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狼性的一生(二):与诸葛亮顶尖对决,逐渐展露野心

 金色年华554 2018-01-31

司马懿狼性的一生(二):与诸葛亮顶尖对决,逐渐展露野心

司马懿一生中有四件大事,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手段与武功谋略。分别是计除孟达,智敌吴蜀,远征辽东,当然,还有高平陵之变。

一、计除孟达

227年,诸葛亮上出师表,来年挥军北伐,第一次北伐显然经过严密的筹划,是以三郡同时响应叛魏,关中震动,实际上不只如此,孔明更早就埋下了另一个伏笔。

这个伏笔,乃是孟达的军队。

《晋书‧宣帝纪》初,蜀将孟达之降也,魏朝遇之甚厚。帝以达言行倾巧,不可任,骤谏,不见听,乃以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

孟达原为蜀汉将领,投降曹魏后,巧言令色,深得文帝欢心,司马懿劝谏说不可重用此人,曹丕不听,让孟达领新城太守,并假节。曹丕死后,孟达在魏国失去了靠山,忧心忡忡,这时候诸葛亮开始与他书信来往,煽动孟达举兵叛魏。

《晋书》与《三国志》皆有描述此节,内容稍有出入,大意相同;司马懿听到风声,得知孟达有反叛之心,但二公子不动声色,他写了一封信安抚孟达,说道:

将军当年弃刘备而去,我们当然知道你忠于国家,才会对你委以重任,现在愚蠢的蜀人都怨恨你、诸葛亮也想除掉你,以致有这些谣言,别担心,我才不会被骗呢!

孟达看到这里,放下心来,还写了封信给孔明,信中说:

司马懿在宛城,距离洛阳八百里,距离我一千两百里,就算他得知起事消息,发函请示皇帝约需要十天,明帝下旨送达约需要十天,司马懿再调兵遣将又需要十天时间,到时候我已经整军完毕、固守上庸,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八天之后,孟达简直不敢相信他的眼睛──司马懿亲率大军而至,兵临城下。上庸城三面阻水,易于防守,孟达又在城外筑栅栏抗敌,但根本挡不住司马懿这波闪电攻势,魏军渡水破栅,经过了半个月的进攻,孟达外甥邓贤、将军李辅开城投降,司马懿斩孟达,将其首级送回洛阳禀告皇帝。

这件事恐怕只有司马懿能做到,此战除了精准的策略,更倚靠他的地位与权力,因为魏明帝信任司马懿,才能做到「先斩后奏」,迅速平乱。

诸葛亮策反孟达,对于魏国来说,原本是个头痛的问题,想不到司马懿一面写信麻痹孟达,一面急速行军,仅仅费时八天,在尚未请示魏明帝之际便已杀到上庸,让孟达和蜀汉兵马措手不及,错失了连手的机会。

这是司马懿典型的战略:精湛的演技,闪电般的奇袭。

司马懿狼性的一生(二):与诸葛亮顶尖对决,逐渐展露野心

孟达

二、智敌吴蜀

《晋书‧宣帝纪》孙权围江夏,遣其将诸葛瑾、张霸并攻襄阳,帝督诸军讨权,走之。进击,败瑾,斩霸,并首级千余。迁骠骑将军。

226年,曹丕方过世,孙权兵分两路攻打曹魏,司马懿督军作战,大破诸葛瑾,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人,《晋书》与《三国志》皆有记载,二公子替魏明帝曹叡立下大功,迁骠骑将军。

这一年,司马懿47岁,记录中这是他初次用兵,虽然曹丕封他为抚军大将军,但军权原集中在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身上,而司马懿手握重兵,其实始于曹叡在位这十余年间。

曹叡听从曹丕的遗言,对司马懿给予绝对的信任与权力。

司马懿先击败诸葛瑾,再除去叛将孟达,只能算是牛刀小试,这些并不是能够与他匹敌的对手,说起二公子的宿敌,当然就是这个人──228年,诸葛亮展开北伐,其后魏国与蜀汉连年交战,大将军曹真负责御敌,曹真晚年染病,这个重责大任便落到了司马懿身上。

接下来,就是各位观众期待的剧本,司马懿与诸葛亮开始进行顶峰对决。

《晋书‧宣帝纪》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

上邽之役,乃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生涯中唯一一次正面交锋,诸葛亮兵发祁山,声东击西转攻上邽,瞄准了当地麦粮,魏国诸将尽皆惊惧,司马仲达挺身而出,对众人说道:「别怕!诸葛亮谨慎持重,他在扎稳阵营后才会开始割麦,我们趁机赶路,只要两天时间就能追上他了!哈哈哈哈哈!」

于是司马懿率大军日夜兼行,来到上邽,诸葛亮听到二公子的笑声,竟望尘而逃。

《晋书‧宣帝纪》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司马懿又道:「我们这样没日没夜的赶路,敌军若懂兵法,应该趁此良机攻击,诸葛亮却躲避不敢作战,我看他根本没什么本事,哈哈哈哈哈!」

《晋书‧宣帝纪》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最后两军交战,二公子大获全胜,诸葛亮退兵遁逃,司马懿追击破之,斩首上万人──奇怪的是,魏国这场漂亮的胜仗,《三国志》中一个字也没有提到。这场战役疑点重重,很可能只是晋人的意淫。

《晋书》这段记载并没有其他史料左证,而陈寿在西晋为官,撰写《三国志》取材严谨、颇受佳评,然而其立场不得不尊崇魏晋统治者,故无法替司马家立传,但对于司马宣王的功绩多有记载,怎么会偏偏漏掉这场大胜仗呢?

除了司马懿,与上邽之役有关系的还有郭淮、费曜、张郃等人,陈寿仍是语焉不详,只在张郃传中含糊地写下这一笔。

《三国志‧张郃传》诸葛亮复出祁山,诏合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合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合右膝,薨。

对照诸葛亮本传,虽然没有写明谁胜谁败,但真相似乎已经掩盖不住了。

《三国志‧诸葛亮传》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合。

诸葛亮受到李严谎报军情拖累,粮尽而还军,并非战败,反而在退兵时射杀了魏国名将张郃,至于司马懿追击斩首万人之事,若此言属实,恐怕诸葛亮又得自贬三等了,怎么没有任何相关记录呢?

由此观之,此战有三种可能,第一,司马懿大获全胜;第二,双方交战有胜有败,各自吹捧;第三,实际上,这是诸葛亮的胜利。我相信的是最后一种。

《汉晋春秋》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宣王遇于上邽之东,敛兵依险,军不得交,亮引而还……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诸将咸请战。五月辛巳,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第三种可能,也就是《汉晋春秋》的记录。避而不战的不是孔明,而是精明的二公子,他从来不做没有把握之事,但诸将不满的声浪越来越大,司马懿只得出兵与诸葛亮正面交锋,在武侯的调度下,魏延、高翔、吴班一举击溃魏军,斩敌三千人、获玄铠五千领,司马懿仅能自保回营──二公子的粉丝倒也不必难过,此事对于司马懿其实是有好处的;他学到重要的一课,那就是以后再也不跟孔明打了。

《晋书‧宣帝纪》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以候其变。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帝怒,表请决战,天子不许,乃遣骨鲠臣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

司马懿狼性的一生(二):与诸葛亮顶尖对决,逐渐展露野心

诸葛亮

三年后,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魏国知道孔明远征,急于求战,司马懿记取教训,无论诸葛亮如何挑战,他始终不动如山。

诸葛亮使出大绝招,送了一袭与司马懿非常相衬的女装过去,二公子见状大怒,却写信问皇帝说:「陛下,孔明欺人太甚,我可以出去跟他大战三百回合吗?」

魏明帝立刻贴心的回答道:「不准出战。」

《晋书‧宣帝纪》后亮复来挑战,帝将出兵以应之,毗杖节立军门,帝乃止。初,蜀将姜维闻毗来,谓亮曰:「辛毗杖节而至,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心,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茍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诸葛亮持续挑战,二公子装出要打的样子,但都被皇帝遣来的辛毗仗节挡了下来──这出戏大家都看明白了,但姜维当时仍是个青涩的年轻人,他还不明白。

姜维说:「丞相,他们派了个军师拿着符节而来,这下贼子无法出兵了。」

孔明道:「傻孩子,对面本来就不想出兵,要打的话早就打了,哪有千里迢迢跟皇上请战的道理,他只是担心长期避战导致军心涣散,于是写信回去,请曹叡和辛毗陪他演了这出戏。」

这个战术确实厉害,头颈能转动180度的恶狼固然可怕,但把头缩进壳里的乌龟更是可怕,360度毫无死角。

另一方面,司马懿写了封信给他的弟弟司马孚,信中说道: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破之必矣。」

司马懿所言不错,他与诸葛亮最大的不同,在于对权谋的执着与欲望,二公子有野心,能够忍人之不能忍,也能够抓准时机做出决断,这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晋书‧宣帝纪》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竟如其言。

此次交手,孔明与仲达以和局收场,平心而论,司马懿确实有胜过诸葛亮之处,这点正是最后两人分出胜负的关键:

《三国志‧诸葛亮传》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因为司马懿活得更久。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

二公子胜而不骄,看过诸葛亮遗留下来的营垒痕迹与兵图残卷,留下了一句名言:「孔明真是天下奇才啊!」

但他胜过了这个天才。

司马懿与诸葛亮顶尖对决的故事到此结束,然后,二公子的传说才刚开始。

三、远征辽东

《三国志‧明宣帝纪》二年春正月,诏太尉司马宣王帅众讨辽东。

238年,司马懿59岁,辽东太守公孙渊造反,魏明帝又请出了这位他最信赖的老将军。

《晋书‧宣帝纪》是时大修宫室,加之以军旅,百姓饥弊。帝将即戎,乃谏曰:「昔周公营洛邑,萧何造未央,今宫室未备,臣之责也。然自河以北,百姓困穷,外内有役,势不并兴,宜假绝内务,以救时急。」

司马懿此时位高权重,对于魏明帝修筑宫殿、劳役百姓,他直言上谏说,现在人民穷困,并不是建宫殿的好时候,让我们先解决眼前的威胁才是正途。

此次远征,司马懿率牛金、胡遵偕四万大军出京都,魏明帝亲自相送,并由司马师、司马昭送至故乡温县,宴饮累日,衣锦荣归再踏上征途,这旅程让一向沉稳的司马懿慨然有感,高歌道: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这应是司马懿酒后所作之诗,唱出了豪情壮阔,也唱出了他的野心。肃清万里,总齐八荒:这八个字无比霸气,可见内心深处平定天下的大志。告成归老,待罪舞阳:司马懿毕竟老练,吐露雄心壮志以后,结尾却又如此谦卑,因被封为舞阳侯,他说功成以后便会乖乖回到舞阳,听从陛下的发落。

司马懿狼性的一生(二):与诸葛亮顶尖对决,逐渐展露野心

两汉辽东形势

这自然是司马懿的演技了,人就是这么奇妙的生物,越是年老,反而对权力越是心热。

《晋书‧宣帝纪》帝盛兵多张旗帜,出其南,贼尽锐赴之。乃泛舟潜济以出其北,与贼营相逼,沈舟焚梁,傍辽水作长围,弃贼而向襄平。

行军至辽水,辽军坚营高垒,难以攻略,魏军先在南滨作势强攻,辽东精锐皆集结于此,司马懿再率军悄悄渡河至北岸,筑起长围,似是有意直取襄平城,魏军诸将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二公子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于是司马懿召开作战会报,向众人说明他的战略:「大家看到我军舍弃南滨,建造长围,以为我又要以乌龟战术长期抗战吗?错了,正好相反,筑长围、取襄平,只是幌子,当我们主力军队由南至北而上,敌军害怕襄平老家有失,只好叫阵出战,那么辽兵原本坚实的防守将变得薄弱,必可破之。」

司马懿率军绕过辽兵身后,敌军果然主动邀战,魏军大破原本难以攻克的辽军精锐,一连三战皆捷,大获全胜。

司马懿初始能力便胜过公孙渊,何况与诸葛亮多年交战,获得了大量经验值,公孙渊退保襄平,却又如何敌得过司马仲达。

《晋书‧宣帝纪》初,文懿闻魏师之出也,请救于孙权。权亦出兵遥为之声援,遗文懿书曰:「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之。」

公孙渊初时听闻魏军出师,与远方孙权结援,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孙权意思意思出兵应付一下,还写信跟公孙渊说了句风凉话:「我知道司马公精于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敌,我很替贤弟你担心啊!」

这句话是废话,毕竟两人的能力一目了然,换我也很替公孙渊担心啊!

《晋书‧宣帝纪》文懿攻南围突出,帝纵兵击败之,斩于梁水之上星坠之所。既入城,立两标以别新旧焉。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

公孙渊遣使求和,司马懿不许,在这种穷途末路之下也由不得他投降了,只能突围而出,司马懿率军斩公孙渊,然后入城,男子十五岁以上共七千多人,皆斩之,又诛杀公孙渊所封官员两千余人,收编剩余人口三十万,大胜而归。

狼,终究是狼。

司马懿的武功威望到达了高峰,也慢慢显露出他的另一面,就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具体内容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