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類風濕性關節炎与强直性脊柱炎

 阳光下的微笑 2013-11-24

名醫焦樹德採用補腎祛寒治尫湯進行治療 ,介紹如下:

方劑名稱 補腎祛寒治尫湯
組成 補骨脂9-12克,熟地12-24克,川斷12-18克,淫羊藿9-12克,炙山甲6-9克,防風10克,制附片6-12克(用到15克時,需先煎10-20分鐘),骨碎補10-20克,桂枝9-15克,赤白芍各9-12克,知母9-15克,羌獨活各10-12克,松節10克,地鱉蟲6-10克,麻黃3-6克,蒼術6-10克,威靈仙12克,伸筋草30克,牛膝9-15克,炙虎骨(或豹骨、熊骨)9-12克(另煎兌入)。 若虎、豹、熊三骨均購不到,可用透骨草20克、尋骨風15克、自然銅(醋淬、先煎)6-9克,三藥同用,以代虎骨。
功能 補腎祛寒、化濕疏風,活瘀通絡,強筋壯骨。
主治 尫痹,腎虛寒盛證。其中包括現代醫學的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結核性關節炎、大骨節病等有肢體關節疼痛、變形、骨質損害的疾病。表現為關節喜暖怕冷,腰酸乏力,遇寒疼痛加重,舌苔薄白或白,脈沈尺弱者。
方解 本方以《金匱要略》桂枝芍藥知母湯合《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虎骨散加減化裁而成。方中以川續斷、補骨脂補腎陽,壯筋骨;制附片壯腎陽,祛寒邪;熟地補腎填精,養肝益血共為主藥。以骨碎補活瘀祛骨風;淫羊藿補腎陽,祛腎風;虎骨祛風壯骨;桂枝、羌活、獨活、威靈仙搜散少陰、太陽經及肢體風寒濕邪;白芍養血榮筋,緩急舒攣共為輔藥。又以防風散風,麻黃散寒 ,配熟地可溫肌腠;蒼術化濕,赤芍活瘀壯筋骨,知母滋腎清熱,穿山甲通經散結,地鱉蟲活瘀壯筋骨,伸筋草舒筋活絡,松節通利關節共為佐藥。其中赤芍、知母、地鱉蟲兼具反佐之用,以防溫藥化熱。牛膝益腎並能引藥入腎為使藥。
加減運用 上肢病重者,加片薑黃10克;瘀血明顯者,加紅花10克,乳香、沒藥各6克,皂刺6克;腰腿疼痛明顯者,可去松節、蒼術,加桑寄生30克、杜仲12克,並加重川斷、補骨脂用量,吃藥時再嚼胡桃肉(炙)1-2個;肢體僵屈者,可去蒼術、防風、松節,加生苡米30-40克,木瓜9-12克、茯苓12克、白僵蠶9-12克;脊柱僵直,彎曲變形者,可去蒼術、牛膝,加金狗脊40克、鹿角膠9克(鹿角片、鹿角霜亦可)、白僵蠶12克,羌活改為12克;關節疼痛重者,可加重附片的用量,並且可再加草烏6-9克、七厘散(每次1克)隨湯藥沖服;舌苔白厚膩者,可去熟地,加砂仁5克、藿香10克;中運不健,脘脹納呆者,可加陳皮、焦麥芽、焦神曲各10克;出現熱象者,可減少桂附用量,加黃柏10-12克、秦艽15-20克,把熟地改為生熟地各15克,或生地20克。
註意事項 1. 本方以治本為主,往往需服4-6周才出現療效,故需耐心堅持服用,不可僅服幾劑即改方。 
2. 服藥2-3個月(或更長),收到顯著效果後,可將此方2-3劑,研為細末,每次服3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長期服用,以防復發而漸達痊愈。
經驗體會 本方以經方桂枝芍藥知母湯合後世方虎骨散加減變化而成。因為本病的病因病機特點是腎虛,寒濕之邪深侵入腎(腎主骨,故骨質受損)所致,所以藥方的特點也是突出了補腎祛寒這一治本大法。方中雖然用了不少溫熱散寒、疏風化濕之品,但因有熟地、白芍、知母滋腎養血,而體現了前人“疏風勿燥血”的理論;配有知母、赤芍、地鱉蟲性寒清熱,又體現出“祛寒勿助火”的治療思想。方中藥味雖多,正韓信用兵多而不亂,主輔佐使,作用分明,相須相使,配伍巧妙;以治本為主,兼顧其標,辨病辨證,整體治療。所以病人服藥後,不僅肢體關節腫消痛減,更重要的是全身氣力增加,面色潤澤,活動能力增強,非一般祛風濕藥所可比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