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白的跟诊日志(四)

 昵称30605214 2018-01-31

天子

丁酉年 辛亥月 丁酉日

十月初一

2017.11.18

拦峒

(Photographer:Robert Frank

Remember Me As A Time Of Day 来自请风停下来 05:18

小白的跟诊日志(四)

                        

曾骞


患者:男,50岁。

 

接诊:曾骞(散人)

 

跟诊及记录:小白


第一部分


曾:先看看。


炮附15  细辛6  干姜10  炙甘草9  当归10 川芎10  杏仁10  白芍20  桂枝10  枣4枚  丹参20  白术10  茯苓20  牛膝10

 

白:他这个应该是阴证,有血瘀,有水饮,还有一点外证,应该是痛症。

 

曾:没有直接描述,是想你先自己看看方判断一下。

 

男。50。有脑溢血史。预后尚可。目前右嘴角发麻。右手发麻。右腿膝内侧容易抽筋。右半边头容易痛。阴证脉。淡红舌,薄黄苔。汗易出且大,但汗后不冷。每天需要喝水很多,他自己描述,每天要喝5斤左右,且不太解渴。人很容易发困,无力。小便不利。大便有时两天一次。在医院扎针吃药两个月,无效。

 

他来的时候描述得很痛苦,开不了车,走路都困,五帖药后,他感觉精神好很多,已经可以连续开车五六小时到临县去,右腿膝内侧抽筋现象消除,口渴现象缓解,小便增多,通畅。但嘴角和手,还是有些麻。以上是初诊情况,一会聊关于二诊的处方。

 

白:牛膝和细辛应该就是在解决他的麻啊抽筋之类的问题。

 

用了杏仁,我有个疑问,同样是仁,同样都是苦,当然桃仁更苦一点,同样形上是差不多的,杏仁的势偏上,桃仁的势偏下,这是为何?

 

曾:首先我们回到同气相求的这个概念来吧。还是在这个因其固有的概念上,你看问题就会很清晰。一般说什么杏仁定喘,桃仁可以活血化瘀,这还只是现象,这些作用的背后的所以然呢?

 

白:仁是种子,种子具有爆变能力?相当于小型炸弹?

 

曾:恩,你说对了。桃仁杏仁都是种子类的,它们是有生发力的。取类比象,一切药势,根本上都和所得天地之气有关,就像比如鹿茸为什么生发能力强,因为得天地阳亢之气。而种子类的多含淀粉和糖以及油脂。有个子字的中药很多,尤其是后世理论中,子类运用很多。比如明星类的五子衍宗丸。都是点子。后世中医理论用来治所谓肾虚,但很多效果其实不好,为什么呢,因为没有阴阳概念,循环思维,所以有时明明所谓的肾虚也好不了。这里附带一说而已。

 

其实杏仁真正的作用,最核心的作用,是对于胸间的那种水啊,湿啊,它可以将它们化掉,等于是说将气态的高浓度态状的湿化之。为什么可以化掉,第一,杏仁它本身是有胶质的,有油脂的,我们之前讲过同气相求,就是说它相当于可以化掉黏腻。胸间发生咳喘的情况,是因为胸间有水,这个水还不是清水,它是一种具有一定凝结态势的水湿,所以,杏仁它本身黏啊、油的特性,它是可以化掉湿腻这一层东西的。同理,为什么说桃仁它具有活血化瘀的能力,其实它不是直接把瘀血怎么怎么样,它就像杏仁化胸间水湿那样,它是一个打开的态势,所以桃仁化瘀为什么是寒热不禁的,因为它仅仅只是打开,它就应对于那种淤血所结固态形式不是很明显的情况下,它作一种化势,相当于把凝结态化开,因为它本身也有油,黏对黏嘛。

 

白:是否味道浅一点的,因为作用浅一点,力量柔一点,不会横冲直撞,其实都可以寒热不禁?

 

曾:对。味道浅一点,作用浅一点,然后比较柔和的,不会乱窜的,其实它都可以寒热不禁的,因为它味道浅说明它势态不重,所以偏向性小。作用浅一点也是这个道理,就偏向性不大,所以它就可以寒热不禁。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寒热不禁,就理解得更加直观一点,所以只要我们嘴巴尝一下鼻子认真闻,我们就知道它寒热禁还是寒热不禁,你看像什么孜然啊,像那个椒目啊,还有八角,味道那么重的,和菊花薄荷一比,它就会有各自寒热相应的一个层面,很好理解的。

 

要想把伤寒学好,确实得反动一点,首先我们否认所谓的药物归经,药物归经是非常荒谬的,某药那么容易就归经了,脏腑根本没有那么脆弱。比如什么药归心经,那我们平时吃的食物呢,归经不归经,照归经理论而言,也归对吧,凭什么药归经,食物就不归经,那我们每吃一次食物,就得发生归经,这个人早玩完了。所以现在搞的药性化学分析,以期实现绝对的靶点治疗,根本就是一条错的路。这些行为,都是因为不以尊重人体为前提,以及相信生命的自由智性功能所进行的乱来。这种占据主要思想地位的错误,如果始终得不到修正,中医谈不上什么有希望。

 

药物不过是归层面。其势相应于人体的某个层面,怎么相应的,同性相求而已。将有需要帮助的层面进行帮助,然后帮助人体恢复失衡的格局。

 

白:药物归经概念已经根深蒂固,没办法。仔细想起来,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


曾:杏仁和桃仁不同的是它们的作用空间,杏仁是作用于胸腔间,桃仁是作用于下腹部一点的,这主要还是从性味上来看,杏仁好桃仁好,都有苦,但是杏仁苦为主,桃仁甘为主。苦先入心,这个不是心脏,而是指层面,所以苦先入心,入的是人体内部的中上层面。心跟肺都可以作用得到。因为中医的心肝脾肺肾和现代医学所具体所指的器官不是一个概念。藏象概念,指的不但是器局,更是指某区域性循环,即所谓的层面概念。而甘入脾,同理,在中下。桃仁的话,它是甘为主,甘的势态它是要在下一点的,所以它就在脾胃之下。在把握攻淤中,有一个至关要点,非常要注意,就是痞结这个形式,多在皮里膜外,比如水饮,痰,痈脓等。如果真是发生在脏器本身,那就是所谓的肿瘤了。

 

桃仁因为和其他的攻淤血药比,味势还是很淡的,所以又是作用在浅腔。

 

其实桃仁杏仁同样可以互相作用于胸上跟胸下,只是说桃仁的势态是在中下部,因为它是甘,杏仁是有点苦,所以它是应于上焦。


白:我一直认为苦就该往下,忘了还有一个应。

 

曾:是往下。但说过了,药物是势,是作用于某个层面或空间,与人体所需相结合后,其势方成,不然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所以这个杏仁的苦,它下行,但下到哪里呢。这样来思考,就不矛盾于苦下与应的问题了。如果杏仁本身它甘味更多的话,它一进去就直接会落到下面去,就是因为它有点苦,所以它在上面就发挥了势能,它一下去就在该有的层面发挥掉了,即它的能量在上面就完成了,在于中上部尽之其用。那厚朴它也是苦的,黄芩它也是苦的,为什么它们的势能又会比杏仁下一点呢,因为它们本身是没有这个油性。而黄连呢,是有点偏寒的,自身又没有油性,那它下到人体后,你发挥一下形象思维,它下到胸间遇碰到人体已存在的水凝时,就不会同气相求对不对,那种黏质的东西不会对黄连产生吸引,黄连也不会对黏腻的东西产生吸引,所以黄连还是继续往下走,走到胸腔心下痞有热的地方,这种热就让黄连的寒发挥起来了,如同冷热空气交汇,这就是相应嘛。

 

你这么一想你就明白了,如果厚朴这味药,要是它有油性偏大的话,进入身体里面,在心肺就发挥掉势能了,就不可能到中下部去,因为厚朴它油性不强,虽然它本身带一点油性,但不是主势,它下去的时候心肺这块它是不应的,哪怕是心肺这块它有那个痈水的话,它也不会过多去相应它。那它还是要往前走,走到下面去。苦的都是沉下去的,再加上厚朴的话味更重一点,所以它就下去了。你只要想这一点就好了,凡是苦的,有油性大的,它进了身体里面,如果在中上部遇到凝态,都会被发挥掉的,你只要明白这一点,有时候没有中药的情况下,你也可以取到一些替代品。


你看黄连黄柏黄芩这三味药,黄柏是最苦的,有句话讲的,黄柏汁里泡过的,苦不堪言。所以它就下到最下面,然后黄连又比黄芩要苦一点,所以它比黄芩要深一点,黄芩的味道相对于黄柏黄连是最薄的,所以它就在比较浅的地方,在所谓半表半里。

 

所以胸间有水气凝固造成的胸腔阻塞,影响到了心下,形成中下腹胃腔问题的时候,为什么厚朴跟杏仁是合用的,因为厚朴发挥它中下一点的破痞作用,然后杏仁打开中上部的黏滞,所以厚朴杏仁合用,形成了这样一条漏斗路线。

 

所以为什么《金匮》中的葶苈子大枣对肺饮肺痈很好。葶苈子要炒过,有焦苦,应于中上,其苦破开,其辛散痈闭,再加上中下的枣甘,这样的话,即起到了去凝态,又可以进行养虚。葶苈子和杏仁一样,都是种子类,打开与生发,而这个大枣与厚朴只不过是因为人体虚实之需变了变而已。

 

白:也就是苦的,有点黏腻的,就会走得不那么往下,相应的也会帮助身体去吸附那些有点黏腻的物质解决身体的问题,苦的,有点凉凉的,就会往下走,遇到热的就相应解决了热。

 

曾:差不多,因为同气相求嘛。所以怎么把药物这块给学下来的,就是始终守住因其固有。其实就是从这些原理法则里推出来的,一生二生三生诸多。所以,会反复跟你讲,我也在文章里去写,守好这层东西,守好了,那就守正出奇了,不用在枝叶上去求诸证,直接在大象上把握,就一览众山小了。


白:所以桂枝是枝条的尖尖,就比较走上走表,而桂肉就走在下了。

 

曾:桂枝桂肉,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啊。


第二部分


曾:这个脑溢血后遗症的病人,其实我用的就是小续命汤。但是我没有用石膏,因为我认为水饮更大于阳明热证,所以我就没有用石膏。而是白术和茯苓。虽然他出现大渴大汗,但这个大汗是活动以后才有,并非在自出,所以剩下的大渴这是孤证。脉又不洪大,总归就是热象不重。也没有用小续命汤中的麻黄,加上阴证,就合上了阴证的能量,就出来这么一个方子,效果挺好的。

 

白:这个案子我看的时候搞不懂为何要用杏仁,你跟我说了桃仁和杏仁的差别后,我的理解是说明他上焦有水凝在,所以用杏仁。

 

曾:他出汗出得很厉害,那就说明有表证,身体还是想要解除这个症状。那你想走我就给你走掉咯。但是这是个阴证,能量不足的,麻黄汤又不是很合适,所以我用细辛代麻黄,相当于细辛配桂枝,桂枝是能量引导药,把能量引导出来,而且有附子在,有能量在,我刺激它一下不会有问题的,因此用细辛开窍。我用细辛还有个原因,他半边有一点点头痛,这种痛不是痛得很深,就痛在皮下,有点胀痛胀痛的,所以当时我觉得细辛更好,细辛的势能直接可以散到头面的。而且我要考虑到会用到川芎,对于头面帮助很大。

 

二诊的方里面我加了一味黄芪,因为他跟我讲手有点木有点麻,表证是麻木不仁,我这里用黄芪再增大一点表证的这个能量,整个方子辨来就很简单。

 

白:本身阴证,汗出又大,应该不适合用麻黄,也就是如果他本身人体走往外通道的话,这么大的出汗,应该是可以解决他的问题的,如果没有解决,说明这是一条走错的道路。

 

曾:他的外证有出现麻木的情况,其实因为津血不足,如果他外证有那种很胀很痈的情况下面,也许合上麻黄的这个汗法会更加好一点,人体是想这样办事情。但是他是不足的。所以认真来想,麻黄是不太妥的。

 

白:你以前跟我讲过有些人感冒出汗,按照证象和一般规则应该用桂枝汤,但是用桂枝汤没用,冷汗清涕还是照流不误,这时候可以用麻黄汤。

 

曾:桂枝汤一般理解是汗出恶风,脉缓,表开津液虚,桂枝芍药姜草枣,它是把中能,即把脾胃的津血能量导到肌表来,因为表虚了。但有时候有一种状况是人体想要把多余的东西从体表排出去但排不干净,这时候就需要先帮它排出去,可以用麻黄汤。原理就是顺势排掉。

 

白:脉象上的区分呢?能再更具体地讲讲吗?

 

曾:古有成训,有汗不得用麻黄,但这并非一层不变。关于在于人体所求。以前我们还讨论过关于阴证中附子合以麻黄汤呢,有这样的案例。

 

脉浮,但紧而有力,有汗出的情况,无鼻血,无胸堵,无脱津的情况,无严重里证或腹泻或粪痞燥结,且又不是阴证势态很严重的,就可以用麻黄汤,不一定是无汗,可能往往是汗出。这样的用法是审其证而求。且要加能量药或敛津势,防止外开过大耗津。或者是要注意下焦是否有淤,否则光开外,里出不来,循环还是实现不了的。

 

白:等于说,虽是有汗,但依然有证据在支持用麻黄汤,就可以用,就可以实现因势利导一下即止?

 

曾:是的。总的来说,就是先掌握大的原则,然后在大的原则牢记夯实后,根本实际情况作变化。一开始我不会跟你讲麻黄汤有汗的情况也可以用,但我会告诉你无汗的时候肯定要考虑麻黄汤,有汗用麻黄汤总结起来就是人体寒象太重,出不去,人体还启动了应急通道进行汗解,又没有心悸、胸痞,没有出血,比如鼻衄,牙龈出血,我们就抓住这个应急机制。有时,能不能抓住应急机制很关键。

 

麻黄汤反着用的前提就是要保证津不失。首先它表的津并不大虚,所以脉才是浮起而紧有力。只是表证中出现了局部的阻遏,因为这些阻遏的存在,人体自行启动了应急性的汗出。道理就和有时我们用大承气治因干粪所遏产生的泄水。以及像某类妇女崩漏,都是欲尽而不得,故而不歇。一切不过是因为位置变了变,背后的理还是那个理。懂了这个理,思维上就是抓大象的思维。

 

白:再说说关于崩漏的看呢。

 

曾:这涉及到妇人杂治的问题。关于崩漏,从大象而言,其实就是人体用月经的形式来进行“汗吐下”。而汗吐下的启动,往往都是因为确实有过于不符合人体存在和需要的累赘所在,要大势能地直排。


在伤寒药势范畴来讲,那种有瘀块在体内致月经期间经漏不止的,一般桂枝茯苓丸加上一些攻瘀药。阴证的话,就合上阴证的能量药势。思路上,就是要帮助排干净。如果久瘀的,可以用到虫类,《金匮》中的下淤血汤,就是治对实证的。瘀得不是很久,偏阴的偏深腔的加川芎、当归。兼有半表半里的,香附。淤血偏热的,所谓出现蓄血的,大黄、芒硝。而虚热型的出血证,则涉及到用阿胶生地类。比如《金匮》中的芎归胶艾汤。等等了。一切都要先从阴阳入手,涉及到阴阳层面的要给应其能量,然后看涉及病位,再合上攻淤。


比如有柴胡证在,病位又在下突出,是不是可以大柴胡再合上攻淤。恩。


之前谈到了麻黄汤的反用,那么治妇人经水不利下的抵挡汤,是不是也可以反用。对不对,在合适的时候,在崩漏的证治下,去深淤的抵挡汤一样可以反用。


总之,没有严重的体内瘀块而漏经的,这个时候可以采取收势,因为如此一来不会造成淤上加淤,同时还可以通过敛津血来帮助器归于常。如果有严重瘀块而出现经漏的,那就说明身体想要排出去而排不干净,那就帮它一把,把它排出去吧。不破不立就是最好的总结。这一类的,容易在第二月出现无月经情况,其实是身体无有可排。不再用月经的形式进行“汗吐下”了。要提早告之病人,免得误会。


白:怎么判断继续用开的方式,就是判断身体是不是还想要排这个东西?


曾:尽者则止。

 

白:恩。


曾:这个病人,问我为什么不给他扎针,因为他说在医院的时候,医生都让他扎针,我说你是一个阴证,里淤又厉害。本身内部能量就不足啊,然后我再给你扎针,就有点不明而为了。我把道理给他讲清楚了,因为阴证,里淤厉害,扎针需要对内部能量调动,他都没有可以给我调动的能量,何必去乱搞,他听到我说的这个道理,也蛮欣慰的。毕竟做大生意的人,还是有头脑。一切,首先在于阴阳法度的把握。

 

你想过没有,我们走这条路确实是一个真正的行证的路,当我们行证到阴阳可证的时候,我们必然会从心性上再次行证阴阳背后的东西,就是所谓的空性。会由阴阳的行证,在一定阶段后进入到空性的行证。即所谓的先得医工明,后入真相。我们可以通过行医,守法度,逐渐认识到人的意识究竟是什么,是来自于一切物质的组合。而一切物质本质又是空性的,因而可以最终以此为认识由假入真。进而逐渐越来越接近了天地。其实中医的真正本质,真正规律,用好了是一条到达智性彼岸的很好修行法门。因为我们在行证阴阳的时候是遵循因其固有的,认真的遵循因其固有之后就可以顺其自然,顺其自然的行证,必然是能够上升到对空性的行证的,当空性真正证到的时候,那我想,真正的另外一个世界就打开了。那个东西我也没有证到,所以我也不知道怎么去讲,我只知道是这个方向,不会错的。

 

白:当然啦,最后面都是相通的,只是各自的方便法门而已,中医是法门之一嘛,其实各种手艺也是,种田也是。

 

曾:对,即所谓的得了三昧。各种手艺最后阶段最高境界,其实都是在演绎着宇宙的根本规律和法则,都可以到达空性,打铁也是,卖麻辣烫也是,甚至当小姐都是,我相信在当小姐和屠夫的人里面都有菩萨的。


(再次重申:本处仅为文论推送平台,医案仅供思维分享,求诊看诊为严谨事宜,本处不作任何网络诊断,以及因条件有限,目前不接诊异地来诊,勿网络留言问诊事宜,以及咨询,所有相关此类问询信息一律不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