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下不堪的面具,探究“集体无意识”的真相

 百眼通 2018-01-31

我提到了一个社会心理学词语 “集体无意识”。究竟事情是怎么回事?什么叫“集体无意识”?且听一个曾经学习心理学超过10年的人我来给大家解读一下。

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

这个名词要追溯到荣格出版的《力比多转化的象征》。卡尔·荣格是弗洛伊德之后成为精神分析法的大神,我个人喜欢他超过弗洛伊德,倒不是说他是第一个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学大神,而是他的很多理念超越了弗洛伊德。但是荣格这哥们的写作手法太差,明显不如弗洛伊德。 你看看荣格是怎么阐述的:“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人类进化过程中整个精神性的遗传,注入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无处不在,并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思想和行为。孤立的个人意识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但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冶地位,这便形成了集体无意识。”

看懂了么?

是不是感觉像说了废话一样。

我来重新解读一下,就是说一个人,在不受外界和社会影响的情况下,才能形成独立的意识。 一旦进入社会,就会被社会舆论和社会道德来影响。

举个栗子:

比如一个男孩A和一个女孩B相爱了,爱的死去活来,结果女方B的家长说只有买房子才能谈婚论嫁。一开始女孩B还质疑,说我的爱情与房子有关么? 结果女方这边的所有亲属都这样认为必须先有房子才能谈婚论嫁,说来说去,女孩B竟然慢慢信了,去和男孩A要求, 说要房子 。结果男孩A认为女孩B太物质,两个人一拍两散,美好爱情云消雾散。

这是典型的社会意识影响个人意识。 爱情本质上与这些附加条件无关。 可是当女方身边的所有人都表达房子的重要大于爱情的事情,女孩的个人意识就会沉没。

再举个例子:

我逛逛街饿了,在商业街发现一家饭店门口人头攒动,排起长队,我也毫不犹豫加入队伍。吃完饭之后却发现价格偏贵,味道并不好。经过和当地人交流才知道,这家店老板故意雇用一些人排队,造成热闹的现象,吸引顾客前来,手段虽然不光彩,但却极为有效,不少游客稀里糊涂就“上钩”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另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有一家大型商场一日排起长队,笔者上前询问排队原因,结果接连问了几个人都说不知道,只是路过此处看很多人排队便跟着排了起来。

回到节目中的现象,当有一个人在理事会微信群中抛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有一个附和者的时候, 其余的人,尤其是中立者会更多的倾向于投票那些已经鲜明观点的票。而那些有不同观点的人会采取沉默的方式而不是辩解。

我们会发现社会中的很多舆论都有被引导的嫌疑。 一开始你可能对于某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可是当舆论一边倒的时候, 或者当有强大的意见领袖出现的时候,你会质疑自己的想法, 开始沉默,甚至顺从社会舆论。这就是“集体无意识”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1894年写过一本的《乌合之众》。勒庞在书中说道:“可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这就是乌合之众。 ”

群体固然经常是犯罪群体,然而它也常常是英雄主义群体。正是群体,而不是孤立渺小的个人意识。它可以把诚实的人变成罪犯,也可以把懦夫变成豪杰。极端的例子就像二战期间纳粹主义横行的时候, 理性的德国人会相信犹太人有罪一样而接受民族大屠杀。而个别有隐隐约约认为不对的人只会采取沉默,而不是抗争。

而我在这次辩论中,我最大的愤怒就是来自于如果每个理事会投资人依靠自己的判断会有一个自己的结论,而不是在微信群里面讨论的结果。

节目只是一个缩影, 我的发怒也只是显示了我的浅薄。但我愿意用这微弱并且惨烈的抗争告诉我的亲粉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个世界上很多所谓的对与错都是被舆论影响的。 我们能坚持自己的信念是非常难得的。

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自己的冷静思考和判断格外重要,那么如何做到呢?

我给几个小小的建议:

针对任何是非的争论先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要把自己的观点写下了再去看别人的观点。

和别人的观点碰撞的过程中,先聆听,注意视角的不同以及面对不同观点的自己情绪变化。再去争论与辩解。

做最后判断的时候,要自己单独冷静的复盘,把自己的最初观点和获得的所有信息做统一判断,而不是要听很多人建议。更不要在群里或者向一大群人征求意见。

所谓的不忘初心,也就是一定要在自己冷静孤独的时候才能获取,而不是在集体中取得。

我在大学生创业导师的时候,突然有大学生创业好好的,说自己要去考研了, 是因为发现身边的人都去考研了。 我宛然一笑。

我在做欧洲实战华人商学院情商管理课程的时候, 突然有人说要去再开一个百元店, 而不去做原来的生意, 原来是发现别人做百元店很赚钱。我宛然一笑。

这个浮躁的世界里,保持自己的观点是多么的难得啊。。。

我愿意继续以批判的态度,以一个心理学背景的小学生身份在接下来的节目中共同与商业大咖们探究投资界以及商业的“真相”,和真相背后的心理现象。

大家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