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的凝合之气韵

 杏坛归客 2018-01-29

首先说气韵,是指文学或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也指人的神采和风度,比如说一个人神采奕奕,风度翩翩,统称气韵。

其实说白了就是连贯、和谐、匀称等等。假如一个人眼斜嘴歪、腰粗如缸不得扭动,外带跛子,这样的形象,我们就不能说他有气韵。说他有气韵等于是一种辛辣的嘲笑和讽刺,闹不好就会招来一场没必要的战斗。文字作品也一样。




  即使是写一篇散文杂文随笔之类,也要气势连贯,布局排摆均衡,富有自然的和谐美。首先务必做到文从字顺。诗,更得如此。最好是一气呵成。只有做到一气呵成,自然就会文从字顺,字也好,词句也好,相互搭配,像完美的夫妻一样和睦相处,又各负其责。使得读者看了,富有立意美,意象美,节奏美,言语美,饱满美。可以想一座金山,富有人人向往之美,而分成一块块、一锭锭,依然富有令人神往之美。这就是我常说的,诗意捣碎了,砸烂了,还是原汁原味。因为它是一体,一气呵成,气韵连贯。




毕竟诗的气韵是无形的。贯穿于通篇语言之中,几乎看不到。只有诗人特有的感官系统,能领略到,体会到。这样的气韵,出自诗人的内在,也即胸臆中所含的东西。比如满腹经纶,才富五车,才华横溢,都是内在所含,不像是封建社会的犯人在额头或者脸上打上字,人们可以目及所见。



 

        我常说,世界上的任何谁个,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人一种身世,一个人一条人生路,所见所闻不同,感知感慨感悟就千差万别。所以同样的事物,切入点就不会相同,写出来的意境便迥然有异。比如写腊八同题,有的人写得就富气势,恢弘而大气,有的人就写得温文尔雅,比较婉约。有的人就联系到盛世,借机赞美一番,有的人则含悯农味道。同样的素材,不出同样的意境和味道。这当然谁也不能左右谁非得要按照什么主旨去写。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必须富有气韵。如果没有气韵,写得再大气磅礴,也无以震撼人心,写得再肝肠痛断,也是无病呻吟,无以感人。




气韵哪里来呢?首先要言出于心。也即不要为了达到什么浪漫风格或者婉约风格而编造言语入诗。陶渊明说过,诗可数年不写,不可一字不真。要让你的真情感左右思路,某篇立意。饥肠辘辘的叫花子,你就写如何想得到一顿饭吃;是劳动者,就写汗水与薪水不成正比;好风月者,就写我怎么不是武则天或者杨广;白发人,就写感叹岁月流失,时不再来,哀婉无奈。如果这样写,肯定有部分共鸣者,作品便有传唱和传世之可能。前提是,要典雅、含蓄,极端富有诗意,极端富有深刻内涵。即使是大白话,也要让读者回味三五年,还在继续回味。这就是气韵的感染力和延续能量。会让共鸣的读者看了后爱不释手,惊呼一声,干货,抱走!忌讳的是,低俗,俗气,老干体,也即咸不咸淡不淡,笔者之所写,乃大众随口也道出,味同爵蜡。




  文天祥有一首《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无以写的全部是当时的心境,谁想给他掺一点假都掺不进去。




朱元璋有一趣事:

在金陵(今南京市)郊外,遇到参加进士考试的众举子正在候船。有一个举子望着燕子矶诗兴即发,便随口吟道:燕子矶兮一秤砣。众举子都加以称赞,但好久没有人能续上,一阵沉默。朱元璋见状,不觉暗笑。燕子矶兮一秤砣,长江做杆又如何?朱元璋视江山为己物,显露出皇帝的霸气。

老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尤其脍炙人口,我记得是上学的时候课本上有。其中有几句这样写道: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我列举出这三个人的诗句,就是说明,身份身世不同,处境不同,理想抱负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写的都是自己的心境。文天祥兵败被俘,朱元璋真龙降世,老杜的身世大家都知道。真感情,必出好意境。


当然了,好意境,不是你有真感情就可以写出来的。还要具备文学修养,雄厚的文学底蕴。所以作为诗人,就算是大诗人,也不可自满和自负,要善于学习和修炼,要多看多学,多领会多掌握。精神食粮不同于物质食粮。物质食粮,吃饱就再也吃不下去了;而精神食粮恰恰相反,会越吃越饿。




之所以曹子建能作七步诗保命,就是因为他有出尘的文学修养做底垫。毛泽东化用前人的句子说过一句话: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语出《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陶渊明有句话:“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而诸葛亮也有一句话:“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当一个人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又对于诗的所有内涵、规格、运作融会贯通,召之即来,随心所欲。那么一气呵成、气韵连贯的作品而出炉,就会易如反掌,或探囊取物。




看一首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我在《唐宋诗鉴赏辞典》上还看到由此而画的图画,其实本身也正是一幅画。而诗句非常直白,用字也平淡无奇。写景用了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用了独坐、弹琴、长啸。几乎可以说就是人们常用的套路语言。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绝唱。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信手拈来,平实无华,却出匠心独运、妙手回天之彩。




按内容看,不过就是一首情趣诗。写的是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第一句,写的是人,第二句,写的是人,第三句林深人不知(我),还是人,第四句,明月来照我,依然是人。可谓一气呵成。妙绝之处在于将人融于景中,句句是景,又句句是人。震撼人心的句子,也即气韵逼人之笔,放在了最后,无论谁读到最后,心情也会突然爆发,因为其气韵所震慑。当真大手笔。

  看一首金昌绪的《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上乱叫。它清脆的叫声,惊醒了我的梦,害得我在梦中不能赶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这一特点,人所共称。这首诗气韵连贯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更赞美这首诗的“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金昌绪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现今仅存诗《春怨》一首。由此而可知,绝非李杜等名流。却因这一首诗,而人也流芳万古了。




这首诗,最为传神之处在于,好多大家都说了,用白话文说就是,四句话,其实就是一句话,而用了逗号隔开,用于喘气而已。为一气呵成、气韵连贯的精典作品中的精典。而所有语言,仿佛就是道白或诉说,没有什么雍容华贵的字词雕饰。


  据户籍部门普查认定:金昌绪是男性。怎会将女主人公写得如此真实呢?这就是时代造就,身边人,身边事。那个时代男人去边关,女人在家里苦守。好比现在年轻力壮的出去打工,家里老人孩子留守,一个道理,随处可见。见得多了,怜悯又无奈,心生怨怼,故而借女性口吻而道出,其实是言出于己心。




到此,咱们就该汇总了。写出好诗来,必须具备雄厚的文学底蕴,必须对于诗的规格常识方面运于掌握之中,做到诗意蝉联不断,一气呵成,又,情感真实,言出于心,那么其气韵便会具有催人之力。

  衷心的希望天下所有诗者同仁,都能拿出属于自己的富有气韵催人的佳作或绝唱,得以传唱和传世,也就无愧于自己挚爱诗一场。同时,也预祝同仁们都能夙愿得了,如愿以偿,诗与人,共同万古流芳。

  ——理野2018年元月26日于太行山下陋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