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丢了“根”的狗不理,目测前景不妙

 田园牧韵 2018-01-29

前些日子去了趟天津,本来是打算买点大麻花,尝尝狗不理的一日游,没想到因为出租车司机告诉我“千万别吃狗不理”的一句话,很遗憾,没有吃到狗不理的包子,在回家的路上也觉得有点遗憾。我的朋友从外地来我们这个城市,我总是把最好的“吃喝玩乐”介绍给他们,而天津的出租车司机以“贼贵贼难吃”为由,拒绝向我推荐狗不理,可见天津人(至少是有些人)已经不把狗不理当做好吃好玩的,而失去了“根据地”的狗不理,注定前景不会太好。

今天看到一篇叫做《老字号狗不理扩张迷途:北京金源店关张 拖欠会员费》的文章,确实感觉到狗不理大概真的出了问题。文中报道,早在2007年,狗不理集团就宣布北京原有11家“狗不理”连锁加盟店,狗不理集团改制后已收回6家,同时将开设3家新的“狗不理”精品大酒店,但时至今日,可查得到狗不理店仅有3家。在10年时间内,在北京地区狗不理旗下的酒店、餐馆已经减少了11家,或者说失败了大半,这与天津人不喜欢狗不理的原因大概有着很微妙的联系。

为啥天津那个出租车司机不喜欢狗不理,说狗不理“贼贵贼难吃”我想,可能有着相当的经验。《天津日报》去年底曾经发过一个报道,报道中说“国庆假期和外地朋友去吃‘狗不理’,但被告知不能单点包子,只能点套餐,最低的四人套餐880元。‘吃饭时,有一个同学赶过来,服务员一句招呼不打,径直给加了三个包子一块月饼一份汤一份粥,结账时又强行收了103元。’”看完这个消息,我心里很庆幸没去吃这个天津名吃狗不理,尽管我也不大在乎这几百块钱,但是“三个包子一块月饼一份汤一份粥”的价格,我连去的欲望都没有了。而接受采访的狗不理经理的“顾客嫌贵可以不吃”的论调,实在有些店大欺客的味道,如此的狗不理,真的要自绝于人民了。

狗不理出身于街头,本是一家街头小吃点,因为味道好,价格便宜,所以慢慢成为百姓喜欢的吃食,但这终究是一家“包子铺”而已,与开封的灌汤包没有太大区别,亲民一定应该是此类食品最典型的特征。如果一味地追求利润,或者说把价格整得高高的,本地人一旦“吃不起”了,失去了本地百姓的支持和口碑,失败是一定的。河北有个全国都知道的小吃,叫做“驴肉火烧”,到今天为止似乎还是小吃,没有人搞成“登堂入室”搬的大品牌,但是却能受益百姓,不管哪里来的朋友,我都想人家介绍,家门口也有三两家这样的地道小店。而有了像我们一样的铁杆粉丝,这个品牌自然也不会消亡。反观狗不理,本地人吃不起,外地人找不到,连个指路的都没有,如何能够做得好?

国民党没有了人民的支持,丢了大陆不说,在台湾那个地方连省长都当不了,据说要散摊子了;而天津的狗不理,在外地开店难以为继,在本地又没有根据地人民的支持,以我目测:前景不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