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次印巴战争,目标克什米尔

 大小熊猫哥 2018-01-30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印度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对英国殖民者的不懈斗争,1947年8月14日到15日,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宣告独立。对于这来之不易的独立,印巴两国从一开始并没有好好珍惜,而是为了抢夺各个领邦,借机进行民族清洗的大动荡和大仇杀。

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土邦,比如马德拉斯、孟买、中央省、联合省、比哈尔、奥里萨、马拉塔等完全归印度联邦所有。在西北地区穆斯林占多数的土邦和东北孟加拉地区归巴基斯坦所有,剩下的教派和人口混杂的各个土邦按照公民投票决定归属。结果,印巴双方在孟加拉和旁遮普分裂上,上演了一出20世纪最悲惨的迁徙和屠杀史——1400多万人相互迁徙,按照信仰投奔印度或巴基斯坦,在途中都遭到了对方信教人员的血腥屠杀。

然而,印巴分治造成的后果并不仅仅是仇杀的悲剧,还体现在印巴双方对教派人口混杂的土邦展开的激烈争夺上。印度依仗其强大的国力,采取武力驱逐领主的方式,强行兼并了朱纳加尔邦和海得拉巴邦。这样以来,双方可争夺的就只有印度西北毗邻的查谟克什米尔邦了。连续两次在争夺战中失败的巴基斯坦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展开剩余84%

既然印度可以采取哄骗和武力驱逐的方式强行兼并朱纳加尔邦和海得拉巴邦,那么为什么巴基斯坦就不能效仿呢?立志要争下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总督真纳向时任巴基斯坦陆军代理总参谋长的英国人伊斯埃纳勋爵讨论巴基斯坦出兵查谟克什米尔的可行性,但伊斯纳埃勋爵反对马上出兵查谟克什米尔。他认为时间仓促、准备不足,新建的巴基斯坦陆军需要时间重建和巩固。

在巴基斯坦的双眼紧盯查谟克什米尔的时候,印度也没有闲着。尼赫鲁绝对不会坐视克什米尔落入巴基斯坦囊中。为了争夺查谟克什米尔,印巴两国都在该领邦培植了各自势力

印巴分治后,查谟克什米尔君主(Maharaja)哈利·辛格是名印度教徒,内心自然想加入印度联邦,但整个领邦78% 的人口是穆斯林,只有20% 的人口是印度教徒。如果贸然决定加入印度,必然会遭到整个查谟克什米尔穆斯林的反对。考虑再三,哈利·辛格最终还是保持观望态度,暂时维持现状。巴基斯坦很巧妙地利用了哈利·辛格的心理, 当即表示同意。可意在吞并查谟克什米尔的尼赫鲁当然不会“上这个当”,他断然拒绝了哈利·辛格的意见。在尼赫鲁看来,查谟克什米尔毗邻印度、中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根本没法保持独立或中立,它唯一的选择就是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

查谟克什米尔的最后一位君主哈利·辛格

既然维持现状的协议没法签,那么物资供应总要维持吧?查谟克什米尔是个内陆土邦,它的物资供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印度或巴基斯坦。由于尼赫鲁没有理会哈利·辛格的建议,哈利·辛格只能和巴基斯坦签署了物资供应协议,巴基斯坦获得了对克什米尔的伊斯兰圣坛、谷物、油、盐的经营权,并掌控了克什米尔的邮政电报和电话系统。

如果说签署物资供应协议就能避免战火的话,那哈利·辛格就大错特错了。1947 年8 月到9 月,印巴分治后的民族仇杀行动开始在查谟上演。当地50 多万名穆斯林居民中有20 万人遭到印度教徒的杀害。

发生在查谟的仇杀事件传遍查谟克什米尔各地,引起当地穆斯林的极大愤怒。查谟克什米尔西部的奔杰省首先爆发了反对哈利·辛格的起义,并和忠于哈利·辛格君主的部队展开激烈战斗。接着,巴基斯坦境内的穆斯林,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瓦齐里斯坦和北部的喀喇昆仑省悍勇的山民们成群结队, 组成巴基斯坦民军进入查谟克什米尔,协助当地穆斯林武装起义,迅猛扩大地盘,猛攻忠于哈利·辛格的部队,朝斯利那加进军。

为了把握这个黄金良机,彻底控制查谟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加大对忠于哈利·辛格的土邦军队和土邦各级政府的策反,导致土邦军队中大批穆斯林士兵逃亡,整个土邦行政机构也逐渐瓦解。为了给哈利·辛格造成更多困难,巴基斯坦还对查谟克什米尔进行经济封锁,切断了诸如谷物、盐、油、汽油和煤油等重要生活用品的供应。汽油短缺使查谟和克什米尔之间的交通运输系统瘫痪, 财政系统也陷入枯竭状态,邮政电话和电报系统更是处于瘫痪状态。在没有饷银、补给系统断绝和通信系统崩溃的情况下,忠于哈利·辛格的查谟克什米尔土邦军队根本没法阻挡巴基斯坦民军的突击。在查谟克什米尔西南地区,巴基斯坦民军迅速控制了大片领土。在首府斯利那加平原,巴基斯坦民军占领了巴拉穆拉。

形势的急剧恶化迫使查谟克什米尔君主向印度求援。在君主哈利·辛格于1947 年10月26 日签约加入印度联邦后,印度陆军迅速利用空运和陆路紧急开赴克什米尔和查谟。在印军的猛烈打击下,巴基斯坦民军被迫退却,印军解除了民军对拉乔里(Rajauri)的包围。不过,奔杰还是被民军从四面八方团团包围,只能靠印度空军空投的补给勉强维持了一年。1947 年11 月底,巴基斯坦民军沿着杰赫卢姆山谷公路很快抵达斯利那加外围, 却被印军击退。印军还夺回了基申根加山谷、蒂特瓦尔和古赖斯。在北面,巴基斯坦民军强攻打下了吉尔吉特,经过长期围困拿下了斯卡尔度,又通过突袭攻克了卡吉尔和达拉斯。列城也受到了威胁。从1948 年头几个月开始,巴基斯坦正规军开始进入克什米尔和查谟,与印军交战。尽管如此,印军还是灵活运用坦克,突破了佐吉拉,于1948 年11 月夺回了卡吉尔和达拉斯。

第一次印巴战争中奋战在查谟克什米尔的印度陆军将士,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印军装备确实很简陋

战争打了一年多,印军虽握有战场主动权,但随着巴基斯坦正规军加入战场,双方逐渐打成僵局。采取军事手段完全夺取查谟克什米尔的设想,对印巴双方来说都已化为泡影。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政治谈判达成军事停火协议,就成了印巴双方唯一的选择。经过艰苦漫长的谈判,印巴双方于1949 年1 月1/2 日夜在查谟克什米尔境内达成停火协议,并沿着南起马纳瓦尔、北到开伦至锡亚琴冰川处划定分界线,印度控制查谟克什米尔60% 的地区,人口约400 万;巴基斯坦控制剩下的40% 的地区,人口约100 万。

为了取得这个来之不易的“胜利”,印度陆军在围绕争夺克什米尔的第一次印巴战争中蒙受了相当大的损失,有1103 人战死、3152 人负伤,合计损失4255 人;此外,印度空军也战死了32 人。查谟克什米尔土邦军队则有1990 人战死或失踪。巴基斯坦方面,人员损失为(主要是民军)6000 人战死,14000 人负伤。

印军装备的3.7英寸炮

虽然印巴双方签署了停火协议,可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印巴双方应该双边撤军,让查谟克什米尔人民举行全民公决,投票决定他们要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可印巴双方都拒绝撤军。不仅如此,两方还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建立了印控查谟克什米尔政府和自由克什米尔政府(Azad Kashmir Govemment, “Azad”在乌尔都语的意思是自由),两个地方政府相互敌视,水火不容

为了便于日后组织渗透和策反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陆军有效利用停火时间生效前一刻,穿过布尔齐尔小径,抢占了古赖斯前方几公里和俯瞰卡吉尔周围和卡吉尔—列城公路周围的山头,以及哈吉皮尔小径和查木布西面的开阔地。

在1965 年发生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方面正是依托这些具有战略价值的山头和小径,以及开阔地对印度发动了大规模武装渗透和大规模地面进攻。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