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塞氏病

 86tui 2018-01-31
白塞氏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缠绵反复,治疗比较困难。著名老中医高辉远老师,潜心医道60载,诊治本病颇具特色,不落窠臼,独辟蹊径,创立新法新方,疗效显著,兹探讨如下。

一、从脾乖违,探讨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篇记载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又有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 初得三四日目赤如鸠眼; 七八日目四眦黑; 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说明我国古代医学家对此有过卓越的贡献。

关于白塞氏综合征的病因,西医尚未完全阐明,中医历代医家虽认识不完全一致,但多均遵循仲景,认为是湿热所致。高师认为本病临床具有湿热为患的特征,其证候表现多种多样,变动不居,病位甚广,可累及上下内外,为害多端。湿热上犯则表现口舌糜烂,目赤等症; 下趋则可累及前后二阴,表现龟头、阴唇、阴道、直肠溃疡等症; 浸淫肌肤经脉则可表现为血痹、脉痹,皮肤结节红斑等症; 流注关节则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 侵及脏腑,则可导致相应脏腑的病变。高师认为湿热主要分为外源性与内源性两大类,外源性湿热,只是诱因,通过内因才可致病,内源性湿热,乃是疾病的中间产物,不是病之根源。在长期的诊疗实践中高师体会到,湿热合邪,以湿为主,热因湿生,湿郁化热,故高师认为白塞氏综合征的发生多由脾土不健,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湿郁不解化热,而致湿热蕴结,所以脾土虚弱是本病发生的根源。

高师这种不拘泥于古,溯本究源,从脾乖违着眼探析白塞氏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见解,颇具突破创新的风格,实为后学典范。

二、补土伏火,创立新法新方

古今医家治疗白塞氏综合征,多从湿热着手,或以清热为主,利湿为辅或以利湿为主,清热为辅,应用仲景之甘草泻心汤或赤小豆当归散为主治疗,但高师临床体会对本病则治多不应,疗效并不显著。

高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治疗本病,应以治湿为要,因湿为热之窠,湿去则热孤,治湿要杜其来源,故当以补土伏火为主,以治其根本。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曾用《卫生宝鉴》之三才封髓丹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效果比较满意。高老受先师蒲老启发,在此方基础上恰当配伍,名曰新加三才封髓汤,临床上治疗白塞氏综合征,其效常得心应手。新加三才封髓汤组成: 太子参10克,生地黄15克,天门冬10克,盐黄柏10克,西砂仁6克,炙甘草3克,肥知母10克,去皮桂枝6克,赤芍药10克,大红枣5枚。方中太子参、炙甘草、砂仁、大枣补土行滞,黄柏、知母、生地、麦冬养阴泻火,赤芍、桂枝活血通络。全方补土伏火,补虚不碍邪,泻火不伤阴,活血且通络。临床用之,常屡获良效。

高师独辟蹊径,创补土伏火法,拟新加三才封髓汤,为临床治疗白塞氏综合征另立一大法门,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三、知常达变,据证有加有减

常与变是相对的概念,常具有普遍性,变具有特殊性,而特殊性蕴于普遍性之中,所谓变实际上不超乎规矩之外,而恰恰在规矩之中,变是对常的补充。

高师认为,新加三才封髓汤虽然符合白塞氏综合征病因病机的中心环节,但由于患者体质差异较大,病程新久有别,病情轻重不同,症状变化多端,缠绵反复,因此在具体应用时亦不能胶柱鼓瑟,刻舟求剑,应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加减化裁,使药证契合。如若湿热毒邪亢盛者去桂枝加栀子、合成牛黄; 低热不退者加淡豆豉、丹皮; 咽喉肿痛、口舌溃疡者加莲子心、淡竹叶; 眼色素膜炎、角膜溃疡者加桑叶、晚蚕砂; 龟头、阴唇、阴道、直肠溃疡明显者加土茯苓、苍术; 关节肿痛者加苡米、桑枝; 四肢皮肤红斑结节者加紫草、泽兰; 恶心呕吐者去知母加姜半夏、竹茹; 食欲不振者加建曲、炒谷麦芽; 气血两虚者加生黄芪、白芍。总之高师临证处常应变,补偏救弊,据证变通,治疗用药,灵活化裁,有的放矢,这也是他治疗白塞氏综合征屡收良效的关键所在。

高师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把疾病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区别开来,把治疗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统一起来,使我们深得治法本旨,颇富教益。

医案1: 于某,女,50岁。口腔及外阴部溃疡反复发作长达19年之久,某医院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中西医多种治疗,始终不愈,痛苦异常,反复住院治疗。经人举荐求治于高师,症见面色㿠;白无华,四肢关节疼痛,视物模糊,眼科诊为虹膜睫状体炎,胃痛纳差,形体消瘦,精神萎靡,疲惫不堪,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无力,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60×109/L,血沉110mm/h。高师辨为狐惑病,治用补土伏火,给予新加三才封髓汤治疗。太子参、天门冬、黄柏、知母、赤芍各10克,生地15克,去皮桂枝、砂仁各6克,炙甘草3克,大枣5枚。药服12剂后,口腔及阴部溃疡面见小,视物清楚,精神好转,血红蛋白上升至120g/L,舌质已不淡,苔白,脉沉细微滑。效不更方,又服85剂后,阴部溃疡消失,口腔溃疡亦大部消失,仅有两处小溃疡,复查血沉35mm/h,食欲好转,舌苔薄白有裂纹,脉沉细。原方加莲子心6克,又服30剂后,诸症消失,临床治愈。后随访三年,白塞氏综合征未再复发,正常工作。

【按】 观此案可知,患者近20年之痼疾,仅治疗3月余,即获痊愈,足征新加三才封髓汤治疗白塞氏综合征,疗效比较肯定。实乃千方容易得,一效实难求,深值我们进一步细加研索。

医案2: 王某,男,42岁,干部。1992年6月26日诊。反复发作口疮15年,每于过劳或失眠时加重,服用各种抗生素、维生素B2、牛黄解毒片等药及局部敷口腔溃疡膜未见大效。5年前发现注射、针灸后针眼部出现水泡,周围红肿,左下肢游走性肿痛。4年前出现一次阴茎龟头部黄豆大之溃疡,以后自愈。1990年曾在解放军某医院诊为“白塞氏综合征”。给予口服强的松15mg/日治疗至今。入院查体: 体温37.4℃,面部及胸背部可见红色散在痤疮。咽红,舌及口腔颊黏膜有三个绿豆、黄豆大小不等之溃疡面,周围稍红。左小腿结节性红斑。化验血白细胞126×109/L,中性0.81,血小板98×109/L,血沉86mm/h,蛋白电泳β12.4%。给予激素、环磷酰胺,左旋咪唑、阿斯匹林等治疗,虽症状有所减轻,但口腔溃疡仍易复发难愈,故特邀高师会诊。症见低热 (T37.4℃),口糜疼痛,口干纳差,精神萎顿,周身疲乏,心慌失眠,左下肢关节疼痛,大便偏干,舌红,苔薄黄,脉细滑数。方用新加三才封髓汤加减:太子参10克,生地黄15克,天门冬10克,盐黄柏10克,西砂仁6克,炙甘草3克,肥知母10克,去皮桂枝6克,赤芍10克,大枣5枚。连服上方20余剂,精神好转,口腔溃疡面逐渐愈合,疼痛明显减轻,心悸失眠改善,左下肢关节疼缓,但仍低热 (T37.3℃),颜面及胸背部丘疹、下肢结节性红斑未消尽,舌红,苔薄黄,脉弦细。继守原方去桂枝、赤芍,加紫草10克,地骨皮10克。守前方计服70余剂,面色红润,体温正常,口腔溃疡未见复发,纳食增进,颜面及胸背部红色丘疹,下肢结节性红斑亦皆消退,强的松已停用。复查血常规、蛋白电泳β均正常,血沉10mm/h,E玫瑰花结形成率39%。后改投六君、六味地黄丸,调理收功。随访1年病未复发,病情平稳。

【按】 白塞氏综合征,属中医 “狐惑病”范畴,其症情复杂,缠绵难愈,治颇棘手。高师治此病时,选用古方三才封髓丹加知母、赤芍、桂枝、大枣,名为新加三才封髓汤。

本方具有益气养阴,补土伏火之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