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赞扬孩子不要太过分

 魔诡 2018-01-30

人们常说过犹不及,就是说事情做过头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教育孩子需要赏识和赞扬,但是如果过分赞扬孩子,不但对孩子没有好处,反而激起孩子的骄傲情绪,使孩子变得狂妄自大起来。

很多父母表扬孩子时,没有用恰当的词语,导致夸大了孩子的优点。例如,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画的画不错,就说:“嗯,真不错,你的画赶上大师的水平了。”这就言过其实了,还不如一句“这幅画画得很逼真,蛮好看的”来得更实在。

心理学家H.G.吉诺特通过研究发现:“幼儿受到过分表扬,觉得自己不值得表扬,反而感到不安。”比如父母表扬孩子“你今天真乖”,可是孩子有时觉得他心目中的自己并不那么乖,这样夸他反而让他心里有压力,因而会对父母的称赞产生反感。所以,过分的赞扬并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有可能促使其恶劣行为的产生。

陈昊是家中独子,长得聪明可爱,家里条件又很好,可谓是天之骄子。从他一出生开始,家人就对他非常宠爱,他们用惊喜的目光看着孩子的每一个成长每一个进步,总是时刻用夸张的口吻对孩子进行表扬与夸奖。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见到他就夸,而陈昊也习惯了这种表扬,他已经将表扬当成了每日必不可少的内容。

孩子在这样的夸奖中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发现,如果哪天不对陈昊进行表扬,他就提不起精神,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有一次上课的时候,陈昊与同桌讲话,老师客观地说了他和同桌,没想到他竟然感到很委屈,然后在课堂上号啕大哭起来。

现在有很多父母都意识到了赞扬对孩子的意义,常常把表扬孩子的话挂在嘴边,而且用很夸张的词夸奖孩子。这样做虽然帮助孩子建立了自信,但是也会使孩子变得狂妄自大,使孩子对自己没有客观的评价和认识,以致减弱了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无法面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受到过分表扬的孩子,独立性明显不如那些受到适度表扬的孩子。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受到过分表扬的孩子通常无法对问题做出果断的回答,显得优柔寡断。而且一旦回答错误,还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程度的精神压力,让他们无法承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变得优柔寡断,没有原则,丧失自我标准。

作为父母,应该明白:赞扬和药品青霉素一样,不是随便拿起来就能用的。必须遵循应该使用的量和度,并注意可能产生的过敏性反应。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根据孩子的努力程度和成绩给孩子恰当的赞扬,而且赞扬不能涉及孩子的个人品格。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周末的时候,孩子把家里打扫收拾了一番。如果你看到了孩子的表现,你会怎么赞扬孩子呢?有的父母就会说:“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你今天真是乖呀!”这样的赞扬对孩子没有好处。因为过分的赞扬会显得很抽象,孩子听了未必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得到的肯定。其实,你只需要对孩子说:“家里今天真干净,看着叫人心里舒服。谢谢你,孩子!”这样就能起到肯定孩子的作用。要记住,赞扬只是对孩子的努力和付出表示肯定,也许只要那么一点点就够了。

沈淘淘拿着一幅她刚完成的画作让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了一会儿,然后对她说:“这只小毛驴画得可真细致,草地的颜色也很漂亮,整幅画看起来都非常协调!”接着,妈妈又再次认真地观察了一下,又对淘淘说:“天空中还有一块空白,如果你能在那儿添点什么,这幅画就更完整啦!”

淘淘听了妈妈的夸奖非常高兴,而妈妈的意见也让她发现了画中的不足,于是她信心十足地继续画了起来。

这位妈妈的明智之处在于,不仅在值得表扬的地方及时表扬了孩子,还为孩子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指明了孩子努力的方向,鼓励孩子继续努力。而孩子也因为妈妈的表扬而受到鼓舞,同时妈妈指出的不足让孩子确立了新的目标,并让她明白,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父母对孩子的表扬要浓淡适度,切不可滥用。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一切都赞不绝口,就会助长孩子的骄傲自满心态。心理学家的实验和研究发现,受到过度表扬的孩子会害怕挫折和失败,害怕自我挑战,也害怕别人来挑战自己,甚至还会因此放弃一些带有挑战性的集体活动。

任何事物都要有度,因为过犹不及,所以要懂得适可而止。对孩子的表扬也是一样,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和负担,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内疚感或是自满等负面情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