗址西城墙外,即今天的新寨村北边。新寨村古称“阿衡镇”,即是对“阿衡(伊尹)”安葬于此的荣耀和纪念。

1988年元月,国务院公布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始建年代成为夏商分界的界标。

商都西亳(偃师)之后,史载商代先后五次迁都,实际不止五次,可能记载的是大的重要的迁都。大致迁都为:由西亳(偃师)--迁隞(郑州)--迁相(河南内黄南)--迁邢(河南温县东)--盘庚迁都(偃师)--安阳,另外还有朝歌。

关于“盘庚迁都”,在安阳殷墟被首先考古发现之后,人们便把安阳视为殷商之都,进一步推衍为“盘庚迁都”是盘庚把商都迁到了安阳。包括一些教材也是这样写,其理由为殷墟就是安阳,而不知道商朝的都城,自盘庚迁都于偃师开始,之后的都城都叫殷,偃师就是最早的殷商或殷墟。当然“盘庚迁都安阳”说,也有历史文献依据,但存在明显破绽。因而从1928年安阳正式考古至今,却没有发现“盘庚迁都”于安阳的文物证据,使得不得不对司马迁对“盘庚迁都”描述的认可。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里的记载为:“帝盘庚十四年,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行汤之政...乃遂涉河南,治亳。”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居”和“亳”都是都城的意思,如司马迁的“昔三代(夏商周)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其中的“居”就是居住地、办公地;“亳”就是京都。《括地志》载:“河南偃师为西亳,帝喾及汤所都,盘庚亦徙都之。”唐《通典》载:“商有三亳,成汤居西亳,此即一也。至盘庚,又自河北徙理於此亳,商家从此而改国号曰殷。有首阳山,有尸乡。”此首阳山、尸乡都在偃师。“三亳”,是殷商之北亳﹑南亳﹑西亳的总称。《周书·立政》载:“三亳阪尹。”孔颖达疏引皇甫谧曰:“三处之地,皆名为亳。蒙(安阳)为北亳,谷熟为南亳(商丘),偃师为西亳。”

如此说来,“盘庚迁都”,就是盘庚把商都由黄河以北的温县东,迁到了黄河以南的偃师,回到了商初商汤建都的地方--西亳。商城遗址考古也证实,偃师商城城垣是在早期建筑的基础上后来又修筑过的,这次修筑大致就是盘庚“复居商汤之居”的痕迹。

商代第十九任王、商汤的第九代孙盘庚,在迁都西亳(偃师)之后何时迁都北蒙(安阳)了呢?据考,盘庚都西亳后,历小辛、小乙到武丁。武丁五十年,即离开西亳(偃师)徙河北。先都沫(朝歌),后徙北蒙(安阳)。这样算来,盘庚迁都偃师,历四帝,偃师大致增加建都史一百来年。仅殷商五百多年建都史,在偃师就达三百多年。

武丁是盘庚后王中第一个都北蒙(安阳)的殷王。武丁都北蒙(安阳)后,历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文丁、帝乙前期。自1928年开始的安阳考古,在大型墓葬方面,其中有四条墓道的大墓八座,这八座大墓被认定为殷王的陵墓无疑。从武丁到帝乙,也正是北蒙(安阳)的八位殷王。此八位殷王和八座殷王陵墓,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就是北蒙(安阳)历六代八王一百六七十年的见证。

但武丁都北蒙后,其后王庚丁、文丁曾迁回西亳(偃师),否则《史记·殷本纪》不会“复去亳,徙河北”;《帝王世纪》帝乙也不会“复济河北”。实际上,商代后期,盘庚后王也多因水患,辗转迁徙于西亳(偃师)、朝歌(淇县)、北蒙(安阳)三地,并非固定于安阳,因此安阳就是殷墟之一。

朝歌(淇县),是商代自帝乙后期的都城,帝乙之后就是帝辛(殷纣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因此,帝辛(殷纣王)的陵墓也就永远定格在殷商亡国时的都城--朝歌(淇县)。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商周交替的界碑。自此,商朝自商汤开国,到殷纣王亡国,统治中国554年之久的殷商王朝宣告结束,八百年的周王朝开始了新纪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