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理论?

 张春强2022 2018-01-30

写在前面的话:中国经济有后发优势,我们的管理学研究也有后发优势吗?面对错误理解理论和科学的西方学界,中国学者更多地需要拿来主义,而不是效仿与盲从。

 

从“什么是科学”一文中可以看出,数十年来,管理学研究错误地理解了科学,在做学界认为的“科学研究”时,大多数人既没有科学目的,也没有科学精神,只遵循了主流期刊认可的科学方法。“方法中心论”的科学研究在美国主导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十分流行,这是科学队伍中的一群怪胎,是制度压力下职业发展功利主义导致的一类怪胎。

比这个怪胎更可怕的是,西方管理学界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理论!他们任性地定义理论,盲目地扩大理论外延,以便让人信服自己做出了理论贡献。

大家知道,在组织管理学科中,几乎所有的顶级管理学期刊都十分强调论文发表的理论贡献;然而大家也知道,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管理领域内的理论发展便陷入了平缓发展期,如今学者们所依赖的理论基本还是三十年前开发的理论。在研究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论文数量加速提升,组织与管理理论却未能实现相应的发展。当前,本学科领域理论发展明显出现瓶颈状态,而且还看不到希望,这显然不是因为学科理论体系已经成熟,而是本学科理论创新真正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作为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学者,在管理学界已经浸泡了二十多年,我深感组织与管理学科现有的概念与理论体系本身问题突出:理论体系丛林纵生,概念体系内涵混乱,逻辑体系主干模糊,学科发展基石不见。

追根求源,这一状况源自西方管理学界对理论的不求甚解和错误理解。由此导致两个不合理的方面很难改进:现有理论提供的认识与发展空间十分狭小,理论生长与衍生潜力有限;本领域的学者们发展理论的方式与方法出现了问题。

翻开管理学文献,不同学者对理论的界定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但趋向正确的理解往往被同行遗忘,简单可操作的肤浅的理解却被发扬光大。在行为科学领域,Kerlinger(1986)对理论的界定比较流行,认为理论是一组相互关联的构念、定义和命题,通过变量之间的特定关系揭示现象,目的是解释和预测现象。组织管理学科内目前比较容易获得公认的理论内涵是:理论表明的是在相应的逻辑和假设前提下对于一系列构念之间关系的系统性解释,在这个系统之中,构念与构念之间通过命题相联系,变量与变量之间则通过假设联系在一起。那么,当前对于理论的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地表述了理论的本质属性与内涵呢?

首先,从内容上分析,理论拥有多种不同的基本形态。我们(章凯、罗文豪、袁颖洁,2012)的研究表明,在成熟学科的理论发展中出现了五种不同的基本理论形态,分别是旨在揭示事物内在结构的结构型理论、旨在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本质型理论、旨在揭示不同事物或现象间相互关系的关系型理论(又可细分为概念型关系理论和变量型关系理论)、旨在揭示事物及事物间关系演变趋势的演变型理论、以及着重于审视学科性质和现有理论形态的元理论。其中,元理论是学科理论体系中最抽象、最基本的层次,本质型理论、概念型关系理论和演变型理论则处在较为抽象的层次,结构型理论和变量型关系理论处在较为具体的层次。具体性较高的理论形态的发展往往展现出一个学科研究繁荣的程度;然而,只有抽象性更高的理论形态得以较好的发展,才能够真正地推动一个学科的良性发展和逐步成熟。在当前的管理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多是结构型理论和变量型关系理论,本质型、演变型和元理论都存在着发展不足和研究匮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上文的理论定义不无关系。正是由于学者们对于理论的理解多局限于“构念”、“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使得有关研究对象本质、变化发展规律、以及指导学科发展之元理论的发展严重不足,并对管理实践和学科发展都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

第二,从理论的表达形式来看,不同学科由于研究对象的差异,主要的理论表达形式可能有显著的不同。例如,在物理学的力学、电磁学、热力学中理论通常以概念界定和变量关系的形式出现,如牛顿力学第二定律界定了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加速度)同其受力状况和自身质量的关系。这一理论表达形式与管理学文献中的理论形式描述是一致的。但在化学中,许多重要理论都不是通过变量关系来表达的,例如原子结构理论、分子结构与分子运动论、核外电子运动理论、化合价理论、元素周期律等。在生物学中,细胞结构与遗传规律也不是通过变量关系来表达的。从上述多学科的比较可以发现,不同学科的理论表达形式首先取决于该学科研究对象的特征和研究问题。选择怎样的理论表现式,需要服务于研究问题的需要,服务于学科发展和理论使命的完成。基于概念或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构建理论,显然只是学科理论得以呈现的一种可能形式之一。我们认为,管理学中的理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变量或构念之间的关系,而应对其它可能的理论形式保持足够的开放性,真正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中心来建构和检验理论。

第三,从对理论属性的界定来看,管理学文献对理论的界定是对理论表达形式的一个描述性定义,虽然一些学者在界定时也强调了理论的解释与预测功能,但对理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并无任何约定或描述,更没有为保证理论能够实现其解释和预测功能提供任何边界条件。事实上,对理论的如此界定已经让很多管理研究者认为:只要提出新的概念关系或检验了新的变量关系模型,理论贡献就有了。于是在学术期刊中新的变量关系模型不断发表,而不管这样的模型与真实世界的管理现象有何联系,也不用思考这些模型针对什么学科问题,在学科发展中有何意义。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大量管理学研究明显脱离实际,管理学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真实世界中发生的管理现象,管理研究在管理实践体外循环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

什么是理论?科学哲学家亨普尔(Hempel1966)对于理论的界定能够较好地概括理论的本质特征。亨普尔认为,理论追求解释规律性,理论将现象看作其背后或之下的实体和过程的显现;这些实体和过程受特定的理论定律或理论原理所支配,从而可以为研究对象提供比较深入和准确的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