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1十八世纪法国哲学概论

 太阳当空照917 2018-01-29

在某种意义上说,18世纪是法国人的lit纪。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1789年 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它是继德国宗教改革、英国革命之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 义的“第三次大起义”。整个18世纪就是这场笮命从酝酿、爆发到结束的世纪。 法国的资本主义在18世纪有了显著的发展,已经超过了英国革命前的状况,第 4等级不再满足于借君权来限制贵族的权力,而是要求彻底摆脱整个封建秩序。 但在法国不像英国那样有一个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阶级作为妥协的中介,因 而阶级矛盾愈演愈烈,造成r两极对立的冲突状态。与此同时,法国思想界和哲 学领域也带上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与英国哲学的贵族气、学究气浓厚的特点不 同,在法国,哲学的作用在当时是动员广大平民群众去向封建势力幵火,具有平 民化和“启蒙”的色彩。哲学家并不是君王的政策咨询者,而是民众的导师。因 此,哲学首先就要反对“形而h学”,使哲学走向民众,走向社会现实;另一方面, 哲学的矛头特别指向禁锢平民的思想最为严酷的宗教,有的哲学家甚至宣布自 己是无神论者,这是西方人几乎自古希腊智者学派以来就从未达到过的激进思 潮。以哲学为核心,18世纪的法国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正是这场 运动,为法国革命进行了思想和舆论准备。如法国革命中的“人权宣言”就是按 照孟德斯鸠和卢梭的精神制定的,其中第一条:“人是生而自由的,在权利h是 平等的”,就是卢梭的原话。罗伯斯庇尔、丹东、马拉、罗兰夫人等一大批杰出的 政治家都公开承认自己是卢梭的忠实信徒。
18世纪法国哲学采取两种途径来进行自己的启蒙,这就是“自然神论”和唯 物主义的“无神论'为什么会有这两种形式?必须联系近代哲学的主要问题 和矛盾以及当时的思想资料来理解。近代哲学的主题一个是自然,一个是人,两 者的关系在思辨的形式下表现为存在和思维的关系。在中世纪,双方的关系是 靠神来统一的。近代随着神的权威的衰落,这一矛盾才尖锐化起来。要重新使 自然和人统一起来,只有两条途径,这就是使自然人化和使人自然化,前者体现 为莱布尼茨的万物有灵论(“单F论”),后者体现为霍布斯的“人论”。怛莱布 尼茨并未完全摆脱神学的影响,将万物的灵性最终归于上帝(太上单子)的安 排,走向了自然神论和“神正论”;霍布斯则乂取消了人的特殊性,把人归于机械 自然的“物体”。显然,在自然和人仍然被理解为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东两的前 提下,把自然“人化”必然会导致设定一个最高精神来维持人和自然、人和人之 间的和谐,所以自然神论既把一切自主权下放给自然中的人,也在某种程度h维 系了人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把人“卩丨然化”则从非人的自然的角度来研究人, 从而把当时以牛顿为代表和最高成就的机械论自然科学推崇到了极点。牛顿用 数学、力学的观点看待自然万物,排除f对上帝的考虑,使一切“人”的东西(如 丰富的感觉等等)都被!H结为“物” f,这就造成了一个冷冰冰的非人世界。牛 顿对上帝“第一推动力”的设定,除f作为体系1:必要的逻辑前提之外,更重要 的是出于人们情感和道德L的需要。所以,自然神论其实就是“倒过来看”的牛 顿体系,它在整个自然体系之外设立f 一个创造的精神,这个精神不再以非理性 的权威来恐吓人、压制人,而是为人的『丨由、包括运用自己的理性的自由保留了 一切现实的权利,同时却乂为这种权利建立了一个最终的具有道德意义的限度。 相反,无神论的唯物主义则是牛顿体系的彻底化,也是现代唯科学主义的滥觞, 它在排除了一切神的同时也排除了人的自由意志;但正由于它完全诉诸人的理 性,实际上又给人提供了拒斥一切外来权威而仅凭向己内心的理性进行思考的 最大的自由。所以具有这两种倾向的所有的哲学家在自然观上都服膺于牛顿的 物理学,在哲学上都崇尚人的理性,他们共同建立起了近代启蒙运动的“理性法 庭
当然,在这两种倾向h给?法国竹学最直接的影响的人是洛克和笛卡尔。 洛克的经验主义和感觉论给法国思想家们提供了认识论上的理论基础,笛K尔 作为法国人的本国同乡,则从机械唯物主义方面形成了法国哲学的深厚传统。 但18世纪法国哲学的主要贡献不仅是发展了唯物主义的学说,而且是(与休谟 一道)提出了近代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哲学新思路,从自然和人这两方面为后来 哲学的发展奠定r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