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漳浦佛曇楊氏大祖

 楊慕羲 2018-01-30
 
  在閩南沿海,有一顆璀璨的僑鄉明珠——漳浦佛曇鎮。佛曇,古稱佛潭,俗稱浮南橋。佛曇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物產豐富,是閩南聞名的千年文明古鎮。

  佛潭地名由來很久,根據漳浦縣志記載,開漳聖王陳元光有首詩,篇名叫“曉發佛潭橋”。由此可見在唐初佛潭與佛潭橋就頗有名氣了。為何叫佛潭呢?因為先鋒村東北的山上有塊大石頭,形狀如佛頭,山下西側有個潭,潭里的水清澈如鏡。每當旭日東升,山上的佛頭被日光一照,倒像就映入潭中,惟妙惟肖,令人神往。于是,人們便把這個地方叫作佛潭。以後,佛潭的內涵擴大,逐步成為這一帶的總地名。

  佛潭境內,有一條鴻儒江,長93.2公里,江水浩浩蕩蕩奔流,注入佛曇海灣內。在入海口不遠處,建有一座橋梁,據說早期以浮木作橋,兩頭以鐵鏈固定,隨潮汐漲落。這橋就叫佛潭橋,許多人便把佛潭橋當作佛潭的代稱。又因方言諧音的關系,佛潭橋變成了浮南橋。至今,仍有海外鄉親寄信時將地址寫成“漳浦浮南橋”。大約于清末,“潭”字被寫成“曇”字,兩字同音,于是佛潭變成佛曇,一直沿用至今。

  佛潭楊氏祖祠俗稱楊氏大祖,位在佛潭鎮市場前。佛潭楊氏祖廟理事會會長楊珠維介紹說,楊氏祖祠始建于清康熙午年(1690年)。宗祠保存完整,1985年被列為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楊氏祖祠,二進兩廳一天井,六楹三開間,土木抬梁結構。正座安置新制祠龕五座,祠內帖瓷書山水,立鐵欄護階,外牆面嵌騰龍舞鳳、麒麟花草八幅青石雕。祠寬二千二十一米,深三十一米。祠前有大廣場,面積約二千平方米,廣場前有大潭池,面積約一千平方米。佛潭楊氏祖廟理事會副會長楊金興介紹說,一般建祠堂講究“前魚塘後果子”,也就是說,祠堂的前面要挖個魚塘,祠堂的後面要栽果樹。楊氏大祖後面以前固定要栽七棵榕樹。旅居海外的佛潭楊氏宗親如果遇到同樣姓楊的宗親,只要問說“大祖後面幾棵榕”,就可以判斷對方是不是從佛潭出來的。

  听眾朋友,在楊氏祖祠內,兩廡立有嘉慶十二年(1807年)重修祖祠碑,嘉慶十三年累葉追遠建廟碑,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祖廟落成題名記等三方碑刻。

  宗祠內有“南天一柱”、“父子總戎”、“父子五代”、“五代同堂”等匾額,其中“南天一柱”的匾額是康熙皇帝對南征北戰、一生戎馬倥傯的左都督、福建海--總兵兼閩浙粵三省總巡楊世懋的表彰。

  楊世懋是佛潭楊氏的第十五世孫,天資聰穎,好習武藝,十四歲的時候,他的堂叔回鄉省親,看到世懋虎背熊腰,超然脫俗,非常喜愛,就讓楊世懋入伍當兵,並將他帶在身邊,教習兵法,指點武技。楊世懋到二十歲的時候就已成為一位有勇有謀的健將。後來,楊世懋隨清朝名將萬正色平定吳三桂、耿精忠的叛亂,打退佔據廈門的鄭經,率兵北上討伐沙俄,逼沙俄簽定了《尼布楚條約》,立下了赫赫戰功。隨後,康熙欽點楊世懋為福建海--總兵,總巡閩浙粵三省。楊世懋受命後,以德化民,並剿滅大股海盜和倭匪,讓閩浙粵三省從此升平,黎民百姓安居樂業。

  康熙四十五年,楊世懋奉旨晉京朝覲,復奏東南沿海三省江洋大盜、倭匪盡已翦除,人民安樂,康熙大喜曰︰“卿為國盡職盡忠,誠我朝南天一柱,朕寬心矣。”並御賜“南天一柱”匾額,讓楊世懋榮歸謁祖豎旗掛匾。

  漳浦縣佛潭鎮有楊氏祖廟,而在金門縣官澳村,也有一座楊氏祖廟。兩座祖廟形似神似,祖龕的牌位,一世祖均是楊亮節。佛潭楊氏和金門楊氏淵源很深,他們供奉的始祖楊亮節是南宋二位末代皇帝垂簾听政的楊太後之兄,官封處置使。元兵入侵,楊亮節保護益王(趙--)、廣王(趙--)南奔。公元1276年5月,楊亮節的外甥益王即帝位(史稱端宗)于福州。11月元兵攻陷福州,楊亮節隨駕至泉州,因軍務之需離開泉州。返回泉州時,少帝一行已至潮州,楊亮節遂攜三個兒子世昌、世耀、世隆追隨少帝。三子世隆途勞染疾,便寄養于漳浦佛潭農家。楊亮節與長子、次子趕到廈門,想覓船前往廣州崖山與少帝會合,此時傳來崖山兵敗、少帝投海的不幸消息,楊亮節悲憤不已,遂與兩子渡海到浯州(今金門),隱居于官澳珠寶石下,誓誡子孫莫為元臣,後郁郁以終。

  潭先祖世隆娶妻陳氏,生四子。因定居佛潭,故以“佛潭”為號,其長兄、二哥也隨之號為“佛細”、“佛成”。世隆七旬時作自述一文以示子孫,記載其父及兩位兄長定居浯州官澳的情況。

  金門縣官澳楊氏祖廟大門的對聯是︰“翊主南遷矢志冒危惟報宋,思君北向甘心就隱不臣元”,概括敘述了那一段辛酸的歷史。楊亮節定居浯州達山之麓後,將當地命名為“官澳”,“官”字指其歷代在大宋朝廷做官,“澳”字則指地處海灣之旁。金門楊氏從始祖亮節公起,派系繁衍,迄今共有30世。目前金門有其後裔8000多人,宗祠、家廟8座。佛潭楊氏祖廟理事會副會長楊金興介紹說,現在佛潭楊氏後裔有十幾萬人,遍布海內外。

  佛潭和金門的宗親歷來往來頻繁,清末重修祖廟的碑文上記載︰“自明迄清,凡有修廟,皆佛潭之來倡首……”官澳的楊氏祖廟也常有大陸宗親前往謁祖。清末官澳楊氏祖廟修建時,資金短缺,僅夠建後堂之用,佛潭宗親知道後發動募捐,續建了前堂。2001年底佛潭楊氏曾組織30多人前往金門拜祖。佛潭楊氏祖廟理事會副會長楊金興介紹說,金門官澳村的宗親也多次到佛潭會親謁祖。

  (作者:黃偉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