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破解城市菜价贵,菜贱伤农的商业模式

 快乐男厨师 2018-01-30

一种破解城市菜价贵,菜贱伤农的商业模式

近年来,奶农往河里倒牛奶,瓜农往河里抽瓜,菜农菜烂在地里,这种菜贱伤农的事屡屡发生。与此同时,菜贱的时候城市高昂的菜价岿然不动,菜价稍微一涨,很多中产家的保姆都不敢买菜。如何破解这个想吃菜吃不起,种啥啥赔钱的难题,深深困扰农业发展的基本面。今天,小编给大家拟了一套方案,大家给欢迎批评指正,绝对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问题的症结

闲话少说,直奔主题。城市的菜价以某个国家级中心城市为例。一半是房租,40%是人力和物流,只有10%是菜的进价。这就是说,10块钱的菜,只有1块的降价空间,即使菜农卖菜不要钱,也顶多降到9块一斤。涨价就好理解了。城市的朋友们可能还会注意到一种现象,几毛钱一斤的菜越来越少见,秋葵,芦笋类的贵族菜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要说的溢价问题,小区门口的蔬菜店挣到劳力的钱不是目的,这是个死钱,是完成生活费智能的,菜的溢价才是利润。所以,像南瓜,冬瓜类的比重收益低的产品逐渐被淘汰,大闸蟹,进口水果,雪花牛肉,店主会积极推荐。但,菜农还是一头雾水,所以,继续赔钱。

解决问题的关键

  1. 菜价的房租部分解决掉。

  2. 流通效率提起来。

  3. 供需双方沟通起来。

  4. 符合城市管理的要求。

一种可行的方案

很多房地产公司还是有城市发展理念的,在小区内预留菜市场,不使用门面,就大大降低了卖菜成本。政府的菜篮子工程,补贴蔬菜运输车,高速免费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终端菜价。但是还不够。在北京的很多小区,流行了一种市集模式,每天早上6点到7点早市,既不影响交通,同时方便了群众,又没有房租,工作人员按销定工资,不耽误上班,一举多得。在郑州省委大院旁边经一路早市同样很受老百姓欢迎。这很值得社会各界思考。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值钱,甚至寸土寸金,已经容不下菜市场了?!

各界的责任

城市管理者:一味堵截小摊贩只能阻碍社会的发展,如何在环境治理和民生工作两者之间协调好而不是对抗才是真正管理水平的体现。

蔬菜企业:一方面,组织好产品,少污染,少浪费,标准化,使生产部门有序生产。一方面实施好平价菜进城,与政府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环境治理。

菜农:好好种菜,种好菜。

消费者:尊重劳动,不浪费。

头条君发毕业证之后,发现很多工具手机上不能用了。大家凑合看,小编尽力做到文章美观,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