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逢花开】历久弥新的周昌谷艺术

 澹水老逸 2018-01-30

上世纪50年代与潘天寿、邓白、吴茀之、倪贻德等民盟的同仁摄于外西湖,右上为周昌谷先生


我的老师金家骥是浙派的代表画家,他曾师从周昌谷先生。在美院,周先生是他的班主任,金老师是班长。金老师 1960 年毕业并留校任教,俩人成为同事,后来成了邻居。他们又都是乐清人。所以我跟金老师学习,他经常跟我讲周昌谷先生的一些事情。

在一个画家成长的过程中,游历与思考非常重要。周昌谷先生去敦煌临摹和写生回来后,就跟金老师说,他触动于敦煌的色彩。的确,对比南北朝、隋代的一些人物画中的人物手势、画法、色彩,对周先生画作的影响非常大。


周昌谷 秋色


正如赵跃鹏所言,周先生的色彩非常厚重,流动性非常强。他画的人物画,画面背景与人物都非常协调,而且不是为了画背景而画背景,整个的背景跟人物统一,将画面把握得非常平衡。并且,他对空间的把握,对体积的塑造,都做到了非常高的高度。其书法亦与他的画非常协调,相得益彰。金家骥老师曾说,周先生每天都在坚持临摹书法,其中有对八大的吸取,还有对一些碑帖的吸取。

周昌谷是潘天寿的学生,但他画作在构图、题材、意境,还有思想和创作的方法跟潘天寿有很多不同,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人物画的创作上,地域文化给画家有很深的影响。雁荡山既有北方的雄壮,又有南方的灵秀。周先生的画,用笔、用墨、用色,有着如雁荡山水一般的灵秀动感。


潘天寿、周昌谷、潘公凯在一起


中国文化的最高精神就是不被有形世界所牵引,不被物质世界和人的本能、肉欲所制约。这是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和最高追求,超越现实,超越物质,超越繁冗的尘世。于是中国人讲“平常心即道”,讲安贫乐道,讲从容中道。周昌谷先生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却能创造鲜活的艺术,他追求是安贫乐道,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他的中晚期人物创作中,我感觉到他是多么地超越现实,他的心灵世界、生命感触,是那么深沉,又那么悠远。


周昌谷 山阴道上


我手头有一本书,是北京饭店藏画集《现代中国画选》,李可染题写的封面。1987年,周昌谷先生刚去世时出版的。南方的画家作品只有潘天寿、周昌谷的。其他作品分别是齐白石、傅抱石、黄永玉所绘的。

细细品读,我觉得周昌谷先生的画过了这么多年,还是非常有新意。他的绘画语言,色彩运用都很有创新,但用笔还是传统的。绘画的品格具有传统的意义和气息。其艺术与审美世界可望而不可及。他是一个真诚的艺术家,对艺术,对同事,对朋友,对学生和家人,都让人感动。即便再过数十年,也许我们还会感觉,先生依然生活在我们面前。


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何加林工作室助理、雁山艺馆秘书长


来源:《如逢花开:首届雁山艺坛研讨文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