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爱乐乐团走出了一条与中国任何乐团不一样的路

 阿里山图书馆 2018-01-29
2018年1月26日晚,我在重庆爱乐工厂听了重庆爱乐乐团2018年的新春音乐会。这是我两个月内第二次听这个乐团的演出。当晚的音乐会对于现场听众而言是精彩和成功的,因为这样的音乐会在重庆并不多。

当今中外的交响乐团都在谋求如何生存:音乐家的生存和音乐艺术的生存。一个艺术家或是一个艺术团体,都希望能两条腿行走,一只是作为常人的生存之腿,另一只是作为艺术家的艺术之腿。一切为了生存,会失去艺术,一切为了艺术会饿肚子,如何将两只腿平衡好,并行前进,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中国,国有的院团受体制的限制,无论是求艺术发展,还是求经济效益,都步履维艰,民营的乐团很难承受长时间持续的巨大投入仅仅为了打造乐团的演奏水平和艺术高度。乐团一流需要钱,乐团不入流没有演出市场,烧钱不是出路,没钱,寸步难行。

重庆爱乐乐团是我近期特别关注的一支民营乐团,乐团正规注册,合法经营,有自己的管理和运营团队,有自己的音乐厅。乐团的经营模式很务实,也很有创新,以相对低的成本高质量地运作一个职业交响乐团。很难得的是重庆爱乐乐团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他们对演奏员和前来参与合作的音乐家有很高的艺术规格要求。重庆爱乐乐团欢迎各路优秀音乐人才前来加盟,并根据合作音乐家的艺术水平,能力,付出多少综合考虑,给予差异性的合理待遇,让乐团演奏员有公平的竞争,而不因为竞争有矛盾,一切都是公开和公平进行,对事不对人。乐团还会定期对所有乐员进行业务和艺术考核,始终坚持自然优胜劣汰,这对于双方都是合理和公平的。重庆爱乐乐团没有所谓的体制问题和各种人际关系矛盾问题,优秀者有机会,优秀者得到收获,这里的竞争是良性的,也是公平的。

我相信重庆爱乐乐团未来是一个由优秀和自由的音乐家组成的乐团。以这样的思路来经营一个乐团,不但经营者麻烦少,资源浪费少,也会受音乐家们的喜爱和支持,一切音乐和听众说了算,一切台上见。演奏水平高,台上演奏不是干活而是演奏音乐,听众听了满意,这是重庆爱乐乐团所要的演出效果。

享乐人生2018年1月5日曾经推送了笔者写的一篇“重庆爱乐乐团的新活法”(点击本页左下角的“阅读原文”进入正文阅读),简单地介绍了这支新型成立的乐团的新发展思路。

2018年1月26日晚在重庆爱乐工厂音乐厅上演的重庆爱乐新春音乐会(2018年1月26日),我从24号排练开始看,看到26号的正式演出,亲自目睹了乐团演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如何解决问题。演出前,总共有三次排练,每次排练两个小时。24日晚我第一次看乐团排练,拉第一遍时,乐队出来的声音把我吓了一跳,感觉很多乐员是到排练现场临时识譜演奏,一团散沙,各种节奏的错位,各种音不准,82岁高龄的中国著名指挥家卞祖善老师似乎是见惯了这样的排练场面,非常耐心,心平气和地给大家排练,慢慢磨。随着排练一遍一遍地重复,整体演奏渐渐好起来。以第一次排练的情况看,很难想象他们能将这套分量不小的演出节目排练出来,很像样地拿上舞台。25日晚上的排练好了很多,26号演出当天下午的排练听上去觉得演出没有问题了。

1月26日晚的演出,客观地说,演奏上的各种小问题依旧不少,现场的演出感染力和氛围却很好。对于听众而言,他们最在乎的是音乐及演奏给他们带来的感染力,专业演奏上的好坏是乐团演奏员们关注的事,应该精益求精,排练前,每个演奏员就应该把自己的声部演奏熟练,不应该排练了才识譜,如果自己的演奏能力有限,那就更应该提早准备,这是一种职业上的基本要求,也是为了不让自己在其他乐员面前出丑,维护自己职业的尊严和形象。一场精彩的演出,离不开乐员个体熟练和精确的演奏,更离不开全体乐员的良好配合。而与演奏精致一样重要的是演奏者对现场演出的态度和投入程度。演奏者在音乐表现上没有投入或投入缺乏真情真意,再完美的演奏也只能是完美的乏味;而演奏上有纰漏,音乐表现上全心全情地投入,演奏有缺陷,只要不是严重的失误和错误,可以是美中不足,瑕不掩瑜。然而,过多和较大的失误,对于一个专业演奏者和职业乐团是不允许的。重庆爱乐乐团现有的大部分演奏员,个人演奏能力都很有限,演奏有一定难度的经典作品,经验不多,但是,乐员们有一份难得的热情,表现在乐于学习、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与良好的合作意识。音乐会的演出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给出了100%的努力、100%的专注和100%的音乐投入。从演出前两次的排练看,很难想象26号的最终演出能够那么相对地精彩。当晚演出的成功并不是乐团的演奏完美无缺,而是音乐和演奏的感染力深深感染了现场的听众。听众被演奏打动,音乐会让听众兴奋起来了,这音乐会就成功了。

音乐会上半场以李焕之先生作曲的《春节序曲》开场。这是听众耳熟能详的曲子,即便是对于第一次进音乐厅听交响乐队演奏的入门听众,这音乐也能够轻松激活其身上的音乐细胞,感受到交响乐并不是那么晦涩和高深,一样可以一听钟情。重庆爱乐全体乐员的演奏非常投入,哪怕是冒险地放开演奏,也要把音乐的感染力释放出来,弦乐声部表现好,打击乐声部需要好好努力,双环管的solo片断非常出彩,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双簧管演奏家许斌演奏。

第二首曲子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牧歌》,大提琴独奏,乐队协奏,沙汉昆作曲,编曲者是长号演奏家、作曲家和指挥家刘新,他是重庆爱乐乐团现任音乐总监和团长,是一位很全面的多才音乐家。《牧歌》的大提琴独奏部分由乐团大提琴声部首席王贝西演奏。在今天,中国高水平的作曲家很多,而能如刘新这样编写出20世纪50-80年代那样亲民音乐的作曲家不多了。在那个时代,从音乐圈到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作曲家王明和施光南,因为他们笔下的音乐来自于生活和艺术,走向普通大众的心田,深受演奏家和听众的喜爱,刘新也属于王明和施光南这样的作曲家,他改编的中国音乐作品真的很出彩。我心中深处的《牧歌》是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演奏的《牧歌》,童年留下的美好记忆,很难被其它演奏版本覆盖和替代,王贝西演奏的牧歌是她这一代人心中的《牧歌》,同时,乐如其人,恬静、平淡,自然,犹如草原风中摇曳的孤独花朵在吟唱,不是我心中的牧歌,但让我耳目一新。

乐团大提琴声部首席王贝西演奏《牧歌》
第三首曲子《长城谣》,刘雪庵作曲,刘新编曲。这是一首朴素动人的歌曲,也是一首很有故事的歌曲。1937年春,上海艺华影片公司开机拍摄潘孑农编剧的《关山万里》,潘孑农邀请作曲家刘雪庵为影片写配乐。由于上海八一三事变发生,影片没有完成,但是刘雪庵把已经完成的影片插曲《长城谣》刊载在自办的刊物《战歌》上。很快《长城谣》被一些青年抗日宣传队演唱,一时流行了起来。不久,时年19岁的青年歌唱家周小燕在武汉合唱团领唱这首歌曲,次年她去法国留学,途经新加坡,应百代唱片公司邀请,演唱灌制了《长城谣》的唱片。《长城谣》这首歌曲在中国抗日年代,海内外中国人世界中都很流行。《关山万里》影片讲述一位东北的京剧艺人,“九一八”事变后,携妻女流亡关内,在颠沛流离中,自编小曲,教育幼女牢记国仇家恨的故事。故事里,幼女在流亡途中走失,被一音乐家收养。后来,在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募捐演唱会上,幼女演唱了一首《长城谣》,这是作曲家根据幼女父亲编的小曲谱成的。这首歌使他们父女团圆,却仍然回不了家乡。重庆爱乐当晚演奏的管弦乐版本《长城谣》是乐团音乐总监刘新改编的。这首曲子改编得非常精彩,应该成为中国乐团演出的保留返场曲!

上半场第四首曲子《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于20世纪30年年代问世以来,在中外广为流传,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最初的作者有说是由娄树华根据古曲《归去来兮》改编而成,也有说由山东省临清市金灼南大师将传统筝曲《双板》《三环套日》《流水激石》编创成一曲,取名《渔舟唱晚》。建国后,著名音乐家黎国荃先生根据同名筝曲改编为小提琴曲,让这首曲子更加流行。1984年,著名电子琴演奏大师浦琪璋将其改编并用电子琴完美演奏,中央电视台选取其1分36秒至2分43秒作为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一直沿用至今,三十年不变的背景音乐,成为十三亿人最熟悉的中国音乐,也许还是全世界所有电视栏目中播放时间最长的背景音乐。刘新老师这次为乐团优秀的长笛演奏家李书婷改编的长笛版本别有一番韵味,让人听来耳目一新。李书婷是一位很优秀的长笛演奏家,出自四川音乐学院,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以她的实力,她可以考入中国任何一个一流的知名交响乐团。她是重庆爱乐乐团管乐声部的一大亮点和优秀演奏的榜样。

乐团长笛首席李书婷演奏《渔舟唱晚》
上半场最后的压轴曲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小提琴独奏者是王微致。这是我第二次听这位小提琴演奏家的现场演奏。我第一次听他演奏时,他还是四川音乐学院读附中的学生,那时就觉得他的演奏技术规格很高,很有音乐才能。之后,王微致到德国留学和生活。

《梁祝》对于小提琴演奏家不是一首容易演奏好的作品,他的技术难点难在左手手指的运动和一些特殊滑音恰到好处的处理。对于从小接受练习欧洲传统小提琴练习曲和乐曲的小提琴学子,突然来演奏《梁祝》,那是很别扭的,如华彩之后描写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愉快生活那段小提琴独奏片段(副部)的左手快速跑动乐句,要把音演奏准,颗粒性清晰,16分音符均匀,真的不容易。两次排练,乐队和独奏者的演奏都让人为最后的正式演出捏把汗,而26日晚的演奏,乐队和独奏者都豁出去了,全体倾情演奏,反而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失误。我最欣赏的演奏就是这种敢于为了表现音乐,不怕牺牲演奏完美的精神。一些小纰漏,任何演奏者和任何乐团都是难免的,而听众最需要的是音乐上的感动而不是自己听不出来的纰漏。王微致在听众热烈的掌声中加演了他的老师,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杨宝智创作的无伴奏小提琴独奏《西皮散板与赋格-工上尺》,这是我第一次听杨老师的这首曲子,王微致的演奏,演奏技术无懈可击,音乐精彩至极!这首无伴奏作品中国味十足,也很好地展示了小提琴丰富的表现能力和各种演奏技术。杨宝智这首无伴奏小提琴独奏可以与帕格尼尼,伊萨伊、恩斯特等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创作的同类作品媲美!

青年小提琴演奏家王微致演奏《梁祝》
重庆爱乐乐团的音乐厅之前音效不好,声音驻波厉害,乐团演奏时发声很浑浊。之后,仅仅是铺了地毯和在台后挂了幕布,声音立即变得干净清晰,延时恰到好处,乐队演奏发出的声音酷似用JBL高级音箱听Telarc的发烧录音一样,清晰的音效与强烈的音乐扑面而来。

下半场开场第一曲是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作曲:刘铁山,茅沅)。这是一首长达7分多钟的乐队作品,音乐旋律优美,画面感强,音乐形象多样而鲜明。80年代以前的中国作曲家们用很传统的作曲技法写出了很多艺术性强,曲高和众的优秀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就是其中之一。70年前出生的中国人,无论是否喜欢音乐,今天听到《瑶族舞曲》都会觉得熟悉又亲切,被这音乐身不由己地带回到最初聆听的时代。卞祖善老师对这首曲子了如指掌,演绎出了该作品原有的韵味。

下半场的第二首曲子是《红旗颂》。对政治敏感的人每当听到这首曲子就会联想到某种政治,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听来,正是中国20世纪30-80年代中国那50个风云多变的春秋造就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优秀的美术作品和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很真实地反应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及思想。艺术就其自身而言就是艺术,至于它被如何使用,那是使用者的事,不是艺术自身的问题。希特勒很热爱贝多芬和瓦格纳,并不等于贝多芬和瓦格纳就是希特勒。在任何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都无法摆脱政治,政治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每个人在政治中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任何一种极端和片面看那个时代的音乐都是不妥的。那个时代的音乐,不管它表现什么,都情真意切。让今天对那个时代政治生活毫无所知的孩子们听那个时代的音乐,一样可以让他们感动和充满激情,只是感动中联想和关联的东西不一样,不变的是真情和感动。一听到《红旗颂》就让我想到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芬兰颂》。撇开政治因素,这样的音乐表现的就是一种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在生活中最健康和最质朴的精神,我们今天生活什么都好了,缺的正是如《红旗颂》和《芬兰颂》音乐中那种催人上进,让人朝气蓬勃的精神。如果我们跳出一部优秀作品所诞生时代的政治背景,从音乐自然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去听这音乐,我们永远可以听到其中那永恒的美和永恒的力量。重庆爱乐当晚演奏这首曲子除了表现出作品的宏大精神,更表现出了重庆人的率真和香辣性格。

指挥严谨,为人和蔼可亲的中国著名指挥家卞祖善老师
下半场的压轴作品是钢琴协奏曲《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一个时代的呐喊和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它的创作是集体创作,它的创作手法借用了西方著名作曲家笔下的经典作品中所用的手法,我们可以从中听到李斯特、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诺夫笔下的钢琴协奏曲影子。在那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时代,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已经很了不起,不应该将诞生于政治革命中的音乐作品也视为政治,即便它曾经是某种政治的产物,过了那个政治时代,它可以负载新的含义和原有的精神力量。如果始终用狭隘的政治眼光去看文化和艺术,那么看到的始终是文化和艺术背后的政治,而看不到其纯粹的艺术价值。钢琴协奏曲《黄河》家喻户晓,不同的人听,有不同的感受,这正是这部作品强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所在。青年钢琴家谭啸我是第一次听说,演奏得很棒,他弹奏这首作品还真有年轻时代殷承宗演奏这首协奏曲的几分风范。当晚的演出曲目,对于演奏员来说,不但体力消耗大,演出时间也超长,听众却感觉不到演奏员们有丝毫疲乏,觉得乐队越演越来劲,尤其是铜管乐声部,一出声,弱则清晰可辨,响则光芒四射,长号首席姜贝是当晚演出,乐队铜管乐声部的亮点,永远是那么完美精准的发音,音乐满满的。谭啸当晚的演奏激情四射,不知是乐队纵情的演奏激发出了他的演奏灵感和激情,还是他的演奏激情激发了乐队。82岁高龄的指挥家卞祖善老师也青春焕发,越到最后,精神越好,劲头十足。台上的激情如一把烈火点燃了原本默默无声的礼貌听众,听众沸腾了。谭啸在热烈的掌声中加演了《春舞》(作曲:孙以强)。当时我只是觉得这首曲子写得精彩,演奏出彩,不知是谁写的曲子,后来才知道是一位陌生中国作曲家写的。

青年钢琴家谭啸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
当晚的小提琴演奏家王微致和钢琴演奏家谭啸都给听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精彩陌生返场曲。

我以为钢琴家谭啸演奏完返场曲音乐会就结束了,结果听众掌声持续不断,卞祖善老师再次回到指挥台,指挥乐团加演了两首不短的曲子:《采茶扑蝶》(刘新编曲)和《花好月圆》(作曲:黄贻钧/民族器乐版编曲:彭修文/管弦乐版编曲:陈燮阳)。两首返场曲对整场演出锦上添花,乐队演奏员把自己完全演奏高了。我在想,如果让他们再演奏几首,他们也会很乐意的,感觉他们不是强弩之末,而是热身刚过。能看到一个乐队演奏时把自己演奏醉了,那是很精彩的场面!

重庆爱乐乐团就每个演奏员的个人技术和演出经验而言,都无法与国内一线的乐团比,手中乐器的质量更无法比。但是,他们在舞台上那种合作精神,以及演奏中流露出对音乐的热爱让人尊重,也强烈地感染了听众。重庆爱乐不是以高演奏技术水平起步,而是以培养听众起步。我听了他们两次演出,如果用很高的艺术标准要求,他们是有不小的距离,可他们每次演出都让前来听音乐会的听众抱着捧场心态来,带着满足和兴奋离开。我从重庆爱乐乐团身上看到其前途和未来,拥有了听众的持续支持,其它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得到了听众的认可和支持,进一步的投入才会有价值和意义。听众不买帐,再牛的演奏也只能是烧钱自嗨。中国古典音乐的演出市场巨大,只是看音乐家们如何去激活,如何去培养忠实于自己的听众。古典音乐市场不是靠烧钱和靠炒作开发的,而是靠有效引导听众,听众的支持和推动而产生的。

一个乐团要在艺术和经营上取得发展,难道除了靠高薪聘请水平一流的演奏员和昂贵的名家指挥,外加昂贵的乐器,就没有别的路了吗?重庆爱乐的生存和发展非常务实,他们走的是一条自我造血的路:(1)先以培养听众为重,在与听众一块成长的过程中努力追求艺术上的成长,而不是以成本昂贵的演出去送票请人来填演出场子,自娱自乐地满足于艺术象牙塔里的自嗨,由大做小,由小做没。(2)不追求没有演出质量保证的演出数量,每个月只举办一场音乐会,其余时间用于学习和排练,及在乐团自己直属的学校教学,培养音乐人才(也是培养听众,每个琴童的身后都有2-6人的潜在音乐会听众)。这样的经营方式增强了乐团演奏员的主人翁责任感,不再是拿排练费和演出费来演出,而是与乐团携手并进,一起成长,分享一切收获(艺术上的和事业上的),让乐员感受到他们在演奏不是为听众演奏,而是为音乐和为自己演奏。重庆爱乐乐团除了部分乐员是固定的,其它演奏员都是双向选择,这样可以让乐团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优胜劣汰,避免人际关系上的矛盾和内耗,保证乐团健康的发展。

我将继续关注这支成长中的乐团,期待听他们下一场音乐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