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呼吸(3)

 书蠹之家315 2018-01-29

 

养生呼吸要求空气新鲜,环境清静,才能“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这就需要有恬淡素朴的基本生活条件、清净宜居的自然环境、清静祥和的社会氛围,三者缺一不可。《道德经》第八十章论说这三方面内容,译文如下。经文注释可参阅拙著《老子门外观》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即寡民小国,一个地小人稀的国度。除了点题的小国寡民而外,全章以三个“民”字为中心分为三段:恬淡重迁的重死国,清净宜居的自然环境,祥和安适的社会氛围。三个“民”字表示寡民小国之民生存方式的三个方面和三重益生境界。

什伯之器是高档日用品,高档什器。在寡民小国里,能够拥有高档日用品的人,只能是“使民”者,不可能是普通民众。使民者是重死国的君主,百姓景仰归依的圣人。他“使”自己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荣观燕处,向臣下和民众显示其建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人生素质和清静无为的德行,以此影响和感召民众,“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重死是让民众参加健身活动,益生使气而长寿。安居乐俗的重死国是一个安土重迁的国度,有恬适的生活环境。

在益生国里,船只和马车不用于代步,改用于交通有无的货物运输。国君出行巡视不乘舟舆,把安步当车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由此可见,那位国君必是恬淡清静的治气高手,闻名遐迩的得道真人。让民众天天结绳,编网捕鸟兽,织罟捞鱼虾,从事各自的渔猎生产,作息自律。农耕桑麻和商贾不受干扰,赋税徭役不重。

甘其食,饥者甘糟糠。美其服,寒者利短褐。远古时期的生产方式低下,依靠自然条件谋取衣食非常艰难,民众生活需求十分简单,民风纯朴。重死国的清川两岸是桑麻满山的丘陵,深山老林里有成群的鸟兽,湖泊周围有广袤的湿地和肥沃的农田,是民众安其居的自然条件。有令人神往的重死益生的全民健身风俗。在重死国的青山绿水之间,丘陵桑麻之侧,清川湖泊之畔,家园松柏之下,一片生机勃勃山明水秀的人间仙境,是清修颐养的洞天福地。人们在此修行重死益生之术已经蔚然成风。

重死国人出于“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实际需要,不得不“犹兮若畏四邻”。重死国是全民健身的清静无为之乡,是一个恬淡安适、与世无争、祥和太平的国度。

鸡犬同时受到伤害,就会惊叫之声不断。而一个国家如果鸡飞狗叫、鸡犬不宁,则表示正在经历着骚乱。鸡犬惊叫之声不断地从邻国传来,表示邻国是一个鸡犬不宁祸乱频繁的国家。重死国人没有能力、也不愿意过问其是非。喜欢太平安乐的地方,实属人之常情,就连当时孔子也不例外。孔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重死国人与骚乱的邻国,至老死不相往来,同孔子不入危乱之邦一样。一个正闹得乌烟瘴气的邻国,不相往来也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