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藏不露的李纨

 快乐老年435 2018-01-31

深藏不露的李纨

一、李纨的身份地位。

作者在第四回的开头就对她作了一番介绍,那段文字除了未提结局外,已可作为她的一篇小传:“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然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李纨是贾政大儿子贾珠的媳妇,宝玉的大嫂,称之为大奶奶。贾珠早死,遗有一子——贾兰,李纨就守着这个儿子过活,于家事上并未十分关心。下人们也并不十分惧怕这位孀居的主子。由于孀居守节,所以大观园的姑娘们都交由她管理,对姑娘们的言行进行约束教育。同时,也拿大观园的最高工资,和老太太、太太一样。

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身份地位呢?

一则,贾母和王夫人照顾她是寡妇,没有了男人就没有了生活的来源;二则照顾她有个儿子,那是荣府贾政一系的长房长孙;三则也是鼓励和奖励她的守节行为。

三、李纨这个人物,作者将她设置成一个有头脑有见识但又深藏不露的人物。

但是事实上,她并不是不露,而是不敢露。因为封建的礼教只要求她这样的人相夫教子,没有了丈夫就是没有了事业,所以贾母说她是寡妇失业的,可怜!若是她显露治家的才能,一则容易与凤姐起冲突,容易与她树敌,二则也是礼教所难以见容的,因为管家自然要和外面的男人打交道,对一个寡妇而言,就不太好,寡妇门前是非多,更何况是这样人家的少奶奶,就更要注意了。三则她是有儿子的,儿子将来才是她的主要依靠,果然判词中说她晚年凤冠霞帔,是因儿子有功名才受的诰封。

四、如何来忍受这样一种孤单和寂寞呢?

1.礼教的力量

“‘妇者服也’,理应服事于人。教育固可不必,连开口也都犯法。”(鲁迅《我之节烈观》)鲁迅先生很早就发现制度化所带来的性别压迫,并不是以尖锐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而是淹没在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被整个社会(也包括女性)所认同的习俗道德规范中,构成了男性统治女性的表面形态,女性的精神和心理被悄悄改变了,男性的标准日益成为女性衡量自己一切行为的准则,并在意识里承担了风气与道德堕落的责任。因此,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在那样的身份地位下,李纨无疑是需要以自己的幸福作为代价来换取那个社会那个家族的认可。

2.儿子的希望

还好,能有个儿子作为她的希望。如果没有这个儿子,她的生活会过得很艰难,在封建社会,没有为男人生下传宗接代的儿子也会是女人的过错,就连生下女儿也是会受到歧视的,所以,可以说这个儿子代替了她的丈夫成为她的依靠。另外,有了这个儿子,也使她有了精神上的寄托,她才能在这无望的生活里寻得一点希望。

3.大观园的宽松环境

大观园的宽松环境是她能够一吐郁闷的场所,作者特意将她的住所设在“稻香村”,是要让她的住所符合她的身份,同时又让她能有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只有在这个大观园中,和这样一群充满热情,有朝气,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女孩们一起,才能缓解她的压力和郁闷,才能让她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才能拥有内心的平静。

4.诗社的事业

由探春发起的诗社,却是李纨掌坛,她的表现是那样的积极,对这个诗社活动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一改在老太太、太太面前的低调,平庸。她的办事能力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思维敏捷、头脑清晰、做事周到、赏罚分明。她把这诗社作为一种事业来对待,做得相当的认真,也是用这种方式来补偿自己的怀才不敢露。

五、和凤姐的轰轰烈烈不同,她做事待人比较低调。

只是一次为平儿打抱不平的时候显示出她的反抗,对于这一点,凤姐也是清楚明白的,所以做低服小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还有一次宝玉挨打时王夫人哭诉贾珠时,也是李纨的真性情的表露。平时的安守本分也是她压抑自己的方式。

实际上,一切都是因为她的丈夫死了而改变了她的整个生活:

她不能太过于招摇自己,包括自己的居所,都不能于太多的装饰,颜色以素色为主。

本来应该由她来管理的荣府也交由凤姐管理,她还不能也任何的异议,只能默默地接受。

财物方面,因为少了当家男人的一份俸禄,她的收入只能是家族地租的分配,而且还少了男人的那一份地租份额,相当于是整个家族在养着她们母子,她们母子没有额外的收入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